西华乡地处华亭西部,川区土壤肥沃,河水资源丰富,是华亭大麻重点产区之一。但农民习惯于过去国家统购统销大麻生产,很难把握议购议销的市场变化,种麻少了缺钱花,种麻多了愁销路,使独特的资源优势,却变成了农民生产负担。为了保证自然资源利用,减少农民生产损失,去年乡政府在西原、刘磨等七个川区行政村建立大麻生产基地,广泛收集市场销售信息,预测市场变化趋势,确定大麻种植规模,指导农民生产。在乡政府的预测指导下,农民开始大胆投资投劳,进行精锄细撒勤沤快剥的大麻生产,保证了大麻高产优质。今年种植大麻三千五百零四亩,比一九八一年增加二千五百零四亩,扩大二点五倍;亩均产量一百五十斤,比一九八一年增产百分之五十;总产五十二万五千六百斤,较一九八一年增长四点二六倍;出售大麻商品收入五十七万八千一百六十元,户均收入达到一百九十三元。
扶持生产指导技术推销产品马峡乡五百多贫困户增加收入
本报讯(通讯员石星生)H县马峡乡采取扶持生产、指导技术和推销产品的办法,帮助山区贫困户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在,已有五百多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峡乡虽然出现了一些致富户,但居住在关山脚下的五百二十五户农民仍过着贫困生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个乡根据当地适宜种植药材的条件,决定将孟台、苍沟、车厂沟和燕麦河四个山区村作为药材生产基地来抓。他们除指导农民种好大黄、党参、当归等传统药材外,还从新疆、浙江等地引进贝母、川芎、独活等药材良种七百五十七斤,扶持农民发展名贵药材生产,并培训农民技术员一百二十名,提高农民栽培、炮制、贮藏药材生产技术。同时,为解决山区农民出售药材困难,去年招聘五名懂药材经营的青年农民,在燕麦河、孟台、马峡村设立三个药材收购点,建立了药材经销公司,向广州、福州、杭州等七个大中城市,收购、推销中药材。由于采取“生产、技术、销售”一齐抓的扶贫措施,今年这个药材基地种植药材三千零二十八亩,户均种药面积达到五点八亩。
截至目前,生产出售药材六十六万四千二百斤,商品收入四十二万三千元,户均收入八百多元。
H南山形成商品畜产区
H讯(通讯员石星生)H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抓粮保食、种草养畜的同时,大力扶持南部山区农民发展畜商品生产,加快了山区粮草转化增值步伐。目前,南部山区的三十个自然村,种草八千四百一十七亩,饲养大家畜二千一百四十头,羊只一千四百五十三只,生猪一千四百三十口,初步形成草料牲畜协调发展的商品畜产区。
H县南部山区,陡坡耕地广阔,土壤肥沃,种草养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县政府为开发利用这块自然资源宝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居民肉食需要,将赤城、新窑、铜城乡确定为种草养畜商品畜产区。并抽调农牧部门技术干部,配合乡政府进行技术指导,并从扶贫、农贷中抽出十四万元资金,重点扶持有困难的农户引购良种母畜二百八十头,促进了山区商品畜生产的发展。经过县、乡两级干部共同努力,南部山区户均种草十二点七亩,养畜三点二头,喂猪二点一口,牧羊二点二只。畜商品总收入十万零五千二百一十九元,户均一百五十八元。
H县窑店乡农民食品厂产销两旺
H讯(通讯员石星生)H县窑店乡青年农民雷钧涛筹办的“泾窑食品加工厂”,在投产两个月时间内,加工食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三斤,畅销多个城乡市场。收入一万七千六百三十六元,加工转化面粉九千九百五十二斤,清油三千四百斤,成为H县第一家转化粮、油的农民食品加工厂。
雷钧涛是一位年龄不到三十岁的窑店乡庙头村农民。近两年,他看到农民生产的粮食、油料滞销,农村市场高档食品短缺,就到平凉、长武县食品厂,拜技术员王维华和王兰发为师,请教学习食品加工技术。去年他与窑店粮库协商,为他提供闲置场地三千三百三十平方米和平房四十间,并支援贷款资金五万元和面粉四千斤。于去年十月上旬办起了“泾窑食品加工厂”。
目前,他根据当地丰富的果品、肉鸡资源和市场需要,筹资一千一百元,计划在开春后增办果品、肉鸡罐头车间,提高食品厂的综合经营效益。
H乡十七户农民自筹资金大办乡镇企业
H县讯(通讯员石星生)H县策底乡十七户农民,去年自筹资金四万一千元,相继办起了水泥、面包、弹花厂和综合服务部。
在H乡政府积极提供十八亩厂地、三十一间房屋的情况下,有十一户农民筹集资金三万六千元,聘请县水泥厂两名技术员作指导,建起了年产三千吨的联营水泥厂,年产值可达到二十六万四千元。三名回乡知青,去庆阳学习回归后办起了面包加工厂,生产的面包在市场试销后,很受群众欢迎。两名懂弹花技术的农民,办起了弹花加工厂,一年可加工网套二万斤,收入两千元。另有策底坡村筹资五千元,建造房屋五间,办起了旅社、食堂、商店、停车场综合服务部,年纯收入一万多元。
H地区农业气候与病虫害趋势预测(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
为使领导掌握我区今冬、明春农业气候和病虫害发展趋势,我们邀请地区有关部门,在对今年气候与病虫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明年气候和病虫害发展趋势。现整理印发,供参考。
一、病虫害与气候因素
全区今年受“病、虫、鼠”危害的作物面积,共达九百九十多万亩(次),其中小麦作物受害面最大。在小麦受害面积中,黄矮病一百一十七万三千亩,白粉病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亩;红蜘蛛一百二十八万五千亩,蚜虫一百三十二万四千亩,吸浆虫一百二十三万九千亩;田鼠一百八十四万一千三百亩,地下害虫二百七十九万三千亩。病,虫害严重发生,与干旱、高温的气候因素有直接关系:一是干旱、高温、病菌、虫卵潜伏越冬。去年9-12月平均气瘟5.7℃,高于历年0.25℃;降水63.6mm,少于历年72.8mm。今年1-3月平均气温0.8℃,高于历年2.0℃;降雨27.6mm,多于历年8.3mm。二是春季高温,病虫提前繁衍。今年2-4月气温偏高,麦红蜘蛛、麦蚜传毒介虫始见期,比历年提前17天;翅蚜迁飞期提前10天时间。三月、五月集中降雨,加速病菌蔓延。今年5月连降中雨,麦田形成郁闭潮湿气候,黄矮、白粉病蔓延,部分地区吸浆虫也羽化。另外,只注重抗锈品种,忽视抗红、黄矮病品种,致使控制十多年的黄矮病再度发生。
二、气候趋势与病虫害预测
今年7-8月份,全区降雨84mm,较历年同期偏少3-4成。其中H降雨102mm-127mm,偏少1-3成;H降雨90mm,偏少3成;H降雨32mm-49mm,偏少6-7成。9月全区降雨32-78mm,比历年同期减少3-7成;气温13.1℃-16.5℃,与历年同期偏高4℃-6℃。据气候变化因素分析,今冬、明春的气候趋势是:(1)雨量。今冬(12-2月)降雨量,西部6mm-10mm,属正常偏少;东部18mm-20mm,属正常偏多。明春(3-5月)降雨量,西部70mm-90mm偏少,东部100mm-120mm正常,其中3、5月降雨偏少2-3成,并出现干旱。(2)气温。今冬气温正常略高,明春正常略低。其中明春3月(西部)、4月(中部)气温偏高0.5℃左右。
根据气象趋势预测,全区明年小麦病虫害:红(黄)矮病、麦蚜、红蜘蛛、田鼠,趋于重发生;条锈病,将轻度发生;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玉米螟,也将中度发生。
三、目前气候形势与预防措施
全区十月中旬普降连阴雨雪,东部旱象有所缓解,西部旱象持续。据有关部门最近测定:(1)十月中旬降雨17mm-46mm,较历年同期偏多2成到2.4倍;十月上旬气温13.1℃-17.4℃,偏高4℃-6℃,中旬气温7.9℃-10.6℃,属正常。(2)九月二十日,葫芦河秦安站来水量4.14m3/秒,比历年同期平均值2.6m3/秒减少21.86m3/秒;泾河杨家坪站来水量9.87m3/秒,比历年同期平均值56.3m3/秒减少46.43m3/秒。十月上旬,崆峒峡站来水量0.8m3/秒,比历年平均值5m3/秒减少4.2cm/秒。(3)十月上旬,土壤10cm-20cm处,平均湿度14%以下,比历年同期少6%-11%;50cm处,平均湿度9%-18%,底墒不足。(4)十月二十四日,在H县黄花乡和H市二天门村原地麦田调查:麦蚜虫虫点率为42.3%,平均百茎蚜量7.64头,最多一株蚜虫38头;有翅蚜占总蚜量10%-30.7%,正处迁飞、转移、繁殖阶段,与历年相比偏高。条沙叶蝉虫虫田率、虫点率均为100%,平均每30“单网次”捕虫12.6头,最多达24头,正处交尾阶段,属偏重发生。小麦白粉病病田率32.4%,病点率62%,并主要在中引、洛夫林系品种田块;平均病叶率13.3%,提高26%,正处浸染蔓延阶段。地下害虫危害不明显,一般死苗率为3%左右。(5)在全区播种的二百五十万亩小麦田中,约50%的缺墒田麦苗出苗差,并出现萎蔫、叶黄、死亡现象;约50%的阴湿地麦田,因早播、高温、麦苗徒长过旺,将会加重越冬死亡程度。
为了减轻麦田受灾减产程度,目前应认真抓好麦田冬季灌水、镇压保墒和农药准备工作。一是川区要修通渠道,抓好川地麦田冬灌工作,降低麦田地温,抑制麦苗徒长,为明春麦苗返青蓄墒;二是山、原区要动员群众,开展麦田耙磨镇压,保住地墒,增墒促苗;三是地、县(市)有关部门,要及早动手,备足防病、灭虫农药和器械,为明年提前防治工作创造条件。
我区渔业生产发展迅速(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从一九八四年以来,我区的池塘养鱼生产,在省渔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连续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全区池塘养鱼水面,由一九八四年的六百零九亩扩大到一九八七年的二千四百四十五亩,年均递增59%;鲜鱼产量由六吨猛增到一百二十一点五吨,年均递增一点七三倍。今年上半年,新增池塘水面一百六十亩,出塘鲜鱼三十五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54%和14.6%。池塘养鱼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本区土、水、热资源开发利用,而且丰富了区内市场供应,并为农民开发致富开创了一条新路。
一、依靠社会力量,大办养鱼事业
我区境内河流较多,有一定淡水资源,河滩土地比较宽畅,热量充足。为开发利用河滩地水土资源,加快农民致富脱贫步伐,我区在调查研究、制定规划的同时,于一九八四年召开全区渔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谁建池,谁经营,允许继承,长期不变”的渔业生产指导方针和政策,并从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因而,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发展养鱼的积极性,在全区很快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开发、多行业经营的养鱼局面。几年来,全区社会筹集建塘资金一百多万元,个体养鱼专业户发展到二百一十个,国营、集体养鱼单位达到二十七个,其中有十个单位建成了百亩以上养鱼场。养鱼水面逐年扩大,养鱼效益不断提高。H市柳湖乡赵堡村党支部书记何天言同志,于一九八四年自筹资金,开挖河滩建成四亩鱼池,一九八五年投放鱼苗养殖,到一九八七年亩产鲜鱼六百一十斤,当年收入七千余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去年,全村养鱼专业户达到三十五个,池塘水面扩大到八十九亩,户均养鱼收入达三千元以上。社员感慨地说,过去的荒河滩,成了如今的“聚宝盆”。H县于一九八六年建起国营鱼场,在大抓养鱼的同时,开办了粮油饲料加工厂,利用下脚料喂鱼,形成了养鱼-加工-供饵-养鱼的循环圈雏型,促进养鱼生产迅速发展。观在,全场固定资产达到四十一万元,人均占有二万五千六百二十五元。去年,生产收入十六万元,人均高达一万元。
二、推广典型经验,提高养殖技术
开展河滩池塘养鱼,是我区一项新的养殖生产。因此,地、县业务部门,在学习借鉴外地养鱼经验,开展实地试验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区养殖生产典型,采取宣传典型、推广技术、示范辅导的形式,大力推广了养鱼生产典型经验。
一是推广艰苦创业典型。H县乡镇企业局,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一面积极筹集资金,一面派人外出学习技术,于一九八六年在汭河滩涂地建成了H县第一个国营鱼场。当年养鱼水面达到二百一十六亩,总产八万二千三百斤,收入十万零三百元。县上抓住这个典型,在全县河道地带乡村进行了大力推广,促进了全县养鱼生产的发展。到一九八七年,全县养鱼专业户发展到四十七户,养鱼水面扩大到四百四十亩,总产二万零五百斤,总收入五万一千三百元,户均收入一千一百元。取得了本地典型、就地结果之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