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时进士,历官弘文馆校书郎,州刺史,中书舍人。晚唐诗人中,他是有自己特色的一人,后人并称李商隐与杜牧为“小李杜”。其诗明媚流转,富有色泽,七绝尤有情致。其咏史吊古之作含蓄而不艰涩,构思精妙。另有一些渲染声色、颓废轻薄之作,对后世也产生过不良影响。这固然由于他行为上的放荡不羁所致,却也与晚唐腐败的社会风气有关。诗存《樊川诗集》。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1]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2]。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3]。
注释:[1]吴兴:今浙江湖州。隋时曾改湖州,唐天宝时复旧名。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南,四望宽阔。汉宣帝时建为乐游苑,唐时为游乐胜地。[2]清时句:意味当这清平可为之时。自己有此闲情,实因无能(即无所作为)之故。[3]把:持。一麾:刘宋颜延之《五君咏》:“屡荐不入宫,一麾乃出守。”原为动词,作者在此诗中用如旌麾之麾。江海:吴兴因临太湖而得名,诗中指太湖。昭陵:唐太宗陵墓。
鉴赏: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诗人将离长安赴任湖州刺史之时。作品采用“寄事于物”之写法,可以算得上一首“言此意彼”的佳作。诗人时任吏部员外郎,清闲而无为,壮志难展,故请求外放。
诗人从安于现状说起,由反说而见旨。时牛、李党争正炽,藩镇割据日剧,哪有片刻“清时”。诗人不仅称当时是“清时”,并且又说自己无才能,正好借此赋闲。第二句紧承,说明“闲”与“静”即为首句之“味”。然而诗人用爱孤云之闲而显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而显自己之静,从而把无形的闲静之味的形象地凸现了出来。第三句笔势一转,按汉时官制,郡守一车二幡,唐时刺史相当于汉太守。意思是说自己在京赋闲无聊,不如手握旌旗,远离京师去镇守一方。第四句再一转,古人离京常多眷念,像曹植“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又像杜甫“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然而诗人登乐游原,不观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皇陵,却独瞻昭陵,可见另有深意。唐太宗奠盛唐基业,文治武功,均很显赫;唯贤荐举,知人善用,更为仕人倾慕。作者登高极目,西观昭陵,就不得不想到国势日衰和自己赋闲的境况来,生不逢时之感自然而然涌上心头。
全诗虽从登乐游原起兴,触到望昭陵却突然停笔,不再多言,然而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盛世的怀念,对自己无法施展平生抱负的忧愤,等等,无不包融其中,写得言简而意深,令人回味悠长。
赤壁[1]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注释:[1]赤壁:今湖北黄州,亦说今湖北赤壁西北之赤壁山。汉献帝十九年(208)吴蜀联军在此大败曹操。[2]戟:一种可直刺横击的兵器。将:拿起。[3]东风句:当时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火攻之计,适值东南风起,火乘风益烈,尽烧北船,曹军大败。铜雀:台名,为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在邺城所筑,因楼顶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操晚年拥其姬妾在台中享乐。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分别嫁给孙策、周瑜。乔:本作“桥”。两句是说若非东风给周郎以方便,则孙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掳去藏于铜雀台中了。其实赤壁之战时铜雀台尚未修建。
鉴赏:诗人赴任齐安郡(今黄州)刺史,途经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的英雄成败,写下此诗。以地名为标题,实为吊古咏史的诗篇。
诗作开篇凭一支古戟说起,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喟。在赤壁大战中被遗弃的一支断戟,沉没水底沙中600多年,还未被锈蚀掉,被人发现。经过自己一番磨洗,终于确认为当年遗物,于是喟叹。由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想到战役的重要意义,更想到了那次战役的重要人物。睹物思人,思接前朝。前两句写明喟叹之因。
后两句为喟议。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采用火攻,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曹军。之所以火攻奏效,是因为在决战时刻,适值刮起了有力的东风。故此,作者评论此次战役成败的原因,只选取胜者及其取胜之因——东风来写。而且据《三国志》所载,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渲染,东风的确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诗人将东风置重要地位来写。但是他偏不从正面来摹写东风助周郎致胜,却从反面以假设下言:倘若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曹操就为胜者,大乔与小乔自然要被掳去,锁于铜雀台上以供曹操享用了。
《四库提要》说:“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此话极妙。由于二乔并非民妇,而属东吴最高层之贵妇,虽与战役无关,而其身份地位却代表东吴尊严。东吴不亡,二人哪能囚于铜雀台呢。故作者以“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叹喟假如曹操得胜的骄横和东吴亡败的屈辱,形成强烈的反差,不只用美人衬显英豪,同上句周郎相映相辉。
自负知兵善政的杜牧为何将周瑜赤壁大战的伟大胜绩,完全归究于偶然的东风呢,其用意在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已。此诗情致,全在于三、四句从与史实相反的虚处落笔,将铁血之事,用美人描画,娓娓道来,耐人寻味。
泊秦淮[1]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注释:[1]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横贯今江苏南京。因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2]商女:歌女。刘禹锡诗“扬州市里商人女”,即在秦淮商人舟中之扬州歌女。《后庭花》:即《吴声歌曲》之《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内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语,后人说它是亡国之音。
鉴赏:此诗为一篇羁旅之章。诗人赴扬州刺史任,路过六朝古都建康,唐都虽不在此,而秦淮河两岸纸醉金迷的繁华景象比京都还严重。
首句就不同凡响,两个“笼”字尤其醒目。烟、水、月、沙均为两个“笼”字融会为一,点画为一幅胜在雅致的水边夜景图。柔媚静寂而又清漪微浮,笔墨轻淡而有朦胧冷谧的气氛。“水、月”与次句“夜泊秦淮”关联紧密,读完首句再诵次句,煞是自然。倘若按作者行动来看,应为“夜泊秦淮”在前,“烟笼寒水月笼沙”在后,但果真如此,反觉平淡无奇了。其妙处在于:其一,这样先创设出颇具特色的环境氛围,有夺人于先声的功效;其二,如此也很合符一幅图画之画面与题字的关系,即常常是先驻目于那幅图画之画面——“烟笼寒水月笼沙”,之后再细瞧边角之题字——“夜泊秦淮”。所以这样处理很符合人们艺术鉴赏的习惯。
次句看似坦平,却颇令人品味。因为“夜泊秦淮”而“近酒家”,同时说明首句时间、地点,且照应诗题。因为“近酒家”方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才感触到了诗人的情思。此句起承转下,统领全章,构筑精细别具一格。
商女本为侍候他人的歌女,唱啥全凭听者情趣而定,可见诗人第三句乃为一种曲笔,要说“不知亡国恨”的正是那在座的把玩者——贵族官绅们。创作《后庭花》的南朝陈后主,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现今却又有人在这颓世之际,不以国事为重,反用如此亡国之乐来寻乐找趣,这怎么不让诗人由此而生历史悲剧又会重演之感慨呢!“犹唱”两字,巧妙而自然地将历史、现实与想象中的未来连为一线,韵味无尽。这三、四句于委婉轻盈的曲调之中,显现出风趣的讽刺,婉转的喟感,无限的悲怆。此诗系千古名篇。首句造势,次句实写。正因“近酒家”,才有兴亡之感叹。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1]。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2]。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3]。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4]。
注释:[1]悄然:此为忧郁之意。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2]断雁:失群之雁。警:惊醒。[3]远梦句:意谓做梦做到接近天明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亦甚短暂,与下旬家书隔年才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益增客愁。侵晓:接近天晓。[4]沧江:通“苍江”。
鉴赏:羁旅怀乡本是封建时代墨客骚人之常见话题。杜牧《旅宿》当然也未超出这个主题,抒发了诗人羁旅客馆,思乡怀亲的哀怨。
首联:“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开宗明义,直抒胸臆:孤身一人客居旅店,没有一个好伴侣可聊寄苦闷,独坐凝思,不禁忧郁愁闷,悲从中来。既点明题旨,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感情基调。
颔联:“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诗人独坐客馆,面对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油灯,触景情伤,往事浮现脑际。“旧事”,当然是往昔在家与亲人相处的“旧事”,觉得自己如今羁旅他乡,孤身一人,异常孤独,晚上难于入眠。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更进一层,由于距家千山万水之遥,做梦直到破晓之时,才是归家之梦。但恨梦归故乡之时也甚短暂,即使要说梦归故乡也很艰难。写信吧,要隔年方可送到。这里“侵晓”与“隔年”形成对比。
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构思巧妙,不再言自己如何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换一角度。由于离家久远,看到旅馆门外的钓船也很羡慕,因为人家的船就停泊在家门口。睹物生情,触景伤情,久客异乡,飘泊无依,有家难归的缕缕愁绪不禁涌上心头。
前人评价杜牧诗歌明媚流转,富有特色,《旅宿》即是如此。“断雁”、“寒灯”、“烟月”、“鱼船”,意象鲜明,画面清晰,抒情含蓄有致。
寄扬州韩绰判官[1]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2]。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3]
注释:[1]韩绰:生平不详。判官:节度使下面的佐官。[2]草未凋:一作“草木凋”。[3]二十四桥:一说隋置,以城门坊市为名;一说因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玉人:美人。教:使。“玉人”句意谓美人是否仍然在吹箫。
鉴赏:扬州繁华风流,历代闻名,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许多佳作名篇。此诗韵悠调扬,境幽意美,千百年来仍脍炙人口。诗人在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府任佐官,后转为掌书记。此诗当为他离开江南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