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宋诗精品鉴赏
36373700000004

第4章 唐诗篇(3)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3],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4]。

注释:[1]鹿门:即鹿门山,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的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2]渔梁:地名。[3]庞公: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居圣地。[4]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指诗人自己。

鉴赏:这首诗看似一则山水小记,但主题却是抒写诗人清高隐逸的情怀。诗人所写从黄昏到月夜,实质上是从世俗到自然的隐逸道路。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间寺庙传来的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情景。山寺的僻静与世间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接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人们回家,自己离开家去鹿门,两种截然相反的路程,表明自己隐逸的志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写夜晚登鹿门山的情景。月光下的山树朦朦胧胧,令人陶醉,诗人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投宿的地方。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为全诗的诗眼,点破隐逸的真谛,与凡尘俗事相隔绝,与山林为伴,诗人由此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

望洞庭赠张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

注释:[1]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用这首诗赠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表达了诗人从政的热情。[2]虚、太清:指天空。此二句意为八月秋水大涨,显得平满,涵容着天宇,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3]气蒸云梦泽:意谓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云梦泽”是现在的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的总称。[4]端居:隐居。[5]垂钓者、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鉴赏:本诗前半部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开篇写秋天潮水涨起,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湖面和天空遥遥相连。洞庭湖宽广涵浑,浩阔飘渺,与天相接,润泽着湖边万物,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支系河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湖水的丰厚的蓄积,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草木显得那样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面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

后半部是触景生情,所谓“欲济无舟楫”,比喻希望当朝丞相的引荐。诗人面对浩淼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仕途之上要找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想渡过宽广的湖面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这样一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诗人也不甘心闲居,要入世做番事业。这里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接下来,诗人巧妙地翻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吟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亦真亦幻,寓意新奇,不着痕迹地表达了希望追随张丞相为其效力的愿望。

秦中感寄远上人[1]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2]。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3]。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4]。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1]秦中:指陕西长安。上人:对僧人的敬称。[2]三径:指归隐后所住的家园。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翊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来往。后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后人遂以三径指退隐家园。[3]东林:指庐山东林寺。[4]燃桂:《战国策·楚策》:“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后遂以燃桂喻处境窘困。

鉴赏: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悲哀,失落之感,充满了追求归隐的情绪。诗中称赞方外人的清净无为,同时表达了厌烦自己的尘俗不堪之情。

诗人本有归隐的心愿,但却无财力维持去归隐生活。诗人穷困潦倒的处境,形成了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以长安求仕并非他所心甘情愿做的,实在是经济上的困窘造成,诗人很怀想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生活。在长安逗留的日子中,由于物价昂贵,盘缠即将用尽,原先的壮志因为屡次碰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淡。因此傍晚的时候听到暮蝉哀鸣时,不免心里怆然。诗末的两句增强了全诗悲愤的气氛。

“东林怀我师”一语双关,既怀想了慧远,也代指怀想远上人,十分巧妙贴切。

本诗另一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此诗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自然“怀我师”;求仕之途进而不能,慢慢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之地,感觉到凉风、听着蝉鸣而“益悲”。这种写法如画中的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苦愁闷,使人读起感觉诗人的率真与明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2]。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

注释:[1]桐庐江:即桐江,今在浙江桐庐。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故交。[2]建德:县名,今浙江,居桐江上游。维扬:即扬州。[3]海西头:扬州近海,故称海西头。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以后,在吴越之地游历,旅途中夜间投宿桐庐江,为怀念旧友而作。

诗的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声有景,描绘出一幅月夜行舟的凄凉画面:山暝猿啼,江水滔滔,孤舟月照,写尽了景色的寥落凄寂,这也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反映。

后四句:“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借景生情:月夜投宿孤舟之上,独自客居他乡,心中愁闷,自然开始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因而热泪横流,想把自己深切的思念之情寄给“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1]。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2]。

注释:[1]襄水:也叫襄河,人汉水,在湖北襄阳西北。[2]迷津:津为渡口,迷津即找不到渡口,比喻找不到出路,迷失方向。

鉴赏: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时途中所作,是一首思归的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如行云流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诗人捕捉当时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来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色。但是单说秋色,还不能表达出“寒”意,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更加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为以下的思乡之情打下了基调。

首联应用“起兴”的手法,自然地进入到第二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透露出诗人思乡的情怀,带有含蓄的意味。第三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写尽天下游子共有的思乡情怀。诗人在他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着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却不可及,只能任思乡之泪流下,遥看天际的孤帆。这种飘零的感觉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身在他乡,迷了路,却不知道该怎么找,眼前只能看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和无边无际的波涛。诗的末两句既实写当时的情景,又隐喻诗人自己的仕途失意的悲愤。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1]。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3]。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4]。

注释:[1]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2]寻芳草:喻追求理境界。违:分离。[3]当路:当要权者。假:宽容。[4]还:回乡。扉:门。

鉴赏:这首诗是孟浩然即将远离长安、送给王维的赠别诗,诗中抒发是求仕不得,碰壁之后苦闷抑郁的感情。

前二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的失意,无限的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安是这样难堪,三、四句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那就不如早日回去了,只好跟友人惆怅地告别。五、六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进一步说明求仕不得的原因是在于无人援引推荐;“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很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是求仕无望,诗人再留在京城也就毫无意义,从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寂寞的度过余生算了。

全诗语句平淡,自然,无刻意修饰的痕迹。却把求仕不得的心境表现得十分淋漓尽致。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与诸子登岘山[1]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2]。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3]。

注释:[1]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九里,一名岘首。[2]鱼梁:江中的鱼梁洲。梦泽:泛指湖泊。[3]羊公碑:西晋名将羊祜曾驻岘山,死后百姓建碑纪念他。《晋书·羊枯传》:枯乐山水,常造岘山。尝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祜卒后,襄阳百姓于蚬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羊公:指羊祜,晋南城人。晋武帝时,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陆逊对抗。

鉴赏:诗人开篇即感叹,开口即发议论,格调独特。凭空落笔,看来好像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如神来之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很平凡的真理,大到朝代更替,小到一家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人事的不断变化交替,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第二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接“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接“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就是来源于今天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之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大部分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而无际,令人感到十分深远。诗人此时此刻眺望着远方,看到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随即借景抒情,烘托出自己无限的伤感之情。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还身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也将湮没无闻,这与至今“尚在”的“羊公碑”相比,不免让诗人“泪沾襟”,伤感之至。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

注释:[1]具:备办。鸡黍:黍是黄米,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粮食。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2]合:围拢。[3]轩:窗户。场:打谷场。圃:菜园。话桑麻:闲谈农作之事。[4]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代风俗,重阳节赏菊。就:靠近。

鉴赏:诗中前两句文字自然而简朴,为互相敞开心扉铺设了一个适合的气氛。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无丝毫渲染,招之即来,简单随便。这正是描写了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请,既显出了田家特有的风味,又能看到田家待客的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之间的心扉才能够为对方毫无芥蒂的打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清淡幽静的山村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诗人有了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近处是绿树环抱,显得别有天地;远处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使村庄不再显得孤独,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故人庄”座落在这样的幽静自然之环境中,宾主临窗举杯,痛饮畅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显得酒具的畅快,使人心旷神怡,宾主之间忘情于农事之上。诗人被农庄的恬淡生活深深吸引,临走的时候,向主人率真的表示了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时候再来赏菊。

岁暮归南山[1]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2]。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3]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1]南山:指孟浩然的故乡襄阳城南。[2]北阙:座落在皇家宫殿北面的望楼,等待朝见或上书的地方。敝庐:指自己的破落家园。[3]青阳:指春天。岁除:即岁暮。

鉴赏: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发泄一种怨愤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进京求仕不得,没有办法之下回家的郁闷之情。

诗人开篇即直抒自己的决心:不再上书朝廷,而是回到故乡的敝庐中去。接着又以自怨的口吻说:我没有什么才能,所以得不到圣上的任用;现在年纪又渐渐老了,体弱多病,致使老朋友们也疏远了我;头上的白发又渐渐多了,似乎在催我老去;春天的太阳朗照,如果被逼在这个旧年离去;我愁苦的将彻夜难眠;月光从松树之间透进窗来,让我自己更感到寂寞。

春晓[1]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不觉晓:不知不觉已天亮了。啼鸟:啼叫的鸟。[3]“夜案”二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扰。

鉴赏:春天的清晨,生意盎然;鸟儿们四处鸣唱,经过连夜的春风细雨,地上到处是散落的落花。诗人只用淡淡的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春晓图。

本诗意在惜春。诗人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既有迷人的色彩,又有醉人的芬芳,这些诗人都不去写,而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天之声,用来渲染户外春意纷闹的美好景象。“处处”二字,远近相和,使人有置身春色之中,应接不暇的感觉。后两句由喜春转为伤春、惜春,而这伤和惜却是由于对春的爱,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春天中花木的担忧,这份闲淡之中多少流露出诗人的不幸际遇。诗里时间的跳跃、感情的微妙变化、阴晴的交替,都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回味。

宿建德江[1]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

注释:[1]建德江:浙江上游的一段,因在建德县境内,故称建德江。[2]烟渚:暮烟中的洲渚。[3]“野旷”句:原野空旷,天边地平线比树还低。月:指江中月影。

鉴赏:首句点题,“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之意。“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意思。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洲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了准备。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是全诗的中心句,日落的黄昏,江面上水烟蒙蒙。“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羁旅之愁蓦然而生。接下来作者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中去:日暮时刻,旷野苍茫,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垂,“低”和“旷”相互依存、相互映衬。“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宁静的宇宙之中,发现还有一轮孤月此时此刻和他是那么的亲近,寂寞愁心似乎寻到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1]。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2]。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3]。

注释:[1]暝:昏暗的样子。[2]烟鸟:暮烟中的归鸟。[3]萝径:萝是蔓延的藤。径,就是小路。

鉴赏:这首诗的中心在“期”字。诗人夜间投宿僧舍等待着友人,只看到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而所等待的人,终不见到来。与人相约,而又久等不至,让人不免有些心生惆怅。然而诗人等待友人久而不至,却并不心焦,并不抱怨,还自己抱着琴耐心的静静等候,这是多么的闲适的画面。

诗人开篇就写了傍晚,是顾到题目的“宿”字。“松月”、“风泉”是写在傍晚时分所见所闻的风景。再用“归樵”、“栖鸟”,时间又更进了一层,并以此陪衬丁大。用一个“欲”字,犹有未尽的归意,还是希望他能够如期而来,结果还是相信他“期宿来”,所以仍然抱着琴去等。不明指不来,但不来的意思已写得十分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