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36392600000015

第15章 运动,一味最实用的“长生不老药”(2)

登山是古今中外广为推崇的一项强身健体活动,登山者乐,登山者康。登山可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登上高峰,极目远眺,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那愉悦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若能寄情山水,视自然为最诚笃的朋友,与自然和睦相处,能从自然美中获得至乐真谛,从美的享受中达到养生健体之目的。登山的确是当今人们所说的回归大自然的好方法,利用闲暇之时,走进高山,走进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气,饱览一尘不染的风情。登上高山之巅,遥望群山林海,绿涛起伏;谛听天风云鹤,飞瀑松声,那胸中郁闷、世间悲愁、感伤荣辱,皆被山风涤荡得无影无踪,身心融于自然之中,欢欣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顿感神清气爽、豁达开朗,进入超凡脱俗的忘我境界,使人们心胸开阔、延年益寿。

更易行、更安全的老年活动

人老先从脚上老。老年人脚有劲,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爬山可以让心肺功能越来越强,对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有好处。爬山对于老年人锻炼脚劲和心肺功能,要比长跑和游泳更有效、更易实行、更安全。登山还可以预防一些身心疾病。

1.可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影响是发生骨折,而登山可以让中老年人的腿部灵活,腿部力量增加,大大减少摔倒的几率。在易发生的骨折中,髋关节骨折对人的影响最大,发生的几率也很大,而登山时要高抬腿,增加了大腿骨的活动范围,使大腿骨粗壮有力,减少髋关节骨折的几率。

2.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有三,其中的运动疗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登山是比较理想的运动方式。登山可以消耗多余热量,促进减脂,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和口服糖药物的用量;促进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特别是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力,恢复细胞对糖的吸收,使血糖、血脂水平下降。

3.血液大冲刷

登山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会不停地冲刷附在血管壁上的有害物质,能促进能量代谢,升高体温,对身体产生积极的作用。

4.心情愉快,预防老年抑郁症

自然环境优美,林木茂密,登高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让老年人的孤独感在美景中消失殆尽。

孝心叮咛

老年人登山健身有秘诀

喜欢爬山、经常爬山的老年朋友们总结了若干登山小秘诀与大家共享:

1.选择一双合脚的运动鞋,走起路来更轻松一些;在登山过程中,根据气温变化和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2.在登山健身前,对自己的身体要有充分的了解。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登山。老年人登山,口袋里应装个小本子,记上家庭地址、电话、本人血型等,以防万一;最好有同伴相随,相互关照。登山是为了健身,但要做到安全第一。

3.登山前要适量饮用糖水,以防止低血糖,不要大量吃肉,应多吃些水果和蔬菜等极易消化的东西。

4.登山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内容包括主要关节、韧带、肌肉的大范围活动,使心脏、关节等进入运动状态。

5.登山运动要由慢开始,根据体力和心率等情况,逐渐加速,然后放慢速度,再加快,使心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下山时,要控制速度,以防失控跌倒和心跳过快,若有体力可调整上、下山的步幅、速度,使身体得到合理、适当、充分的锻炼。

6.登山的时间和运动速度视健康状况自己掌握,不宜走得太急,若感到疲劳可放慢速度。

7.金秋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雨天不会影响登山,相反,空气格外清新,锻炼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安全,小心路滑。

8.不宜在清晨登山,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还是污染较重的时段。山野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往往是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为最高状态,此段时间登山,健身效果最佳。

9.下山后,不要着急回家,先做一些整理放松运动,使快速跳动的心脏逐步恢复正常,并且要注意保暖。

——银铃微笑

最好的运动方式是走路

步行是最好的健身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项运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步行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它具有保健防病的神奇作用。

关于步行的保健防病作用,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认识,中国民谚就有“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说法。但“步行对人来说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这一认识,是近几年才形成的。

散步是最能促进体内各种节律正常的全身运动,有节奏的双腿、双臂的交替运动,与心跳非常合拍。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都是以散步作为陶冶性情、强健体魄的良好方法。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过:“我只求有健壮的身体,以便进行我曾欣然决定终身从事的那些项目。”散步是他中年和晚年时期最主要的锻炼方法,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都要出去散步,而且一定要走完规定的路程才返回家。

闲散和缓地步行,四肢自然而协调地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加之轻松畅达的情绪,可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认为,步行,首先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韧带都活动起来,继而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皆引到活跃状态之中。它能调节内脏功能的平衡,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散步还能增进大脑皮质的功能,故有“散步出智慧”之说。在众多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中,一个共同的秘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时间散步行走,因此,老年人尤应重视散步。

这一切,正应了古希腊外科医生希波克拉底的那句话:走路是治疗人体疾病最好的灵丹妙药。

走,也有学问

散步是一项中老年人容易掌握且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活动。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轻松舒展、不紧不慢地信步而来,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周身舒爽。散步看似简单,其实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有讲究。

老年人在散步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弱者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应是防滑的。

此外,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1.体质虚弱者

体质虚弱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2.肥胖者

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可尽量使脚掌着地、胸脯挺起,不要过分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的正常活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快,否则容易使血压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应选择晚饭后,因为早晨人体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

4.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防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散步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空腹散步,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由于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样,所以老年人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应该立刻停下来歇一歇。

运动的三个最佳、三个不宜

三个最佳

1.最佳运动时间

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早晨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的发生率则降低很多。傍晚时分,人体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

另外,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下午5~6时最为平衡,机体嗅觉、触觉、视觉也在下午5~7时最敏感。

不过,说运动的最佳时间在傍晚,不是说大家只能在傍晚活动。运动是人性化的活动,融合了人的生理、心理、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都会对身体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上面所说的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是针对一般生理因素而言的。

每个人的性情、作息习惯及工作性质有别,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在傍晚锻炼。运动的关键是能形成习惯,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心理和作息规律,选择一天中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形成运动的习惯,持之以恒,都会对身体有益。如果条件许可,形成在傍晚锻炼的习惯,将是最佳的选择。

2.最佳的运动场地

由于人们运动时要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的新鲜空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所以运动场地以平坦开阔、空气清新的公园、沙滩、体育场等处为最佳。

3.最佳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你最佳的运动方式,因为运动时,肌肉只有始终在有氧状态下才能更好地进行代谢,产生能量和分解脂肪。

三个不宜

运动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有利于心理健康;运动可以减少脂肪,降低人体血液里的胆固醇,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不当的运动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学会运动,要知道运动的三不宜:

1.雾天早晨不宜做剧烈运动

雾是飘浮在地球表面低空中的细小水珠,水珠中溶解了酸、盐、苯、酚等各种有害物质,同时还黏附了一些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的固体微粒。在雾中做活动,如长跑,身体某些敏感部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并大量吸入,可能引起气管炎、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吸入密度大的雾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还会受到影响,引起人体供氧不足。特别是老年人,在雾中跑步会感到胸中憋闷,有压迫感,容易疲乏。因此,老年人在雾天早晨忌做剧烈运动。

2.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睡眠是最彻底的休息,因为睡眠是神经抑制过程扩散到整个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的结果,此时一切生理活动——嗅、视、听、触觉等感觉功能都降到最低水平。所以,在睡眠前不能做较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后,会引起心跳快、气短,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四肢肌肉里因乳酸堆积而感到腰酸腿痛,在这种情况下,要很快入睡是不可能的。

因此,睡前应选择一些能使机体入静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或者练气功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血液重新分配,使脑中血液流入四肢,对神经起镇静作用,有利于入睡。

3.饭后不宜马上运动

有人吃饭后马上去打球、跑步、游泳或做其他体育活动,结果往往引起腹痛。这是因为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马上运动会引起胃肠震荡,使肠黏膜受到重力牵拉,容易引起腹痛。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液供应量相对增加,从而导致内脏血液供应不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收缩而引起腹痛。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运动时呼吸急促,胸腔的负压变小,肝脏血液回流受阻,以致肝脏淤血,发生右上腹痛。

饭后与运动前的间隔时间长短,大半要依用餐点及用量而定,其他决定性因素还包括年龄、体能条件及运动程度,一般以间隔30分钟至1小时为宜。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的后半辈子是由习惯组成的,而他的习惯却是前半辈子养成的。”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有些人习惯于早晨刷牙,有些人早晚都刷牙,但可能没有人去想究竟是早晨刷牙好,还是晚上刷牙好。其实,小习惯决定着大健康。

跳跳健美操,炫出你的活力

舞出健康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