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36393300000009

第9章 换位思考,互惠互利(2)

以访问大人物而闻名的新闻记者马可森说:“当你将大人物们曾经说过的话复述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就会显得格外好,对你也会表现得格外友善。”

这个方法实施起来很容易,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它容易,人们才常常忽略它,总是记得与自己有关的事,而忘记他人的事。因此,从现在开始,努力记住那些和对方有关的事情吧,一旦那些在对方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从你口中说出时,你就在无形中靠近了对方。

制造共同体验,使其对你产生好感

年轻人交友时往往会从共同的兴趣爱好入手,拓展人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亦是如此。可以制造一些共同体验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这对20几岁的新人至关重要。

有同样经历的人,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容易产生亲密的感情。在交朋友时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心理技巧,巧妙加以利用,就可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也可以迅速成为你的朋友。

但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想引起某人注意却与之没有共同体验,那该怎么办呢?要想制造共同体验,可以适当触犯某种禁忌,或违反某项规则,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例如,在办公室里,如果女同事出现了某个小过失,可以帮她掩盖,不让上司知道,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小秘密;再如,在考试时,把写有答案的小纸条悄悄传给自己喜欢的女生。

制造共同体验,以增进感情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关系,如公司组织集体出游,就有利于使公司的工作气氛更融洽;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客户,也有助于双方的合作。

激起“心理共鸣”,让他感觉帮你像在帮自己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共鸣”是一种以心交心的有效方式,也是一门非常微妙的相处艺术。它不仅可以拉近交往双方心灵的距离,而且可以在你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发挥出强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虽然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产生共鸣,还需要相当的说话技巧。当你对另一个人有所求的时候,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时,便会不自觉地认同你的观点。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为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亲不假思索地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以后也不会,因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伽利略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需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请求父亲帮忙,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以对方当时的心情来描述现在的心情。例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也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正是巧妙运用了“心理共鸣”的方法,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妨试着用这种方法向别人求助,这样往往会带来让你满意的结果。

恰当的反馈能使对方更积极地为你办事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有关反馈的著名实验:

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每天练习相同的数学题目。不过,不同的组练习后所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组为受批评组,每次练习后,都挑出学生们的错误,并严加批评。

第二组为受表扬组,当学生们练习完以后,针对他们不同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对这组的成员,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挨批评和受表扬。

第四组为控制组,这组和前三组是隔离的,并且也不会得到来自于外界的任何评价。

一段时间后,赫洛克对四个组的练习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控制组的练习效果是最差的。而在前三组中,被忽视组的练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而在练习效果相对较好的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中,受表扬组的练习效果最好,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不同的评价对学生们的活动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没有评价是最坏的情况。评价就是对他人活动的一种反馈,而反馈能够使行为者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这种了解能够强化先前行为的作用,从而使行为者更加积极地做出类似的行为,提高行为的效率,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反馈效应”。也就是说,给予对方合适的反馈信息,能够使他更加积极地付出努力。

生活中,反馈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记住:有反馈比没有反馈好,正面反馈比负面反馈好;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的效果更佳。

分享荣誉能吸引他人靠近

独享荣誉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试想当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你抢先得到了这个惹人眼红的功劳,相比之下其他人就明显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也不时地给他人造成了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但有谁愿意跟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在一块儿呢?自然而然,独自享受荣誉,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呢?

一位销售主管这个月的业绩突出,他部门的业务员销售总额超出了同级部门的两倍还多。按照公司相关规定,主管可按业绩提成,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老板很是为有这样一位得力助手而高兴,也暗自庆幸自己以前没有看错人,于是决定在公司开个例会,并把他推为大家的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员工努力工作,还在最后特意安排了这位主管作当众演讲。

这位主管在他的演讲中把自己的业绩归功于自己调配人员的技巧、处理大订单的果断和如何、辛苦加班等。虽然说的这些也确实属实,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但犯的错误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提及一句感谢同事、属下之类的话。会后,下属和同事们开玩笑要他请客庆祝,他不客气地说:“我得奖金,你们用得着这么开心吗?下次我会拿更多,到时再说吧……”等到下个月,这位主管不仅没能拿到奖金,还因为没能完成销售任务而被扣掉了工资。更让人奇怪的是,他的下属越来越懒散,就连老板似乎也对他冷淡了许多。

这个主管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就是因为他独享荣耀,结果吃大亏。

前478年,斯巴达派遣年轻的贵族卡阿尼斯率领远征军讨伐波斯。希腊城邦刚刚击退来自波斯的侵略,卡阿尼斯和其他三名斯巴达信任的贵族,乘胜追击去惩罚那些侵略者。卡阿尼斯与同伴浴血奋战,很快就夺回了被波斯占领的地方,胜利而归的卡阿尼斯等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勇气可嘉的卡阿尼斯更是赢得了雅典人民和斯巴达的敬重。然而,在庆功宴会上,卡阿尼斯却独揽了风光,接受着最高的荣誉和奖赏,把其他贵族冷落到了一旁。于是极其妒忌并对其极为不满的贵族们经过密谋,商量出了一个险恶对策。不久就有传言在城中弥漫开来,卡阿尼斯与波斯相互勾结企图摧毁斯巴达。当局立即下令拘捕卡阿尼斯,他不得不仓皇而逃,这位昔日的英雄最终被愤怒的人们烧死在荒野外的一个茅屋中。

由此可见,当你在工作中做出一些成就时,千万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想把功劳一个人占尽,企图让光环仅围绕自己一个人转,不仅自私而且愚蠢了。“见不惯别人比自己好,更见不得别人抢自己的好”,可以说是人性的一大弱点。独自贪功就是抢别人的好、比别人好,这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甚至还会引火烧身。谨记这个忠告,你就会受益无穷。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适用,而且屡试不爽。

工作上有了业绩,升职了,加薪了,不妨和同事们庆祝一番,对老板说声“谢谢”,对下属的配合与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回到家中拥抱一下辛苦持家的妻子和养育自己的父母,让大家都感到你内心真诚的感激而一并与你分享快乐。你主动把“高帽子”馈赠给了别人,别人也会维护你和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