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36398600000021

第21章 状态——“不言而教”是一种大智慧

一句话中,语言只占15%,表情占30%,人的状态占55%。可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育者达到了一种较好的状态后,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没有长远目标,就没有气势,更不能有胸襟;一个人没有中期目标,就没有奋斗精神,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一个人没有短期目标,就不会勤快,更不可能在具体的小事情中体验到生活的幸福与意义。

成功,就是每一步都做到100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去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去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她的愿望,不过他给那个小数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女生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生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那位女孩长大后,仍对这件事难以忘怀,说:“那件事情之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这个故事蕴涵着一种教育的方法,即老子主张的“不言而教”。“不言而教”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到的“无痕教育”或“不教而教”。“不言”和“教”统一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之中,就是让孩子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得到教益。孩子在这种教育中不觉得压抑,能充满信心地自觉去体验和感悟。教育家布贝尔对此作过很好的解释:“(孩子)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地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做到“无痕”,使孩子愿意接受,父母就要迂回,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种做法。

易中天教授的父母在高校工作,易家三兄弟在事业上均有建树。易中天的独生女易海贝获得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现在上海工作。这样的家庭是不是有独特的家教秘籍?

易中天却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让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他说,在子女教育中,父母最主要的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下一代自由成长,“因为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能自己选择,别人是替代不了的”。

我们来看看易中天和她女儿的故事。

刚上高三时,女儿想请易中天对她填报高考志愿提些参考意见,易中天秉承让女儿自主选择的原则,给她的建议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原则,你选择的专业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必须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最好能够挣钱。“三维坐标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这个“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可能得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几天后,女儿经过仔细分析,决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委托老爸抽空对有关学校实地考察。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女儿考虑范围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个遍。资料整理好后,他交给了女儿,就不再过问女儿的选择了。

最终,女儿选择并考取了同济大学。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她在大学期间如鱼得水,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不言而教”是一种教育的大智慧。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的。

1980年施展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的父母都是浙江省镇海县社办鞋带厂的工人。施展的父亲施文虎每天在劳累疲倦之余,晚上坚持在灯下看书学习,从小学的算术到初中的代数、几何,他边学边做习题,父亲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感染了儿子,他也学父亲的样子捧书阅读。尽管施家地处偏僻,家庭物质条件差,但父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儿子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唐朝诗人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这位外国妈妈对孩子的“无痕教育”,就像是知时节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由于他聪明过人,社会交往和办事能力都很强,所以他父母经常把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委托他来经办,他每次都能办得很好。在跟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的,小彼得觉得自己也快成一个小商人了。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了一个收款单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干活的报酬。

妈妈欠小彼得:

为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 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0芬尼

共计 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到这份账单后仔细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在餐桌上见到了他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准备把钱放进自己口袋时,发现餐盘旁边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上面写着:

小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

为他10年的吃喝 0芬尼

为他在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 0芬尼

小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妈妈,将小脸蛋藏在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他刚刚得到的那60芬尼装进妈妈的口袋里……

妈妈写的那张账单,至今仍被彼得珍藏着,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历程。

这位母亲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错、讽刺甚至挖苦等方式高明得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不言而教,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艺术。

事实上,有时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饱含深情的一眼,看似不着边际的问寒问暖,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激起孩子心中的涟漪,这就是不言而教的魅力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教育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育人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是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教育者可以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往往十分深远。澳门特首何厚铧的成长就是如此。

何厚铧在澳门是尽人皆知的何氏家族的“五公子”,当年他的父亲何贤作为风云人物,在澳门、香港等地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何厚铧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养成了“少说多做”的踏实作风,他靠自食其力和奋斗拼搏,终于拼出了自己的“传奇”。

何厚铧在儿子中排行第五。母亲陈琼擅长交际,性情活跃,热爱粤曲艺术。何贤每每外出活动,多与陈琼同行。何厚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长大之后他更加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陈琼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勤俭助人,以礼待人,不要铺张浪费。虽家境富裕,但孩子们碗里的饭都要吃完,不许浪费粮食。孩子每有犯错,母亲绝不纵容。在何厚铧的印象中,母亲没有过喋喋不休的说教,更多的是身体力行的无言之教,何厚铧和兄弟姐妹们都能感受到母亲教子有方,赏罚有度。何厚铧小的时候,比弟弟调皮,少不了多挨母亲的打。后来何厚铧到加拿大读书,每到假期,母亲陈琼都会乘飞机去探望儿子。从小至今,何厚铧都对母亲非常尊敬和孝顺。

父亲何贤,乐善好施,没有架子,对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否相识,有求必应。一位曾参加过何贤追悼仪式的人士回忆道:从没参加过这样的追悼仪式,前来鞠躬悼念的人士有西装革履的社会名流,也有穿着短裤、拖鞋的市井平民,可见何贤交友之广,助人之多。即使在何贤去世多年之后,仍常有素不相识的人向何贤的家人致谢,感谢何贤生前的救助使其渡过难关。父亲的这些乐善好施的行为,对何厚铧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为人处世能做到急人所难。

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深远。教育者在重视言教的同时,不妨更加重视身教的力量。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听父母说什么,而是看父母做了什么。父母只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教育才会如同春风化雨深入孩子的内心。

如何实现不言而教?我的建议是:

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父母应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影响孩子,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父母要做到的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伪君子。任何不允许孩子做的,父母首先要自己不做才行。

坦率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告诉给孩子,并且和他一起仔细分析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醒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重蹈覆辙。

有时可以向“小老师”多请教

家长可以用向孩子请教问题的方式来激发他的求知欲。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向孩子请教的时候,一定要投入到请教的过程中,不能一看就知道是在“演戏”,那样孩子就没有认真教课的欲望了。如果家长能够提出几个有价值的疑惑来更好,挑战小老师,让小老师再回去问老师,如此循环,孩子对知识就能理解的更透彻了。

不要对孩子事事叮嘱,叮嘱时要有明确的目标

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对孩子有要求时,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交代孩子事情的时候,注意把前因后果说清楚,但不要让孩子误解家长的意思,并且允许孩子对父母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加以发挥,然后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