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秘密是成长的营养品,秘密的背后是责任心的孕育。可以说,一个人开始保守自己的秘密的时候,他的责任心就开始萌芽了,如果不能尊重他保守自己秘密的权利,也就不能很好地培养他的责任心。
据一项在全国各大城市做的调查表明,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地对子女说:“我们是你的父母,也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
人们对于“父母可不可以偷看孩子的隐私”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公认这种行为并不恰当,但很多人还是觉得父母亲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方式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这种行为虽然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成长,但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会增加代际冲突,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等等。
不过,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经验式地判定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成长,是为了发现孩子的问题……总之是基于这样一些即使不算完全正确,倒也还算堂而皇之的理由呢?毫无疑问,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肯定有这些原因,但这些一定不是所有的原因。
那个刻意被忽略的原因是什么呢?偷窥!是的,这是父母自己包括分析这个问题的教育专家们都一直在回避的一个词。每个人总是有一种窥视他人私生活的欲望,在心理学上这称为“窥视欲”。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领域,人们因为法律的、道德的和现实条件的种种局限,窥探他人的隐私多半不能达成。而在家庭里,父母在子女身上,“窥视欲”则得到了满足,这有许多原因。
首先,孩子多半没有完全独立的空间。他们的抽屉即使上锁,父母也有备用钥匙。父母对孩子的作息时间完全了解,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几乎没有什么困难,也没有任何风险。
其次,父母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不应该有任何秘密,他们认为窥探孩子的隐私是很正常的,是在自己权力范围之内的。
最后,父母认为自己偷看孩子的秘密是为了孩子好,为了避免孩子走歪路、办错事,这一下,父母窥探孩子的隐私也不用承担道德上的责任了。
中国人向来缺乏“隐私”的概念,更缺乏自觉保护自我隐私和他人隐私的习惯。传统文化讲求“事无不可对人言”,有什么事藏着不对别人说,就好像显得不那么光明磊落。父母对孩子更是如此,可以说,父母们甚至教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在这种“否认隐私”的想法之下,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也就理直气壮了。
但是,侵犯孩子的隐私不但是不尊重孩子,更是父母自己对自己的不尊重。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孩子佩服自己,敬重自己,而偷窥孩子的隐私则只会使孩子“蔑视”自己。是的,有许多孩子在谈到发现父母偷看自己的信件和日记时,用了“蔑视”这样一个词。
尊重孩子的隐私,这应该是父母的基本道德,对于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父母一想到孩子有秘密而自己不知道,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生命最初的若干年里,对父母的确不存在任何秘密。这给父母一种安全感。而孩子渐渐长大,居然有话不对父母说,这时,父母难免会失落和恐惧,失落是因为孩子与自己不再像从前那么亲近,那么毫无隔阂;恐惧则是因为太紧张,对孩子隐瞒自己的任何事都会往坏的一方面做千万种联想。
父母们不妨想想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想想自己是怎样成熟的:从幼儿时代遇到任何小事都跑去找妈妈,到青春时期受到伤害也宁可自己抚慰。孩子的成长必然意味着与父母的疏离,而父母赋予孩子生命,正是为了让他独立。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独立的一个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拥有秘密常意味着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也长不大的。
有一部有名的电影《闻香识女人》,它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中学生查理的几个同学跟校长开了个很大的玩笑。校长发火了,一定要查出是哪几个捣蛋鬼。在这场事件中,查理和另一个同学是目击者,他们都发誓不透露这个秘密。于是,校长开始对他们威逼利诱。查理是个好学生,校长告诉他:如果他说出闯祸的学生,那么学校将给他推荐,他很有可能获得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如果他始终不开口,那么学校会开除他。
查理当然犹豫了,一方是保守秘密的誓言,一方是如此分明的利害关系。另一个同学在与父母商量后,选择了开口。但是,即使那个同学已经说出了闯祸者的名字,即使这个秘密已经不存在任何实际意义,查理始终保持沉默。
影片的高潮是一位上校——查理新结识的朋友——为查理辩护,他对所有人说:“我不知道查理的沉默是对是错,但我知道,他不会为自己的前途出卖他人,这就是忠诚,这就是勇气。他的灵魂是不能被收买的。”查理所保守的不仅是秘密,还有他的人格。
各位父母,不管你的孩子保守的是什么秘密,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当他决定对你缄口,他就与自己的灵魂立下了一个承诺。而无论你用什么手段去挖掘他的秘密的时候,你实际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伤痕。
由于中小学生多为未成年人,独立面对某些有危险性的秘密时,可能会因经验不足而处置不当。这是父母或教师最担心的问题。但是成年人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顾其成长的需要。做父母或教师的,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做个“水晶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求助他人的方法。你可以告诉孩子,当他们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他们遇到自己难以独自面对的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和教师求助。父母与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自己才是最能够给他们切实帮助的人。
关于如何对待孩子的秘密,我的建议是:
允许孩子有秘密
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要做到这些,主要依靠自律。如果信不过自己,可以先给自己设置一些“困难”,比如,让孩子给抽屉上锁,自己不留“备份钥匙”;给孩子的房间单独装电话(不是分机),等等。
教会孩子辨别危险
父母可以在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他们学会识别危险。比如,私下与网友见面可能有哪些危害,女孩与男孩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可能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明白哪些秘密是有害的。不过,在谈论这些话题时,不要针对孩子,父母只要真诚地说出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说“你可千万不能怎样怎样”,孩子一听到这种话就会烦躁,还很可能反驳:“你以为我连这都不懂?”
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或引导
如果让孩子保守自己的秘密,父母怎样知道孩子成长的一些重要信息呢?最重要的是善于察言观色,孩子有心事时一般会在神情言语中表现出来。这时,父母不要逼问孩子,可以跟孩子说些轻松的话题,或者带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缓解孩子的忧虑,并在一个私下场合单独告诉孩子,善于求助也是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本领。父母要教会孩子求助成年人,告诉他们,当他们觉得无法自己面对秘密的时候,不妨把心里话告诉可信任的成年人。这时,成年人不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说些打击的话,而应像帮助朋友一样给孩子帮助,帮他们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