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正在与客人说话,孩子们趁机到花园里疯玩去了。父母送走客人,发现刚修剪整齐的草坪被孩子们践踏得乱糟糟的,不成样子。眼看父母要发火,最小但最机灵的小弟弟赶紧说:妈妈说过小草明年还会长上来的,是吗?老大不失时机地补充道:爸爸说过童年去了不会再回来了,是吧?爸妈面面相觑,转而一笑:继续玩吧。
打骂孩子的确能让孩子“怕”,这也是许多父母认为这种方法能建立“威信”的原因。但是否该深入想想,孩子这时究竟是害怕惩罚还是真的信服了您的道理?威信是否能靠武力建立?
显然,暴力只能让孩子心中充满恐惧和仇恨,宽容才具有触及孩子心灵的力量——这种力量与皮鞭无关,但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孩子敬重、信服,并为自己的父母自豪。
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有了过失,犯了错误时,允许他有一个认识、反省自身的时间和机会。《我的母亲》的作者容桂宏谈到小时候被母亲的宽容打动的一件事:
我的邻居家曾有一株龙眼树,当龙眼成熟时,我就和小伙伴偷偷爬上去摘龙眼吃。有一次,我没去上学,一个上午都在龙眼树上摘抢争斗。到了放学时间,若无其事地跑回家,端起饭就吃。我的逃学没能瞒过母亲的眼睛——裤子被树枝划破,身上还粘着树叶。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用娓娓的规劝和不动声色的‘揭露’令我悔悟。从母亲那慈祥的带有泪水和希望的目光中,我受到了启蒙,逐渐感到生命的庄严和可贵。从此,我再也没有骗过母亲,直至长大后走向社会,我都是以诚待人,靠自己的诚实和人格赢得朋友,赢得生活。
当孩子对自身的过错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主动向父母坦白时,父母对过错不再追究也是一种宽容,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当孩子对其过错有了认识,内心感到痛苦愧疚时,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若此时,父母以非言语形式既表示痛心又充满信任和期待,可促使孩子反省、自律,激发其改过的勇气。
有这样一则故事:
休伯尔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与获得这个巨大的荣誉不同的是,他曾经差点把自家院子炸上天,制造了一起不大不小的“恐怖事件”。
那是休伯尔15岁的时候,他在自家地下室里配制一种粉末,为了进行实验,他专门来到比较空阔的院子里,把盛着粉末的纸盒放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划了一根火柴,投到了纸盒里。哪料到他的手还没来得及离盒子远一点,那些粉末就爆炸了。休伯尔的父母从屋子里跑出来,他便开始向父母解释是怎么回事。话还没说完,院子外面传来了警笛声。原来是邻居听见巨大的爆炸声,以为遭到恐怖分子袭击而报了警,没想到是虚惊一场。休伯尔的父母满脸尴尬地向警察和邻居道歉。
休伯尔知道事情闹大了,一直耷拉着脑袋,等候父母的暴风雨般的责打。而且对他来说最糟糕的恐怕还不是责打,而是往后再也不能做自己心爱的实验了。没想到,送走众人后,父母没有责打他,更没有禁止他继续做实验,只是很严肃地告诉他:“以后要想做科学实验,就必须遵循科学规则,绝对不能想当然,否则会造成比今天的状况更加严重的后果。”
父母的宽容和通情达理,让他更深刻理解了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应当如何对待孩子犯错?这是每个教育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教育者都应当谨慎对待,站在孩子的角度理智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并给孩子讲清事情的严重性,而不仅仅是责罚而已。因为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面对犯错的孩子,宽容是一种大慈悲、大智慧。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刚到厅门,就听见楼上卧室里有轻微的声音,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他心爱的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一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
埃德蒙先生看见少年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略一思考,便收起了愤怒的表情,顿时微笑着问道:“你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丹尼尔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回来。”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正准备放下小提琴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的,但拉得不好。”少年回答。
“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丹尼尔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临出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埃德蒙太太察觉到异常,忍不住问道:“亲爱的,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
“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埃德蒙先生缓缓地说道。
“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亲爱的,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愿意这样做。”见妻子不明白他的话,他就将经过告诉了她。
3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名叫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
颁奖大会结束后,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来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
埃德蒙先生摇摇头。
“您曾经送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今天!”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回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里特含泪打开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里特,原来这位少年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埃德蒙先生眼睛湿润了,少年没有让他失望。
孩子可能由于一念之差而犯错,教育者应当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好的,即使孩子犯了错,仍要尊重他。这种宽容的精神必然会感染孩子,触动其内心深处,使他获得自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孩子宽容,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首先,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有时并非故意。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但大多不是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父母或教师需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
其次,孩子在看待问题时,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以为自己犯了错,老师或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同学朋友们也不会原谅自己了。如果成年人不给孩子宽容,他可能就会真的感到绝望。
再次,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而训斥孩子、惩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成年人也会因此而失去孩子的信任。尤其在学校里,教师往往容易按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教育不是让孩子的个性统一化,而是要帮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能够充分发挥个性的人。如果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修修剪剪,则可能使孩子丧失个性,而宽容则是处理教育者与孩子关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使用宽容的方法会取得远远胜过惩罚的效应。在这方面,我的建议是: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视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可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宽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所以,成年人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改正,这样孩子会从中看到希望。
三分教七分等。成年人较容易犯的错误是操之过急,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太短,总希望孩子立刻就把错误改过来。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反复自我教育的过程,必须耐心等待。所以,要看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怎样,而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没有改正错误就无法宽容他。
允许孩子某些行为反复。反复性是儿童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应。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他。孩子的行为会有反复的,这时就更需要成年人保持一颗宽容的、善待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