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36402100000016

第16章 时刻准备着,应对机遇的“抽查”

不能得到像别人一样的机会、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提拔、好的工作已经人满为患、高级的职位背后都是潜规则……总之,很多人把自己的失意归结为怀才不遇。但我们看历史上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们,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和普遍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却能有所建树。这是因为他们时刻准备着,等待机遇的到来。

机遇敲门时,关键你得在家

机遇在很多人眼里总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它随处可见,随时都可能出现。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巡回拜访偏远山区的学校,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当地老师分享。由于老教授的爱心及和蔼可亲,使得他所到之处皆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有一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欲赶赴他处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为之所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他们谁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该学生一份神秘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一定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教授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教授会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到来,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当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这个学生又担心教授会在下午到来,于是在下午又收拾一次。可他想想又觉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

到最后,他想到,若是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最后,学生想清楚了,他应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等候教授的光临。

老教授虽然尚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这个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重点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愿走崎岖的小道,遇到艰辛或绕道而行,或望而却步,他们也常与机遇无缘;而另一些人,总是很有耐性,尝试着解决难题,不怕吃千般苦、历万道岭,结果恰恰是他们能抓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机遇。

机遇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的到来,条件往往十分苛刻,且相当稀缺难得,并非那样容易得到。要获得它,需要准备相当充足的实力、雄厚的才能功底。机遇相当重情谊,你对它倾心,它也会对你钟情。但机遇绝不轻易光顾你的门庭,不愿意“投入”的人,也决然得不到它的偏爱与回报。喜剧演员游本昌深有所悟地说:“机遇对每个人都是相等的,当机遇到来时,早有准备的人便会脱颖而出;而那些没有任何准备的人,只能看着机会白白地流失。”

我们年轻人要明白机遇绝非上苍的恩赐,它是创造主体主动争取来的。机遇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也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抓住机遇;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遇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主动、热情,机遇就会向你靠拢。

年轻人,做好准备,抓住机遇,这样你就可以迎接更多的幸运。

机遇更偏爱格外注意小事的人

幸运女神从不偏心,她把机会公平地赠给每一个人。成功的人,未必就与他人有多大不同,如果非要寻找什么不同,那就是他们会比常人专心致志,更加勤奋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对细节格外注意。

在荷兰,有一个中学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闲,又太年轻,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了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技师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中学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兢兢业业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果你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你同样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北京小伙子张骥刚满29岁就被美国半导体厂商Micron看中,出任Micron电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这在年轻干部居多的计算机行业也是令人称奇的事。而在此之前,张骥不过只是该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员工,而且Micron公司正准备撤销在中国的这家办事处。运气好像从天而降,1999年11月,在不知何去何从时,他被公司总部召去开会。

张骥提着笔记本电脑就上了飞机,对于与会人员、会议内容他一无所知。在飞机上他一直琢磨,仔细研究了Micron近两年的年度报告,十多个小时之后,当飞机抵达机场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Micron公司在中国两年内的发展计划。对张骥来说,这份计划的完成仅仅源自于平时养成的喜欢积累心得体会的习惯,他总认为即使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也要比别人从中多收获一点,对于做过的事情总要留下点什么。

谁也没想到,会前5分钟,张骥被要求当着Micron公司的所有海外分公司总经理和Micron公司总裁的面发言!这次突然袭击的结果是他改变了年收入60亿美元的公司的决策,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司决定不仅不撤销这个办事处,而且还要加强在中国的发展,并对张骥委以重任。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事情难度高,而是因为他们不够重视最初的小事或细节。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短距离,把每一个简单的环节都认真做好,这样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知道,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的小事堆积而成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把小事情做好,有朝一日才可能干成大事。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味等待机遇对成功毫无意义

我们都知道机遇只降临在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在机遇经过时把握住,但是那样多多少少有一种消极等待的意味。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不能等待机遇的到来,把握机遇的关键在于自己去创造机遇。世界上处处需要而恰恰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会的人。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外地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都奇形怪状的,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就成了果园。等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鸭梨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美味无比。就在村里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生活欢呼雀跃时,曾经卖石头的那个青年卖掉果树,开始种柳树。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买不到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5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水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青年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树。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500里山川中唯一的一则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被主人公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标价为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一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但当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机遇在于创造,这位身处小山村的青年,凭着敏锐的智慧和开拓精神,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人在机遇面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许多成就大事的人,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地、主动地争取机会,创造机会。

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因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自己创造机遇,才能得到机遇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