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力
36415500000018

第18章 从塑造自我形象开始

当你与人沟通交流时,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你的服饰、语言、肢体动作等解读你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按照人际交往的55-38-7原则,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自己的第一张名片,有时候甚至比学历和工作经验更有说服力。

抓住第一印象

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曾经自己用白纸糊了一面“镜子”,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他都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按照这些要求来检查自己的仪容。依靠这种意识,周总理逐渐由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位在外交场合谈笑自若、折冲樽俎的外交家。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来认识别人。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我们接受陌生人传递的信息时,不知不觉地遵从一个55-38-7原则,即55%的信息来自于对方的身体语言,38%来自语音语调,来自语言的只有7%。可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你递出去的第一张名片。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针对求职面试做过专门报道。求职教练为学员们播放了一位女性在面试时的录像,这位女性代表了大部分人求职时的平均水平。录像开始后,一张看上去有点郁闷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教练点评道:“好多人在面试时,不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即便面试官挑衅地看着你,也一定要回报以微笑。”

接着,求职者开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某年,在某公司担任销售助理;两年后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继续做销售工作。”足足讲了5分钟。教练对此仍然不满意。他告诉学员,求职者不能只是复述简历,而应该适当加入能让对方产生亲切感的内容,比如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自我介绍应该简略,最长不应该超过3分钟。”

教练认为,如果每位求职者都能将自己的面试场景录下来反复观看,很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而无论整场面试表现如何,求职者留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已经基本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被录用了。

求职教练说的话针对性比较强,但道理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三国演义》中,孙权拒绝任用凤雏庞统,也是证明这个道理的绝佳案例。

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孙权,原想庞统会得到重用,助孙吴政权立足江东。但孙权见过庞统后,却发出感慨,发誓永远不任用他。一贯举贤任能的孙权,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历史记载,庞统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在拜见孙权时不修边幅,显得对孙权很不尊重,惹得孙权很不高兴。但孙权毕竟是一国之主,不好发作,捺着性子问他:“您平生所学以哪家学说为主?”庞统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孙权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又问:“您的才学和周公瑾比起来怎么样?”庞统傲慢地说:“我学的东西和周公瑾大不相同啊。”孙权一听,更加讨厌他,便找借口将他打发走了。

事后,鲁肃问孙权为什么不用庞统,孙权说:“这个人不过是狂妄之士,用他不会有什么好处。”鲁肃又抬出庞统曾献连环计在赤壁打败曹操一事,试图说服孙权。孙权却生气地说:“赤壁之战是曹操自己要把船钉在一起,又不是庞统的功劳,我发誓坚决不任用他!”

庞统未能在东吴得到重用,并不在于自己相貌丑陋,而是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形象,给孙权留下了极坏的第一印象。再加上自己恃才傲物,言谈举止流露出对孙权的轻视,即便是有人保举,也终究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失去了绝佳的机会。

正确定位自己

1793年,23岁的黑格尔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时,老师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这段评语仅仅百字左右,却十分清晰地指出了黑格尔的优势与不足,并预言了他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之后,黑格尔果然没有选择做一名传道士,而是在哲学上深入钻研,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

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扬长避短,将完美的形象呈现在别人面前。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毛遂自荐的故事。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要带着二十名门客前去楚国游说,劝楚王发兵救赵。可选来选去,平原君只选出了十九人,再也选不出第二十位了。正在发愁时,门客毛遂上前说道:“您带我去吧。”平原君看着他,怀疑地问:“您在我门下几年了?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您的名字?”毛遂道:“已经三年了。”平原君笑道:“三年了。即便是个锥子,也该从口袋里露出来了。”毛遂坚定地说:“我请您把我放在口袋里,给我这个机会。”平原君见他很执著,觉得他可能有点本事,便带上毛遂一同前往楚国。

楚王既不想得罪赵国,又不敢与秦国公开为敌,在接见平原君时,说话模棱两可。谈了半天,楚王还是没答应发兵救赵,场面一时陷入僵局。

毛遂提着宝剑上殿,逼问楚王为何还不答应救赵。楚王斜着眼看看他,说:“我和你的主人说话,没你插嘴的份儿!”

毛遂又走上几步,按着宝剑说道:“如今十步之内,我可以把自己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楚王心里害怕,稍稍有些收敛。毛遂趁机说道:“楚国方圆五千里,有百万雄兵,这是称王称霸的资本啊。谁能阻挡楚国的强大呢?秦国的白起不过是竖子罢了。他率领几万军队来攻打楚国,第一战打下了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甚至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让赵国都感到羞辱,而大王却不知羞耻。‘合纵’策略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楚国啊!”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当场答应出兵。几天后,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救援赵国,秦军撤退,赵国得救。

回国后,平原君待毛遂为上宾。他感慨地说:“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您的三寸之舌实在重于百万之师啊!”毛遂名声远播,连赵王对他都恭恭敬敬。

这个故事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悲剧结局。不久后,燕国趁赵国元气大伤,发兵攻赵。赵王想起刚刚立下大功的毛遂,要派毛遂做军队统帅。毛遂深知自己不堪此任,连忙跑到赵王那里,拼命推辞。但赵王一意孤行,执意任命。毛遂只好率领军队出战。然而,毛遂擅长说辩,不懂行军打仗。尽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赵军仍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争结束后,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国人,一个人跑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在于雄辩的口才,而军事指挥能力是自己的弱项。优势让他怒斥楚王,扬威国内外;弱项却让他打了败仗,还丢了性命。而赵王则不懂得知人善任,胡乱分派任务,害得毛遂英名不保,还让国家陷入危局。

修炼内功是要务

良好的自我形象来源于内心气质的培养和修炼。与人交往时,第一印象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丰富的内涵支撑,依靠整洁的外表建立起来的信任也会崩塌。

清朝有一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要翻盖房子,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和邻居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退让,一直闹到了官府。由于牵涉到张英,地方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断案。家人气不过,写一封家书送到京城,请张英出面压服官府和邻居。

张英读信后,淡淡一笑,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交给送信的人,让他赶紧送回老家。家人接到信后非常高兴,以为张英已经对地方官施加压力,事情摆平了。可打开一看,信上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泄气了,但大学士发话,不能不依。于是,家人动手将围墙拆掉,退后三尺,重新筑墙。邻居一家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主动拆掉自家的围墙,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小巷子。

张英身居要职,能够事事退让,实属难得。他宽容的行为成就了“六尺巷”的美谈,也在家乡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

除了良好的品质,持续不断的学习也能维持一个人的良好形象。当今时代,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得持续学习的人。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老板,未必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的知识结构丝毫不比名校工商管理系的毕业生差。懂经营、会管理,成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法宝。很多老板在企业迅猛发展时选择暂时退休,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则去著名大学深造。他们深知,要想让企业长期发展,自己必须不断学习,练好内功。这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学习只是一个方面的要求。要想在企业中树立威信,还应该熟知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给管理层开会时,几乎可以叫出一千多名下属的名字。没有人会因为他叫不出一名经理的名字而责备他不称职。但韦尔奇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细腻的心思做到了这一点,这对他在通用电气公司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有极大的帮助。

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还有很多途径,比如勇于承担责任、重视诚信,等等。仅有迷人的外貌和整洁的外表是不够的。内涵是外在形象的延伸与核心,并成为最终影响外在事物的终极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