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样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当别人有不同见解、不同做法的时候,多提醒自己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样既能够体恤对方,又显得非常大度宽容,从而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触的文化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同时每个人的利益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互异的集合。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换位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文化、环境、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一些民族的习俗在多数人眼中可能显得有些奇怪,如果善于换位思考,就很容易入乡随俗,受到对方的欢迎。
说到英国的温莎公爵,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为了爱情而放弃王位的“花花公子”。其实,温莎公爵风度优雅,体恤他人,这为他赢来了人们的尊重。
有一次,英国王室在伦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宴请在当地的印度首领。这次宴会规格很高,主持人是温莎公爵,参加宴会的除了印度首领之外,几乎全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
宴会进行得非常顺利,最后一道餐点结束后,皇家的仆人给每个人端上了洗手水,精巧的银器盛着温度适中的水,看上去很诱人。在英国上流社会文化中,吃完饭洗手是一项礼节。
但是,印度的首领并不知道这一习俗,以为这是用来喝的水;再加上吃完甜点本来就比较渴,于是他们不由分说,纷纷端起盆子,将洗手水一饮而尽。在一旁的贵族们目瞪口呆,他们不知所措地看着温莎公爵,看他怎样应对眼前的场面。
只见温莎公爵依旧谈笑风生,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接着,他端起面前的洗手水,缓缓地一饮而尽。众人见状,也纷纷把水喝光。一场尴尬就此化解,众人暗暗佩服公爵的气度。
由于印度首领的文化背景不同,不知道银盆中的水是做什么用的,因此闹出了笑话。但是温莎公爵了解这一不同,换位思考,从而化解了尴尬,又展现了自己的机智与气度。
有时候,立场不同也是产生不同看法的重要原因。唐朝诗人李约的一首《观祈雨》就非常巧妙地描述了这一点。诗文如下: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的第一句展现了一幅大旱的场景:由于长时间没有下雨,树木几乎枯死过去,树枝上没有一片叶子,田地里没有一滴水,养蚕业和种植业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描写农民们求雨时的场景,说明农民盼望下雨,否则就颗粒无收了。而三四两句话锋一转,描述了富人的态度:他们悠闲地欣赏着歌舞,唯恐一场春雨把乐器弄潮,损害了音质。
对下雨这件事,农民呼天抢地地渴望龙王显灵,而富人却一门心思享乐,害怕春潮,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态度,正因为其立场不同。
在生活中,如此鲜明的对立也会时常出现,但是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重新看问题,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对方会怎么想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已经深深伤害到了周围的人,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而我们却根本没有意识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多留心,多问问自己:“对方会怎么想呢?”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生前就以善解人意而著称。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和公司的同事小川在大阪的一家餐厅里招待四位客人,几个人都点了餐厅的招牌菜牛排。酒过三巡之后,松下幸之助开始为客人们介绍松下公司的创业史,席间弥漫着友好的气氛。
过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差不多都吃完主餐了,这时松下小声对小川说:“麻烦你把今天的主厨叫过来。”小川看到松下盘中剩下的半块牛排,以为他觉得饭菜不好吃,要教训主厨一顿,于是急匆匆地去厨房跟主厨说明了情况。
主厨不敢含糊,他知道这一桌人都很有来历,于是提心吊胆地来到餐桌旁,礼貌地询问饭菜可不可口。这时,松下幸之助对他的厨艺大加赞赏道:“烹饪牛排对你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了,你做得非常好吃!”
接着,他看了看盘中吃剩的半块牛排说:“实在抱歉,我上了年纪,胃口不如从前了,所以浪费了半块牛排。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说明这个情况,因为我怕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送回厨房的时候,心里会感到难过的。”
儒家经典《论语》记载了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天在打扫庭院,忽然有一个遍体通绿的人来向他请教:“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路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说,当然是四个了。”谁知那个人反驳道:“不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啊。”子路说:“你错了,谁都知道这一年当中有四季。”
那人说不过子路,于是说:“不如我们打个赌,要是我错了,我就给你磕三个头;要是你错了,你就给我磕三个头,怎么样?”子路一想,反正自己也是对的,不怕他打赌,于是就一口应允了。
这时孔子恰好刚走进院中,子路把这件事跟他讲清了之后,问他道:“老师,你说这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呢?”孔子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三个!”
没办法,子路只能给来者磕了三个头,那人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走后,子路不解地问:“老师,一年分明有四季,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有看到那个人浑身上下都是绿的吗?他其实是个蚱蜢啊,春生秋死,怎么可能知道有四季呢?所以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只有三季可以活。如果我把真相告诉他,他岂不是会非常伤心?”
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却从侧面说明了孔子遇事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尽管我们都追求真相,但如果真相太残忍,善意的谎言也未必不是好选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的另一项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强加到别人身上岂不是一种极端的自私?美国营销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会令我们深思。
美国专用车服务公司是一家为运输公司提供各种车辆服务的企业,口碑一直不错。而穿山甲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有大量车队,对车辆服务的需求很大。因此,专用车公司非常希望和穿山甲公司合作,吃掉这条大鱼。
双方就合作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结果穿山甲公司的车辆经理们很喜欢专用车公司的车辆服务,但是决策的最终制定者——穿山甲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戴尔极力反对合作,认为价格过高。
为了拿下这笔大生意,专用车公司派出了他们的营销王牌——诺克斯,命令他磨软戴尔,拿下这笔生意。
诺克斯首先进行了广泛的“情报”搜集工作。经过几天的努力,他打听到戴尔和他的妻子卡萝尔拥有一个美丽的小牧场,在牧场中还养了一群长角牛,夫妻二人对此很得意。
于是一天清晨,在确定农场只有卡萝尔一个人之后,诺克斯策划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他驱车到了戴尔的农场,“偶然”看到了农场漂亮的长角牛和美丽的“农场主妇”,于是他下车很有礼貌地问卡萝尔可不可以给这些牛照几张相。卡萝尔开心地答应了。
第二周,诺克斯又来了,并且给卡萝尔带来了一个制作精美的相框,相框中有一张农场的照片。卡萝尔看到礼物之后兴奋得叫了起来,开心地邀请他到家中喝自制的奶茶,但诺克斯婉言谢绝了。
就这样过了三周,这三周诺克斯什么都没做。他知道卡萝尔肯定会跟戴尔提起那张照片,以及那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他要等戴尔慢慢熟悉自己,对自己建立好感。
三周后,诺克斯再次拜访农场时,欣然接受了戴尔夫妇二人进屋喝茶的邀请。喝茶的时候,他“无意间”提起自己在专用车公司工作。“真的吗?”戴尔兴奋地说,“我在穿山甲公司工作,之前他们还要跟我谈生意呢,想给我们提供车辆服务。”
“唔,真的吗?”诺克斯装作漠不关心地说,“可惜那不是我负责的领域。不过据我所知,我们的车辆服务只针对那些大客户,价格会比一般水平高一些,可能不是您想要的呢。”就这样他巧妙地挑起了戴尔的好胜心。
过完周末,戴尔果然给诺克斯打了电话,在两人的谈话中,戴尔明显对专用车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这笔生意终于拿下了。
不料,正当专用车公司准备为诺克斯庆功的时候,公司职业道德审查委员会却表示,诺克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商业道德,没有真诚对待顾客,必须给予处分。最终诺克斯果真遭受了严厉的处罚。
用这种诡计来诱使对方就范,如果对方知道后,肯定会觉得蒙受羞辱,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营销底线。
换位思考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但如果只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即便暂时得逞,也无法建立长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