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0900000036

第36章  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行者——蝙蝠

有这样一群动物,它们打破了“飞禽走兽”的神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便纷纷出动,挥动着自己的翅膀,在黑夜中摸索前行。在哺乳动物中,它们完全就是个异类。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行者——蝙蝠。

明星名片:

蝙蝠为翼手目动物的通称,翼手目属于哺乳动物里的第二大类群,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生物种类一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了极地以及大洋的部分岛屿之外,蝙蝠的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主要凭借回声辨别物体之间的区别,部分种类的面部已经进化出一种特别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比如鼻叶、脸上长出许多的褶皱以及生有复杂的大耳朵等。在中国,蝙蝠象征着“福气”。

不同种类的蝙蝠在体型大小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体型最大当属狐蝠翼展,体长达1.5米左右,而最小的翼展只有10厘米长。蝙蝠的羽翼是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当中从前肢演变而来的,是由它纤长的爪之间相接的皮肤构成的,蝙蝠的翼膜深色裸露。

蝙蝠的面部形状、皮毛质地和颜色均不相同。蝙蝠的吻部与啮齿类和狐狸极为相似,其外耳微微向前凸起,非常大,思维敏捷,活动极为灵活。蝙蝠的颈较短,胸部与肩部宽而大,胸肉非常发达,髋和腿部又细又长,仅翼膜除外,蝙蝠浑身覆盖着毛,背部为浓淡相间的灰色、褐色、棕黄色以及黑色毛,腹部侧面的颜色较浅。大部分的蝙蝠都长有敏锐的声波定向(或称为回声定位)系统。

除了南北极地以及海洋里的边远小岛屿外,蝙蝠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是最常见的。一般蝙蝠喜欢生活在孤立的处所,例如山洞、树洞、岩石缝隙间和一些古代建筑物的缝隙、隔墙里与天花板。在我国的南方还居住着一些食果类蝙蝠,这类蝙蝠一般会选择在棕榈或是芭蕉树叶的后面隐藏。总是喜欢头朝下、脚朝上倒挂着休息。

蝙蝠喜欢群居。一般会组成几十只的小群,有时也会结成上千甚至上万只的大群。一些蝙蝠会选择雌雄一同生活,有些则是刚刚雌雄分开栖息。在树林中栖息的蝙蝠在冬季来临时会选择迁徙至温暖的地方过冬,有时候迁徙距离可能长达数千公里。

蝙蝠喜欢在白天憩息,到了傍晚时分才会外出觅食。蝙蝠的这种习性对于侵袭那些入睡的猎物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蝙蝠自身也可以免受其它动物和烈日的伤害。

蝙蝠属于杂食性动物,所食食物因为种类的不同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一些种类对花蜜、果实情有独钟,有的种类以吃鱼、青蛙和昆虫等为食,有些则选择吸食动物的血液来维持基本的生存,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吃其它种类的蝙蝠。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蝙蝠类主要以采食果实和花蜜为主食,小蝙蝠类的食谱由昆虫组成。

栖息于温带地区的穴居蝙蝠天生具有冬眠的习惯,冬眠可以降低新陈代谢能力。呼吸短促,心跳频率降低,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体温逐渐降低直至几乎和周围的环境温度相等为止,但是蝙蝠的冬眠不深,在冬眠的这段时期内,和平时一样,也会排泄与进食,惊醒之后就可以立即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一类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俗话说“飞禽走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十分正确,一些鸟类本身不具备飞行的能力,例如鸵鸟、鸸鹋、企鹅,等等。同样,也有不会行走的兽类,比如在海洋中生活的鲸类等,但是蝙蝠不仅不像大多数的陆栖兽类那样只能在地上行走,也可以像鸟类那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

蝙蝠具翅、翼手以及发达前肢之间形成了一层浅薄、多毛的皮膜,乍看上起和鸟类有几分相似。蝙蝠没有羽毛,也不会生蛋。蝙蝠虽善于飞行,但在水平面地上根本没有办法起飞。它起飞的时候需凭借滑翔,一定要存在高低落差,一旦跌落就难以再飞。蝙蝠飞行的时候,它们会将后腿向后伸展,已达到身体的平衡。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雌性蝙蝠产下幼崽,用自己的乳汁将其哺育长大。

蝙蝠主要以昆虫为主食,所有的蝙蝠都具有回声定位系统,故得名“活雷达”的美称。

蝙蝠的口鼻部位着有被称为“鼻状叶”的特殊结构,在其边缘还长有许多非常复杂且特殊的皮肤皱褶,这种皮肤褶皱就是奇特的生物波装置,连续不断地发出一种高频率生物波,而这种生物波人类无法听到。当声波碰触到物体的时候,就会像回声一样被反弹回来,之后再由它们的大耳郭接收,其反馈讯息会在其微细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过滤,这样,蝙蝠就可以辨别出物体到底是在移动还是根本就是静止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准确的感应到物体距离它们有多远。

利用这种声波,蝙蝠不但可以根据回声辨别方向,为其飞行划定出准确的路线以及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还可以辨别不同种类的昆虫和障碍物,从而进行准确的回避和追捕。蝙蝠凭借准确的回声定位与柔软的皮膜,在空中自由的盘旋,最精彩的是,它还可以灵活运用曲线进行飞行,不断变化路径发出声波的方向,以防受到昆虫的干扰,对它们的判断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