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孩才艺书:培养女孩优雅和才情的魔法书
36423200000030

第30章 才艺女孩篇(8)

通过放松运动可使心脏较快地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可促进整个机体较快地得到恢复,还能加速乳酸的消除,可避免肌肉充血、僵硬。

饮食也会对跳健美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进食后需间隔1。5至2。5小时才可进行健美操锻炼,若饭后休息时间短,则食量可少一些。运动后,则应休息30分钟以后再进食。

锻炼虽重要,但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和及时补充养分哦,这样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一起来向校园明星进发吧。

点评几首古典音乐

提到古典音乐,人人恐怕都会说道贝多芬的《命运》、莫扎特的《安魂曲》、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难道中国就没有古典音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可以看出丝竹音乐是贵族生活中必需品,如同交响乐在西方贵族中一样。非无音乐,只是今天不能传唱了。

我国传统的乐器有唢呐、笛子、竹箫、琵琶、二胡、古筝等等,代表的作品如《广陵散》、《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等。这里就给女孩们简要介绍一下:

《广陵散》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魏晋名士嵇康就曾演奏过这支名句。那时他因性格孤傲得罪朝廷,惹来杀身之祸,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但朝廷不愿接纳。嵇康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又名《夕阳箫鼓》、《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这首乐曲像极了一幅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全曲共分为十段。第一段为“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微风拂来,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第二、三段,为“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 听其曲调如身临其境,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唯美的景色映入眼目。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月夜下的春江静谧而唯美、迷人,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迷于其中,回味良久。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这一首音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听完他的演奏,感叹“巍巍乎志在高山”,后来伯牙又奏了一曲,钟子期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讶地说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从此与钟子期成为至交和知己,并且相约明年此时再见。

但是到了第二年,钟子期没有出现。伯牙就去寻找他,没有想到,钟子期经人已经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就将心爱的琴摔在钟子期的墓旁,终身不再演奏,而他当年遇见钟子期时弹奏的音乐和这个故事,就摆编为了高山流水之曲。

《国学精粹》

聊一聊电影中的音乐

每当我们沉浸于一部电影之中,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让我们久久沉醉以外,就是音乐了。好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或许就是有了这些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若干年后,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那段经典的情节中去。

当音乐融入电影时,电影便开始有了更为长久甚至是永恒的艺术生命。其实最初的有声电影只是简单的人物对话及声响,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极其单调乏味的,似乎只是二维的效果。而当音乐渗透到电影这个集文学、美术等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后,电影才得以以三维或四维的形式存在。

音乐正如电影中那画龙点睛之笔。有了它,电影便活了。对于观众来说,优美的旋律更容易让他们记住一部影片。比如,90年代时,香港有一部影片《黄飞鸿》中的《男儿当自强》,节奏快、变奏快、乐器多样,那种“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是铁打骨如金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死奋发自强,做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就在歌声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至此,《黄飞鸿》因为这首歌而成为经典之作。

在一些闲暇时间,我们也可以试着为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配上合适的音乐,试试看吧,也许你能想到的配乐比原电影中的音乐还要合适。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给电影找主题曲或配曲的过程中,要做到歌曲和故事情节配合的天衣无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叙事抒情效果,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28经典·阅读·成长——《傲慢与偏见》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小时候虽因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而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却从未在正规学校上过学,因为从小阅读一些庸俗消遣的流行小说,并加以滑稽模仿,形成了她作品中的嘲讽基调。

就是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却著作出享誉世界的不朽名著,并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她就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

【作品简介】

这部小说通过五姐妹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对婚姻的想法:单单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以金钱为目的的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插图28

故事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凯拉·奈特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姐妹五人都到了出嫁的年龄,但还没有意中人。一日,她们单调且略显平静的生活伴随着两个年轻小伙子的到来而泛起无可平灭的波澜。

新来的邻居宾格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在一次舞会上,宾格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而男主角达西先生虽然玉树临风,家财万贯,但他非常骄傲,认为班纳家的几个女儿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女主角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从此不在理他。可是不久,达西对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却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达西狼狈不堪。

后来,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勇敢地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无情拒绝。伊丽莎白一直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讨厌不已。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与他再次相遇。她发现达西变了。她对他的偏见逐渐消除。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丽底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魏克翰私奔了。伊丽莎白因为这件事,觉得在达西面前很难看,她以为达西又会傲慢地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此事后,不仅替魏克翰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丽底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以往所有的偏见都变成了爱。一段美满的姻缘也就此最终成就。

【创作背景】

这本小说的出版差点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次遗憾,她在1796年开始创作《傲慢与偏见》,当时取名为《最初的印象》。在1797年作品完成后,拿给了汤玛·卡士德尔希望他可以帮助出版,结果被对方回绝。令简·奥斯汀与一直支持她的父亲十分失望。

但她并未灰心,重新创作了《最初的印象》并将其更名为《傲慢与偏见》,终于在1813年1月,这部伟大的著作得以问世。我们在领略其中的故事时,又无不为简·奥斯汀决不放弃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原作欣赏】

Mr. Darcy: I love you. Most ardently. Please do me the honor of accepting my hand.

达西先生:我爱你。最热烈地。请接受我的手。

Elizabeth Bennet: Sir, I appreciate the struggle you have been through, and I am very sorry to have caused you pain. Believe me, it was unconsciously done.

伊丽莎白:先生,我很欣赏你经历过的挣扎,并且我很抱歉引起你的伤痛。相信我,这些都是无意而为的。

Mr. Darcy: Is this your reply?

达西先生:这就是你的回答?

Elizabeth Bennet: Yes, sir.

伊丽莎白:是的,先生。

Mr. Darcy: Are you... are you laughing at me?

达西先生:你是...你是在嘲笑我吗?

Elizabeth Bennet: No.

伊丽莎白:不。

Mr. Darcy: Are you *rejecting* me?

达西先生:你是在拒绝我吗?

Elizabeth Bennet: I'm sure that the feelings which, as you've told me have hindered your regard, will help you in overcoming it.

伊丽莎白:我很相信这种感觉,当你告诉我有碍于你的尊重,这会帮助你克服过去的。

Mr. Darcy: Might I ask why, with so little endeavor at civility, I am thus repulsed?

达西先生:我可以问为什么吗,礼貌性地戴着一点点努力,我因而就被拒绝了?

Elizabeth Bennet: And I might as well enquire why, with so evident a design of insulting me, you chose to tell me that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better judgment.

伊丽莎白:并且我可能也想知道为什么,这对我是如此明显的一个侮辱,你选择是告诉我你喜欢我还是反对你自己更好的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