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1个激励孩子的经典故事
36427000000027

第27章 摆脱常规:“笨小孩”也有创造力(3)

美国著名发明家——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他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成果,而每一项发明都是创新。在刚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学生们做2+2=4的数学题,他会反问老师为什么会等于四;上英语课时,他会突然问老师星星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弄得老师也哑口无言。老师们都反映说他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校长也勒令他退学。无奈之下,爱迪生只在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就被迫退学了。当时爱迪生的母亲暗下决心,一定要亲自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在母亲的耐心教育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了。

有一次,为了能够证实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他纵身跳进水中,险些淹死。当他看到母鸡孵出了小鸡时,也学着母鸡的样子趴在鸡蛋上……在母亲的精心教育下,爱迪生在成长中进步。

因为家庭条件方面的原因,爱迪生十二岁的时候就在火车上卖报纸了。然而,即使是在火车上,他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有增无减。在征得列车长的同意之后,他把行李车厢当作实验室,一有时间就在那里做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时不小心使“实验室”着火了。火虽然及时被扑灭,但爱迪生的耳朵却被暴怒的列车长打聋了。这一年,他才十五岁。

在1869年初,因为给劳斯金融报告公司解决了一道难题,爱迪生被公司经理任命为总技师长。后来,没多久,爱迪生就跟几个同事合作创立一家公司,研究出了新型的文字电报和能迅速印刷黄金行情的报价机,并因此获得了四万美元的专利费。他用这笔钱作基金,专心致力于发明研究的工作。

当时,人们普通在用贝尔电话,这种电话不仅声音非常小,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爱迪生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式电话,使电话的清晰度提高了很多倍,即使是长途通话,也能听得十分清楚。

有一天,爱迪生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让这黑夜也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呢?”于是,他开始致力于灯炮的研究。为了寻找一种能在灯泡里发光而且不易断裂的材料做灯丝,他先后做了六千多次实验。历经十余年的努力,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纽约、美国及至全世界,都先后使用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离开了人世,在为他举行葬礼的那天晚上,全美国停电一分钟。伴随着这片刻黑暗的结束,爱迪生的形象在亿万人的心中更光彩夺目。

爱迪生的发明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现代青少年应该养成好思索、好动手的习惯。善于发现并改造一些事物,这不但培养了个人的身心素质,同时也美化了社会。

一提到创新,人们总是觉得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创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与成功也是没有终点的,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人的幸福和成功与否也在于创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创新,因为只有它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所以,小朋友们必须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让创新伴你一生。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地底下那细小的泥沙。

——(中)冰心

创造源于探索

事实上,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

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鲍林从小就非常喜欢从事药剂师工作。他经常跑到父亲的实验室里去玩。他非常崇拜父亲调配药物,非常想亲自动手做实验。

父亲很早就注意到儿子对实验的浓厚兴趣,慢慢开始教鲍林怎样调配药品,怎样做实验。鲍林高兴极了,每天放学后就到父亲的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段时间里,他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父亲教给他自己去探索的精神。

鲍林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鲍林一度陷入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中。后来,他从消沉中走了出来,重新走进了实验室。当他知道好友杰弗里家有个小实验室时,就经常到好友家的实验室去。有一天好友的父亲做的“********产生气体”实验,让鲍林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鲍林迷上了化学。他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正是父亲的鼓励让鲍林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后来鲍林在化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这些都要从幼小时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方面,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新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东西。创造、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其重要,要想让自己取得成功,就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儿童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呢?

好奇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像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小朋友们通常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小朋友们应大胆去想,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尝试。

事实上,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就非常注重让孩子们在各种冒险活动中去体验各种情境,探索新奇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应该根据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像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前想法。那种只想把自己关在家里,只想写字、画画的方法,只会把自己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

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别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来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的独创头脑。。

——(德)尼采

思考方能显智慧

动脑筋的结果可能会战胜占据有利地位的对手,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智慧。。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积极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苏门答腊岛上有一个十分贫苦的农夫。他的小小的一块地上,长着一棵香蕉树。

有一天,有三个过路人走过这个农夫的草屋。这三个人,一个是和尚,一个是郎中,一个是高利贷者。

高利贷者第一个看见这棵香树。于是他对他的同伴说:“我们有三个人,那个农夫只有一个。他怎么能不让我们尝尝他的香蕉的味道呢?”

其他两个人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这几个不老实的人,津津有味地吃起香蕉来了,并且当着那个贫苦的农夫的面,吃得不亦乐乎。

“尊贵的先生,你们在干什么啊!”贫苦的农夫在绝望中大声呼喊道。

“这是你的香蕉吗?吃一点又怎么样呢?”和尚厚颜无耻地说。

“我们一定得尝尝这些香蕉的味道,所以我们才吃的。”郎中添了一句。

“你可别来管我们,要不,给你点颜色看看!”高利贷者恐吓说。

“他们有三个人,可我只有一个,”农夫想,“我的力量敌不过他们。但我不能就这么眼巴巴看着,让他们在我的地里胡作非为随便吃我的东西”。

于是,他想了想对那几个不速之客说:“在家里要是看见神人和有名的郎中,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光荣。不过我很奇怪,像放债这样卑鄙的小人,也会和你们待在一起。你们瞧他是多么贪婪:你们只吃一根香蕉,他已经吞了五根,还是最好的。”

听了农夫的话,和尚愤愤地嚷道:“贪得无厌的放债人,你对神仆太不尊敬,还不趁早滚开!要不,我们就要收拾你!”

“他们有三个人,可我只有一个。真是寡不敌众。”高利贷者战战兢兢地走掉了。

和尚和郎中仍旧吃着树上的香蕉。

于是农夫对郎中说:“别对我生气,尊敬的先生,我觉得你的医术治不好人的病。”

“胡说八道!我的医术你懂得些什么?!不少人多亏听了我的话,病才好起来的。”

“可是照我看,他们的病会好是天意,而不是因为你的医术高明。”

“这跟天意有什么关系?!”郎中高声嚷道,“替人看病的是我,不是天!”

“你在说些什么啊,你竟敢触犯天神!”和尚冒了火,“你竟敢怀疑天的威力”。

“大师父,他侮辱天神!”农夫紧跟着和尚嚷道,“同这种对天神不恭的人在一起,是很大的罪过”。

“马上给我滚开,我不要看见你!”和尚高声大喊。

“他们有两个人,可我只有一个。”郎中悻悻地跑掉了。

当农夫和和尚一个对一个时,农夫说:“你研究过神圣的经书,经书上是不是说过允许一个人侵占别人的财产?”

“当然不允许喽。”和尚说。

“那你为什么吃我的香蕉呢?我又没有请你吃。”

和尚正想强词夺理,见农夫已拿起一根粗大的棍子。

“走你的路吧,大师父,以后休想再走近我的树!”农夫替和尚指着路说。

和尚斜眼瞧了瞧农夫手中的棍子,连忙溜走了。

这个机智的农夫就这样赶走了三个不速之客。

小朋友们要时刻牢记,当一个人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要被自己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善于分析对方,抓住对方的弱点,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瓦解他们,你就一定能反败为胜。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尤其要学会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寻找新思路,找到解决的方法。

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

——(美)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