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地图学
36433100000032

第32章 地图编制(2)

地形测量是直接对地面上的地物、地貌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地形测量分普通地形测量和航空摄影地形测量。

普通地形测量是利用平板仪或经纬仪、水准仪等,根据控制点来测定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点,即地物轮廓点、地貌坡度变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将有关地物、地貌按比例尺用规定符号绘制在图上,获得外业地形原图。此方法目前仅在小范围地图测量和工程测量图中使用。

航空摄影地形测量是传统测绘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过程是:首先对测图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得地面的航空相片;然后,进行相片调绘即通过相片判读和野外调查,把地物、地貌及地名标注在相片上;最后,进行航测内业,即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并利用各种光学机械仪器,在航片所建立的光学模型上测绘地形原图。

内业制图的任务是用清绘或刻绘方法,将地形原图绘制成出版原图。

制版印刷是将出版原图经过复照、制版、印刷等程序复制成大量印刷地图。

10.4地图编绘法

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现势性专题图、表格、数据资料等,在室内应用地图制图技术,编制出新地图的方法和过程称为地图编绘法。它是编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主要方法。编印过程都可分为4个基本阶段,即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图制印,它们构成编印地图的全过程。

10.4.1地图设计

地图设计通常是指地图的生产技术方案的制定,也就是实施地图编绘作业前的准备阶段,撰写出地图设计书,作为生产过程的指导文件。其内容与第二节的内容相似,就不再讲述。

10.4.2地图编绘

它是指地图编绘人员根据地图设计书编绘新图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完成地图的编绘原图制作。这一阶段有“原图编绘冶之称。

编图也必须遵循必要的基本原则,即鲜明的政治立场、严密的科学内容和精美的艺术整饰。首先应该研究与所编地图有关的文件,研究科学研究机构和专门业务部门公布的文字资料(如气候、经济方面的资料)等,其目的是反映有关部门的发展方向及其新的成就,保证所编内容的完备性和科学性。

在编绘阶段中,首先要对编图的原始资料进行一些加工处理,使资料(地图)适合于照相的要求。例如,原始资料为彩色地图时,要对蓝色的水系要素加描成绿色或黑色等。其次,根据选择或新设计的地图投影。要求计算图廓点、经纬网点的坐标,再用仪器将地图的数学基础展绘于图版上,然后可用照相法或其他方法(如光学仪器转绘法、缩放仪转绘法、网格转绘法等),将原始资料(地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展有地图数学基础的图版上,这样就获得了供编绘作业用的底图。

在这种编绘的底图上,按一定的顺序分要素进行编图作业。例如,通常编绘都是从水系要素开始,然后逐次完成全部内容的编绘。在编绘过程中,不仅要按设计符号用色彩进行编绘,而且还要根据地图的主题、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内容进行选取和概括,反映地面最重要、最本质的现象,而舍去次要的、非本质的现象。

10.4.3地图出版准备

它是为了满足复制地图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过渡性的工作。

为了使新编地图易于阅读和体现未来地图的基本模样,一般是制成彩色编绘原图,它虽已具有未来地图的基本式样,但原图编绘时,重点是地图内容的科学性及正确性。编绘时,不仅要进行制图现象的选取和概括,还要合理地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适应关系,加上使用多种资料并进行反复的补充修改等,使编绘原图的整体质量一般不能达到复制地图的要求,例如,线划符号的描绘和注记的书写质量不高,加上彩色编绘原因不适于照相制版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编绘原图重新制作适应于复制要求的出版原因(也称清绘原因)。

出版原图的制作,一般是先把编绘原图或实测原图照相,晒蓝在裱糊好的图版或聚酯薄膜上,经过清绘(用墨或颜料描绘)、剪贴符号与注记制成出版原图。

对于难度较大的图幅,通常按成图比例尺放大(如1.5万可放大到1.4万)清绘,这样可提高线划质量、减少绘图误差。地图内容较为简单的单色地图采用一版清绘即可。如果是多色地图,可采用分绘在几块版上的分版清绘。这样可以减少制印时分版的工作量。

制印多色地图时,必须制作分色参考图,作为分版分涂的依据。分色参考图分为线划分色参考图和普染分色参考图,一般是根据印刷原图按成图比例尺制成的蓝图或复印图来制作的。

10.5计算机地图制图

以计算机及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由于在制图过程中,系统内部都是以数字形式传递地理信息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来完成图形变换的,所以又称为全数字制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制图技术的变革,自然会引起制图工艺过程的变化,但其制图理论,例如,制图资料的选择,地图投影和地图比例尺的确定,地图内容和地图表示法,地图内容地图综合的原则等,同传统制图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10.5.1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

对数字地图制图来说,电子计算机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物资条件,工程设计领域中计算机图形学则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而遥感技术及获取地理数据的各种电子设备,则促使机助制图向纵深发展。机助制图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大约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后期。当时的计算机大致处于第二代产品阶段。有关机助制图系统的配置是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硬件设备和以获取图形显示为目标的软件的研制。其标志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Colcomp公司研制成功数控绘图机,为构成基本的自动绘图系统创造了基本条件;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第一套人机对话交互计算机绘图系统;1964年,牛津大学首先建立了牛津自动制图系统,并首次进行了地形图的机助制图。牛津系统的首次实验,引起了国际制图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重视。几乎与此同时,由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绘图实验室研制成功SYMAP系统,这是以行式打印机作为图形输出设备的一种制图系统。这两个机助制图系统的诞生,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2)发展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机助制图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研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出现第三、第四代产品。在这样的环境下,机助制图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课题是数字地图的应用问题。从地图上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地面数据,除了用于恢复原来的地图图形和产生新的地图以外,更重要的是为军事、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使他们能快速地、准确地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

(3)飞跃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新一代计算机产品的出现,机助制图进入了飞跃阶段,各种制图硬件和软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引入了专家系统,地图综合也初步实现了智能化,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电子出版系统;另一分支发展为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系统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使制图系统更具自动分析功能,各种专题图的制作也更为方便、精确。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地图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也已出现,并正向大型网络(Internet/Intranet)方向发展;向开放标准的软件开发工具发展;向数据仓库提供图形解决方案发展;向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数据库管理方向发展。随着这些新的发展,地图系统必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为人们所应用。

10.5.2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用计算机制作地图的过程,随着软、硬件的进步会不断变化,目前分为四个阶段。

1.地图设计

根据对地图的要求收集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图面整饰和色彩设计,确定使用的软件和数字化方法,最后成果是地图设计书。地图设计阶段也称为编辑准备。

2.数据输入

又称为数字化或数据获取,其目的是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在计算机的可存储介质上供调用。

3.数据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的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制图者对数据进行选取、变换、选色、配置符号和注记等处理。

4.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阶段是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的形式,可以用屏幕的形式输出(如电子地图),也可以用打印机、照排机、绘图机等输出纸质地图及供制作印刷版用的分色胶片等。

10.5.3地图分层

分层是数字地图制图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例如,一幅城市中心的数字化底图,图上就有很多不同的要素类型:面状的要素如街区地块、绿地、湖泊等,线状的要素如交通路线、道路名称注记等。不同的图形要素类型具有不同的图形空间结构,所以应当将不同图形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

现有的桌面制图软件和专业GIS软件对“层冶的称法不尽相同,有“Layer冶、“Coverage冶等,它们均按图层来组织地图数据。

对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专题的数字地图产品会使用同一图形数据,例如,城市交通图和土地利用图上都有名称要素。通过图形要素的分层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数字产品之间数据的“共享冶,从而大大减少数字化作业量,同时也可保证地图数据的质量。

所以,数字化地图的分层工作往往先需确定图上的构成要素,例如,道路、地块、水域、地名等;然后明确各图形要素是以面状、线状还是注记方式表示。同是道路,在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需求条件下,可能以线状也可能以面状形式表示。

无论以何种数字化方式输入数据,都会出现误差,应进行图形的编辑工作及检查误差。

主要的编辑工作有图形要素的修改、增加、删除和图幅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