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以其存储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空间信息,成为人类认识改造生存环境的科学手段和工具,分析应用地图可以获得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促进各个领域的变革向纵深发展。对于地学和测绘学工作者来说,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一名未来地学和测绘学工作者,只有掌握地图的分析应用方法,才能担当未来重任,成为一名出色的地学和测绘学工作者。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是地形图,因此本章主要研究地形图的应用。
11.1地形图的阅读
11.1.1读图的目的
阅读地形图的目的在于详细了解区域地理环境。通过在地形图上目视和解译,以及对某些现象的距离、面积、高程和坡度等的量测,进而分析各种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获取图示和蕴藏的潜在地理信息,即在室内借助于地图进行地理考察,以代替实地考察或为实地考察做准备。任何一位地学工作者,往往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故,总不可能如愿地深入到每一个研究区域的现场,其替代的办法就是阅读地形图。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延伸足迹,扩大视野。
国际着名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在1811年就曾通过阅读以等高线绘制的欧洲地势图,成功地编写了两卷欧洲地理教科书,成为阅读地图的典范。
11.1.2读图程序
1.选择地形图
从本次读图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出发,选用相应的地图,并就地图的比例尺、内容的完备性、精确性、现势性、整饰质量和图边说明的详细程度等方面分析评价地图,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地图作为阅读的资料。例如,要考察区域地势特征,选用1.10万或1.25万地形图或更小比例尺的地形图;若要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摸清区域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或不利条件,并将考察成果填于地图上、量取一些数据,供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设计用,则要选用近期出版、精度可靠的1.5万地形图。
2.了解图幅边缘说明
绘注在图幅边缘的,包括图名、行政区划、图式图例、资料略图、测图方式和时间、高程和平面坐标系等各项辅助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仔细、更正确地读出图内各项内容,提高读图效率。图式图例是读图的钥匙,要通晓它;资料略图便于洞悉地图的质量。
3.熟悉地图坐标网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注有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及其分度带和方里网。地理坐标可以指示物体在地球体面上的确切位置;平面直角坐标便于指定目标、方位,便于量测距离和面积,确定两点间的位置关系。熟悉地图坐标网,才能正确地、便捷地确定各地物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4.概略读图
在完成上述程序之后,开始读取地图具体内容前,应该先概略地浏览整个地区的地势和地物,了解各处地理要素的一般分布规律和特征,以建立一个整体概念。如该地区是平原或丘陵、山地,河网是密或是疏,交通发达或较差等。
5.详细读图
详细读图是对区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必须在图内选几条剖面线,作剖面图,以显示和了解地面起伏状况,认识地貌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仔细观察和量测河谷的密度、山坡坡度和其他距离与面积等;读出由一观察点能看到的各种地形地物;研究居民地的分布、道路的联系及它们与地形的关系;了解其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与居民地、道路和地形的联系。
11.1.3地形图图外注记
本章要特别强调图外的要素,因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读图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完全理解图外注记的作用和重要性。
1.图名与图号
图名是指本图幅的名称,一般以本图幅内最重要的地名或主要单位名称来命名,注记在图廓外上方的中央。如图11-1所示,地形图的图名为“西三庄冶。
图号,即图的分幅编号,注在图名下方。如图11-1所示,图号为3510.0-220.0,它由左下角纵、横坐标组成。
2.接图表与图外文字说明
为便于查找、使用地形图,在每幅地形图的左上角都附有相应的图幅接图表,用于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八个方向图幅位置的相邻关系。如图11-1所示,中央为本图幅的位置。
文字说明是了解图件来源和成图方法的重要资料。如图11-1所示,通常在图的下方或左、右两侧注有文字说明,内容包括测图日期、坐标系、高程基准、测量员、绘图员和检查员等。在图的右上角标注图纸的密级。
3.图廓与坐标格网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正方形图廓只有内、外图廓之分。内图廓为直角坐标格网线,外图廓用较粗的实线描绘。外图廓与内图廓之间的短线用来标记坐标值。如图11-2所示,左下角的纵坐标为3510.0km,横坐标220.0km。
由经纬线分幅的地形图,内图廓呈梯形,如图11-2所示。西图廓经线为东经128。45忆,南图廓纬线为北纬46。50忆,两线的交点为图廓点。内图廓与外图廓之间绘有黑白相间的分度带,每段黑白线长表示经纬差1忆。
连接东西、南北相对应的分度带值便得到大地坐标格网,可供图解点位的地理坐标用。
分度带与内图廓之间注记了以km为单位的高斯直角坐标值。图中左下角从赤道起算的5189km为纵坐标,其余的90、91等是省去了百前面两位51的公里数。横坐标为22482km,其中22为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482km为该纵线的横坐标值。
纵横线构成了公里格网。在四边的外图廓与分度带之间注有相邻接图号,供接边查用。
4.直线比例尺与坡度尺
直线比例尺也称图示比例尺,它将图上的线段用实际的长度来表示。可以用分规或直尺在地形图上量出两点之间的长度,然后与直线比例尺进行比较,就能直接得出该两点间的实际长度值。三棱比例尺也属于直线比例尺。为了便于在地形图上量测两条等高线(首曲线或计曲线)间两点直线的坡度,通常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南图廓外绘有图解坡度尺。
5.三北方向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南图廓线右下方,通常绘有真北、磁北和轴北之间的角度关系。
利用三北方向图,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进行相互换算。
11.1.4读图方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是在熟悉图式符号和了解区域地理概貌之后,先分要素或分地区、顺着考察路线详细地阅读,最后理解整个区域的全部内容;至于先读哪一种要素,后读哪一个地区,以及详细研究的内容与要求,取决于读图的目的和地图本身的特点。同时,要运用本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综合的观点,分析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尽可能正确领会地图上未经图示的地理特征与各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切不可孤立地进行某一种现象的研究。例如,研究居民地,就要研究它与地形、交通、水系的关系,研究植被时需要了解它与地形部位、气候、土壤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
1.地貌与水系
流水侵蚀是地貌的成因之一;地质构造、基岩性质、地表起伏是制约水系类型和河谷形态的物质基础;因而从河流分布和水流方向即可以了解地貌起伏的一般规律,解译出分水岭、阶地、冲击扇等地貌的分布;同样,从地貌类型及其特征,亦可以了解河网类型、河谷发育阶段、河流的流向等特点。
2.土地利用与土质植被、地貌、水系、居民地
土质植被是某地气候条件和土地适宜性的综合反映;地貌制约耕地的坡度及水土保护能力、可耕地大小、肥力高低,水是农业的命脉;居民地密集程度可以反映精耕或粗放、利用方式及复种指数的大小。因此,研究土地利用时,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土质植被的分布,而且必须与地貌、水系、居民地的分布联系起来,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例如,城镇周围以蔬菜为主,远离城镇的则以大田作物为主。
3.植被种类及其分布对气候、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的影响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受制于气候,同时森林和田间防护林等植被又是“绿色水库冶,可以调节气候、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植被亦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提供木材、建材、药材及其他加工的原材料;植被的枝叶、花、果等种种季相变化,成为人们研究各地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特征的重要途径;树林既是军事上展望和行动的障碍,又是防空、隐蔽和伏击敌人的良好掩体,突出树是军队行进、量测距离和射击方位的重要标志,水田则给军事行动带来不便。
4.居民地与地理环境
一个居民地的最初产生,常在防御、给水和食物供应上都较为方便的地方。人类最初依靠河流和河谷为交通的唯一通道,水源丰富的沿河一带常为平坦沃土,因此人类最初常选择河道两岸及渡口处而聚居;又因交通是经济的大动脉,在两河汇合点、山隘和峡谷之口、港湾附近、水陆交通会合点、道路交叉点逐渐发展成大城镇;近代又在煤田、油田、水电站和矿山附近不断涌现出像大庆和渡口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一般居民地多位于平原、河谷、盆地,除热带地区外,很少有建于山岭和高地的。位于海、河、湖畔的居民地,为了避免海潮和洪水而多建于离岸稍远的较高处,江苏省扬州市境内散列式居民地就是与随着这一江中沙洲由小到大而不断发育的同心圆状圩堤相对应的;地形图上居民地的这种分布状况便生动地反映了这江中沙洲的特殊地理环境。
5.道路与地貌
交通线所取方向与地貌关系最密切。主要交通线通常在坦地或循谷而行,翻山越岭时必须择其坡度最小的山隘。铁路的穿山隧道总是选在山岭两侧坡度不大、山体厚度较小之处。
公路和大道翻山越岭时,为减少坡度,常以“S冶或“之冶字形迂回盘旋而过。因铁路和公路要求地面最大坡度分别在1。和3。以下,且无水冲淹等危害,所以在地形图上根据铁路、公路的分布就可以解译出那里的地面坡度、水患和区域经济状况等地理条件。
6.政区界线与地貌、水系
国际上,除非洲少数国家、美国与加拿大西段国界,以及美国境内一些州界依据经纬线划分,绝大多数政区界线的走向都与地貌、水系有关。一般以山脊线、分水岭、河流、主航道线为界。根据此规律可以分析政区界线的走向,确定其位置,以此正确区分地域的政治归属,便于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和统计数据,以避免政治性差错。
7.人口建筑物与人口、地貌条件、矿物及动力资源、地质构造和对外交通学校、寺院、教堂、桥梁、道路、水井、工厂、高楼大厦、城镇等人口建筑物的分布都与人口的分布有关,凡是人口稠密或是平原、矿物与动力资源产地、对外联系方便的地区,此类建筑物既多又大,反之,则小而少。水电站必定建在瀑布、急流峡谷或有大量水源可以拦河筑坝的地段。军事设施贵在利用有利地形,多建于制高点处。城镇要达到6级防震标准,就要建在远离地震易发的地壳破裂地带。
8.名胜古迹与民族、文化、历史
名胜古迹的类型、风格、规模、数量等特征与当地居住的民族种类、地区开发历史的长短、经济与文化发达的程度及政治地位等都有密切关系。例如,藏族与汉族的寺院庙宇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原和北方自古即为帝王之都,因而多皇家园林,南方苏杭一带,古代经济文化昌盛,多私家园林;江苏盐城地区名胜古迹奇缺,缘于仅有五、六百年的开发历史,经济一直不发达。
9.地名与地理环境
地名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和科学性等多种特性,因而蕴涵民族的烙印、区域的特色、历史的痕迹和科学的内涵。根据地名命名的渊源,可以分为部族地名、人物地名、区域地名、植物地名、动物地名、天候地名、土壤地名、矿物地名、物产地名、商贸地名、地形地名、方位地名、工程地名、军事地名、环境地名、神话传说地名、比喻地名等50余种不同类型的地名。地名以其蕴涵得名时期的某种信息,可以为我们进行历史地理、自然和社会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线索和资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改善通过对地名的专名或通名部分字(词)义的科学分析,去挖掘它。
11.1.5整理读图成果
详细读图之后,应就下列内容将图中分析研究的成果分别加以说明,予以系统整理。首先说明所读地图的图名图号,其次用经纬线幅度表述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说明该区所在的各级行政区划名称,空间范围的东西与南北各长多少公里,以及区内的主要地貌、水系、居民地和道路等。
2.水系和地貌
先从水系分布和等高线图形及疏密特征,说明该区地貌的基本类型,进而详细叙述平原、丘陵、山地、河谷等每一种地貌单元的分布位置,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范围,走向,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地面倾斜的变化,各山坡的坡度、坡形和坡向,山谷的形态和宽度,地面切割密度和深度;尽可能读出地貌与地质构造的联系;对地貌起伏较复杂地区,作一些剖面图,以显示地貌起伏变化的特征。对于水系,要着重说明河网类型及从属关系,水流性质,河谷的形态特征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状况,河谷中有无新的堆积物,阶地与河漫滩、沼泽、河曲等的发育程度,以及它们的高程和比高等。
3.土质植被
说明该区各种土质植被的类型,规模,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地带性特点,与地貌、水系、居民地的关系,对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影响等。
4.居民地
说明该区内居民地类型、密度、分布特点,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地位,以及与地貌、水系、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关系。
5.交通与通信
说明该区内交通与通信设施的类型、等级、密度,以及与地貌、水系、居民地、工矿的联系,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
6.土地利用和厂矿
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和厂矿的类型、规模、数量和分布状况,工农业和交通用地的比例,本区土地利用程度,以及与地貌、水系、居民地和气候的关系。
最后,综上所述,对该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综合评价,并根据读图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改造不利条件所要采取的措施。
11.2实地使用地形图
11.2.1准备工作
根据实地考察的地区和外业工作的特定任务与要求,收集和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阅读和分析地图,评价其内容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并说明其使用程度和方法;为便于野外展图和填图,对选定的分幅地图要拼贴和折叠,即先将图幅按左压右、上压下的顺序拼贴成一张,再按纵向和横向分别对折再对折的方式折叠成类似手风琴的折叠皮风箱,大小与工作包或图夹相仿,将不同的部分折向背面,尽量避免在拼贴线上折叠;为避免遗漏,保证野外考察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用彩色铅笔在地形图上标出考察的路线、观察点和疑难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