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特别是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不可缺少的教具。这是因为根据地图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根据位置可以知道其太阳辐射情况、气候特性和土壤特性、经济意义等;可以在地图上指出与人类利害相关的地面上有关现象的分布位置;从地图上可以对区域一览无余,可以对地理综合体的各种要素间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及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地图还显示出地理现象的大小、形状、地面高低、沼泽地深浅、气候带、有用矿藏、土壤植被分布、交通道路、农业、工业、城镇居民地集中状况等,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感觉器官,促使他们的想象力活跃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
地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的广大国土,看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福利事业的不断增长。利用地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非常生动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4地图的种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增强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不断深入,地图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选题范围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对种类繁多的地图加以分类。
地图的科学分类,应有利于研究各类地图的性质和特点,并发展地图的新品种;有利于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合理安排地图的生产;有利于地图编目及其存储,便于地图的管理和使用;在地图资料服务中引用自动化手段后,地图分类对于处理和检索地图资料、地图的网上申领具有重要意义。
地图可以按照许多标志进行分类,例如,地图的主题(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和地图用途等。
同任何科学的分类一样,地图的分类应遵循一系列逻辑原则。例如,必须按照由总概念(类)到局部概念(亚类、属和种)的次序,即由较广义的概念向较狭义的概念过渡;每一分类等级必须采用固定的分类标志,即一个分类等级不能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类标志;上一分类等级应包含下一分类等级的总和。
由于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图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地图分类的标志也会越来越多,因而地图的分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4.1按地图内容分类
按地图的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基本上是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表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图。即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达地图上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经济文化等要素。
普通地图又可按内容的概括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主要是按统一规范细则编制的比例尺较大的普遍地图,内容详细,比例尺一般大于或等于1.100万。
地理图具有一览图的性质,内容概括程度较高,用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规律,比例尺一般较小,比例尺一般小于1.100万。
我国把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等八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地形图。这种地形图有严密的大地控制基础,采用统一投影、统一分幅编号,根据国家颁布的测绘规范和图式测制。图上全面反映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固有的一种或几种基本要素,也可以是专业部门特殊需要的内容。关于专题地图的进一步分类,各专业部门都有自己的划分指标,很不统一。一般按地学标准分为自然地图和人文地图两大类。自然地图又可分为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气候图、土壤图、植被图、动物图等。人文地图可分为人口图、历史图、经济图、教育科学文化图等。
1.4.2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地图比例尺常常是地图内容详细程度和使用范围及使用特点的主要标志。按比例尺一般将地图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比例尺地图是大于1.10万,包括1.10万比例尺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是小于1.10万至大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是小于1.100万,包括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
最后还必须说明,按照地图比例尺的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习惯用法,对于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不同的分法。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把1.1000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1.1万比例尺的地图被认为是小比例尺地图;在房地产行业和房地籍管理中,使用地图的比例尺更大。
1.4.3按制图区域分类
各种地图所包括的空间范围有很大区别,按制图区域分类时,总是由总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依次予以划分。首先是世界地图,其次为大洲图和大洋图,在大洲(或大陆)内再按行政区或自然区划分。如按行政区划分,则依国家或国内的一级行政区、二级行政区等逐级划分。根据行政区划分有较大意义,因为大多数地图都是按行政区划为限定范围进行编制的。另一种是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可分为大洋图、流域图、海湾图、海峡图,或再细分为长江流域图,还可再分为三峡图、江汉平原图、长江下游平原图等。
1.4.4按地图用途分类
地图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科学与文化地图。
1.4.5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
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可分为实地图和虚地图。
(1)实地图。指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地图,不管是印刷在纸上,或者显示在屏幕上,或是制成地景立体模型,或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进入冶的地形仿真环境,都称之为实地图。
(2)虚地图。指存储于人脑或电脑中的地图,即可指导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或据以生成实地图的知识和数据,如心像地图、数字地图等。
1.4.6按地图表现形式分类
按地图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模拟地图和电子地图。
模拟地图是指利用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图形图像描述制图的内容,它是可视的地面图像的模拟,来源于地面(或照片)又高于地面(或照片)。
电子地图见1.5节。
1.4.7按地图的出版方式分类
按地图的出版方式分类,可分为单张地图和地图集。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因此,地图集不是简单意义上多幅地图的任意叠加。
1.4.8按其他指标分类
地图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桌面地图、挂图、屏幕地图和随身携带地图等。
地图按其外形特征,可分为平面地图、三维立体地图和地球仪等。
地图按其图幅形式,可分为单幅地图、多幅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
地图按其感受方式,可以分为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人地图)和多媒体声像地图等。
总之,随着人类对地图的认识和应用及地图的发展,地图的分类会越来越多。
1.5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20世纪80年代初利用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技术而形成的地图新品种。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C机功能的大幅度提高、图形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更新,电子地图得到了迅速的运用和普及。目前,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地图(集)投放市场,例如,《世界数字地图集》(TheDigitalAtlasofWorld)、《加拿大电子地图集》
(CanadaElectronicofAtlas),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作的《京津唐生态环境地图集》、武汉大学制作的《深圳电子图集》等。
1.5.1电子地图的定义与特点
在介绍电子地图的定义之前,先来介绍数字地图的定义。
(1)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也就是把地图(或影像图)上所有的内容经过数字化转换成所有点的X、Y平面坐标和Z特征值(高程或其他特征),用磁带或光盘记录存储,形成由数值组成的空间地图模型,并可同计算机连接随时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所以数字地图是一种不显示图形的地图。
(2)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它不仅包含纸质地图的各种地理要素,而且包含其他环境信息和相关内容,具有多维环境信息的特点。
电子地图与纸质介质地图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1.交互性
纸质地图一旦印刷完成即固定成型,不再变化。电子地图则是使用者在不断与计算机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出来的,使用者可以指定地图显示范围,设定地图显示比例尺并自由组织地图上出现的地物要素种类、个数等。使用者每发布一个指令,即能生成一张新的地图。使用者与计算机对话的过程称为交互式操作。因此,电子地图比纸质地图更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
2.无缝性
纸质地图受纸张幅面大小限制,图幅总是有一定范围,一个地区可能需要多张图幅才能容纳。计算机屏幕虽然一般比地图纸张要小,但是电子地图却能“漫游冶和“平移冶。能一次性容纳一个地区的所有地图内容,不需要地图分幅,所以是无缝的,这样能避免由地图分幅和接边引起的误差。
3.动态载负量调整
载负量是信息载体上信息的密度,地图载负量一般为地图上地物的密度。地图载负量小,是指地图上地物太稀疏,使得地图所具有的信息量不够;地图载负量大,是指地图上地物太密集,使得地图杂乱难读。所以纸质地图在比例尺固定后,必须通过地图概括处理,使得地图上出现的内容保持一定的密度。电子地图因为可以无级缩放,所以一般带有自动载负量调整系统,能动态调整地图载负量,使得屏幕上显示的地图保持适当的载负量,以保证地图的易读性。例如,反映城市交通的电子地图,当显示的图形为全市范围时,就没有必要显示出每条道路的名称,可能只需要显示少数主要干道的名称,而当地图放大到几个街区范围时,每条道路的名称都应该显示出来。这一切均由计算机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动态调整载负量。比例尺越小,显示的信息越概要;反之,比例尺越大,显示的信息越详细。
4.多维化
纸质地图常常是二维矢量图形,如果要反映三维分布的地图信息,例如地形、气压分布等,经典的方法是采用等高线、等值线等方法。电子地图除了也能显示等高线和等值线外,还可直接生成三维立体影像,甚至还能在地形三维影像上叠加遥感图像,能很逼真地再现或者模拟真实的地面情况。其他一些传统的地图要素,例如政区界线、地物标注等也能被三维投影后,叠加显示到三维图像上。这些三维地图图像都能交互式地由使用者任意缩放和移动观测,这是纸质地图很难实现的功能。此外,运用计算机动画技术,还产生了两种新的地图形式。
(1)飞行地图。能模拟乘坐在飞行器上,按一定高度和路线所观测到的三维图像,高度和飞行路线可以自行设定。
(2)演进地图。能够连续显示地物的演变过程,例如,在一幅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子地图中,以动画形式连续显示了纳粹德国在欧洲的扩张过程,非常直观。使用者能随时停止播放,观看静止图像,还能直接跳转到任意年代,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图。
5.信息丰富
由于受到比例尺、图幅范围和载负量的限制,纸质地图能反映的信息量有限,只能采用地图符号的结构、色彩和大小来反映地物的属性。电子地图能反映的信息量则大得多,它除了具备各种地图符号,还能配合外挂数据库来使用和查询。计算机屏幕采用多窗口技术,在交互式操作中,使用者随时可以查询地物的信息,将信息在另外的属性窗口中显示出来,阅毕再关闭属性窗口,继续地图操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地图所表现的内容。
6.共享性
数字化使信息容易复制、传播和共享。电子地图能够大量无损失复制,并且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存放在CD-ROM、DVD-ROM上的地图目前已经相当普及。在Internet上也有了地图库,使用者能迅速方便地查找到世界上很多地区和各种类型的地图。
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在纸质地图上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量算和分析,但一般比较费时,精度也不易保证。用电子地图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则非常便捷。
1.5.2电子地图的应用举例
电子地图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电子地图的应用范围。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地图产品,电子地图不仅具备了地图的基本功能,在应用方面还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科学而形象地表示和传递地形环境信息,作为人们快速了解、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建设、教学、科研、军事指挥等各领域;电子地图是和计算机系统融为一体的,因此可使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挖掘地图信息分析的应用潜力,进行空间信息的定量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功能,制作一些新的地图图形,如地图动画、电子沙盘等;电子地图是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的,可以实时修改发生变化的信息,更改内容,缩短制作地图的周期,为分析地图内容和利用地图表达信息提供了方便。
1.在地图量算和分析中的应用
在地图上量算坐标、角度、长度、距离、面积、体积、高度、坡度、密度、梯度、强度等是地图应用中常遇到的作业内容。这些工作在纸质地图上实施时,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手工处理方法,通常操作比较烦琐、复杂,精度也不易保证。但在电子地图上,可直接调用相应的算法,操作简单方便,精度仅取决于地图比例尺。生产和科研部门经常利用地图进行问题的分析研究,若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则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2.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规划管理需要大量信息和数据支持,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和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在规划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规划管理中使用的地图不仅要覆盖其规划管理的区域,而且应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宜的比例尺和地图投影,要求内容现势性强,并具有多级比例尺的专题地图。电子地图检索调阅方便,可进行定量分析,实时生成、修改或更新信息,能保证规划管理分析所用资料的现势性,利于辅助决策,完全能符合现代化规划管理对地图的要求。此外,电子地图也可作为标绘专题信息的底图,利用统计数据快速生成专题地图。
3.在军事指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