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乃是真英豪——《虞美人①·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②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③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④影。
一钩残月⑤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最早正式发表于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根据作者审定的抄件刊印。
题解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生活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说平凡,是因为他们有着恋人情、夫妻情;说伟大,是因为为了革命理想他们付出了艰辛;说短暂,是因为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几年,而且因工作需要两人经常分离。
毛泽东与杨开慧在1920年结婚。1921年初夏,毛泽东就告别新婚妻子,沿着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刚新婚即长别,因此两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离愁别绪,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旅途中写的。
杨开慧(1901~1930年),名霞,字云锦,湖南省人,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季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1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反动派杀害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出处无从考证。
②堆:指物品堆积,这里指愁苦多。
③晓:天亮。
④离人:指杨开慧。
⑤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赏析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泽东的诗词大多都境界开阔、气魄宏大。他的诗词,不管是早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炽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但是,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在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的背后,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感情世界。这首《虞美人·枕上》就是一首纯粹表现爱情的作品。
上阕写的是作者新婚别后夜不能寐的愁苦和寂寞。开头两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自己愁苦之多,这种愁苦不是一时袭来,而是层层“堆来”。这还不算,作者又用“江海翻波浪”来形象自己内心的愁绪就像江海波涛翻滚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接下来两句写作者因愁苦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念之情无法排解,只能怨恨夜太长、天难明,无奈中,只好“披衣起坐数寒星”,独自体味离愁。
词的下阕抒发的是作者对离人的思念之情。“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时已经破晓,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作者一夜未眠,而且又一直沉浸在愁绪中,自然是心灰意冷。因为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所以脑海里只剩下妻子的身影,这不仅点出了作者愁苦的原因,也突出了杨开慧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当作者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看到一钩残月渐向西落。在古代,“花好月圆”是美满幸福的象征,“残月”则是表现亲人的离别。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作者不禁黯然神伤,积压在心头的相思之苦和满腔的离愁别恨,顿时化作热泪,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从而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深受我国历史上婉约派词作的影响,虽然词中飘逸着一丝阳刚之气,但是阴柔是其基本格调。有人将词中的“愁”理解为是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忧虑,认为这首词仍然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这恐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毛泽东虽然是一代伟人,但是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儿女情长,所以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深思念之情是不可否定的。
初稿对照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尽,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人间知己两依依——《贺新郎·别友①》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②。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③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④。
过眼滔滔云共雾⑤,
算人间知己吾⑥和汝⑦。
人有病⑧,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题解
1923年“二七惨案”之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同年4月,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6月在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以及中央局秘书,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月毛泽东又回到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发展当地的工农群众运动,年底接到党中央的通知由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离开长沙时写的。
注释
①别友:告别朋友,这里指与杨开慧告别。
②挥手从兹去:兹,此。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③零:落下。
④知误会前番书语:毛泽东曾书写唐代元稹的《菟丝》赠与杨开慧,因其中有“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的句子,杨开慧读后误会其意,毛泽东曾为此事再三解释。
⑤云共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⑥吾:第一人称代词,我。
⑦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⑧病:内心的隐痛。
⑨东门:古诗词中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这里指长沙东门之一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古人喻妇女居住之地,多用横塘。这里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唐代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将来的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尔雅·释池》:“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惜别词。词人在抒发离愁别恨、儿女柔情的同时,也融入了高昂的革命激情,因此这首词可以说是一首融儿女柔情和革命气概于一炉,夫妻挚爱与战友深情为一体的词中精品。
上阕的首句“挥手从兹去”,化用李白《送友人》中的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改了一字,点出了惜别的主旨,也表现出夫妻二人即将分离的无奈,“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则将这种分离的痛苦推进了一层,“重诉”的“重”字,说明这次惜别并不是首次,古人说“自古多情伤离别”,可见离别,尤其是亲人骨肉之间的离别是人生中最悲苦、最伤感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多次离别了。那么,这时候的杨开慧在毛泽东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眼角眉梢”都好像充满了离恨,眼泪差一点就要落了下来,但还是强忍住了,既形象地描绘出杨开慧此时无限哀怨、楚楚动人的形象,也表现了杨开慧用革命的理智抑制自己的情感,使欲流的热泪“还住”。读到这里,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革命责任感的女战士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从“知误会前番书语”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杨开慧曾经对毛泽东书信中的话产生过误会,日常生活中,夫妻之后产生误会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误会已经“过眼滔滔云共雾”,就像过眼云烟一样消散了。数一数人间的知己,只有“吾和汝”,既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是恩爱的伴侣,这是词人从内心深处对杨开慧无限深情的赞美。
上阕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问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这里的“人”不但指词人本人杨开慧,还包括当时许许多多的劳苦大众,这里的“病”也不是指疾病,而是指当时劳苦大众的痛苦和忧患,这表现出毛泽东天下为公的博大精神。这两句原稿为“重感慨,泪如雨”,修改稿与其相比较,使整首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词的下阙借景物来抒发离别之情,开头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在严霜铺地的早晨,词人和杨开慧走在城东小吴门外的路上,一弯残月斜挂在天边,幽淡朦胧的月光照在清水塘上,这些凄凉冷清的景物衬托出了离别时“凄清如许”的境况。
虽然对亲人无限留恋,但汽笛已经响起,分手的时刻还是到来了,眼看着夫妻就要天各一方,这怎能不让词人肝肠寸断呢?“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两句把全词推向了高潮,将离恨写到了极点。但是词人这时突然笔锋一转:“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三句使全词的情绪猛然高昂起来,进而迸发出强烈的革命激情。因为词人明白,自己应该从个人的离愁别绪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中去,因此他用昆仑绝壁崩塌,台风扫过寰宇的磅礴气势作比喻,表达了自己要把个人感情上千丝万缕的牵挂割断,勇敢地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思想境界。
“重比翼,和云翥”表现了词人对胜利的信心和胜利之后与妻子团聚、欢庆的美好愿望。
从文字上看,这首词婉约多于豪放,但是从全词的整体基调来看,豪放又能驾驭婉约,两者相互依托又相互补充,使这首词一扫同类婉约题材诗词哀怨凄苦之态,让人读后产生昂扬激越之感。所以,这首词可以说是爱情词的千古绝唱。
初稿对照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坠,云横翥。
长歌当哭悼亡友——《五古①·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五月
去去②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③,湘滨春溜④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⑤南城隈⑥。
城隈草萋萋,涔泪⑦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⑧,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瀁⑨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这首诗毛泽东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之相生的信中,随信最早发表于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题解
易昌陶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学友,两个人的情谊异常深厚。1915年3月,他突然在老家病逝,这让毛泽东感到非常痛惜。
同年5月9日,急于称帝的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一经传出举国震惊。5月23日,学校准备为易昌陶开追悼会,为了纪念亡友,也为了表达自己对袁世凯的愤怒之情,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易昌陶,又名易永畦,湖南衡阳人,是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学生,与毛泽东同班,是毛泽东的同学和挚友。1915年3月病死在家中。毛泽东曾写过一幅悼念他的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注释
①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②去去:越去越远。
③衡阳雁声彻:雁声响彻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这里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
④春溜:即春水。
⑤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
⑥南城隈:南城墙弯曲处。
⑦涔泪:不断流下的泪。
⑧采采余孤景:采采,众多。余,剩下。景同“影”,这里指作者。
⑨沆瀁:同“汪洋”一个意思,形容水深。左思《吴都赋》:“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同“非”。
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
关山蹇骥足: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关山,关和山,比喻命运的险阻和困苦。骥足,良马,比喻俊逸的人才。
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侵略者。
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冲洗,这里指赶走侵略者。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泓:水深的样子,比喻情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悼念学友易昌陶,抒发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这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无限悲痛之情。时间一天天过去,作者对亡友的思念与日俱增,但是亡友不可能“复活”,这真让人愁苦欲绝、忧伤叹息,无限悲哀。这种思念之情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变得淡薄,只会越变越深,可见作者与易昌陶的友谊是十分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