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36438500000067

第67章 不可不知的红白喜事礼俗(1)

婚龄、寿龄的雅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除了中国传统的“过生日”的民俗,越来越多的人把结婚纪念日也看成一个需要庆贺的节日。很遗憾对于婚龄的雅称,我们大多借鉴西方国家的说法,如“纸婚”、“金婚”“钻石婚”,等等。其实依据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完全可以根据对寿龄的雅称推演出有中国特色的婚龄雅称。

我国自古有十年一庆的传统,对于寿龄和婚龄的雅称,也多采取十为纪年单位。其实结婚纪念日不见得一定要每一年都庆祝,十年一次更为合理。经过了十年的共同奋斗,两人的性格脾气磨合之后,感情更加融洽,生活更加和美,这时举办婚庆能够巩固婚姻的存续,使开始变得淡薄的情感更加浓郁,夫妻之间更加融洽。

在我国,十岁的孩子,雅称是幼学岁。这一雅称来自《幼学琼林》,意思是这是一个人应该开始学习,为今后的日子打基础的开始。同样,十年的婚龄的雅称为幼学婚,在婚姻的路途上,两个人就好像刚入学的孩提,刚刚开始懂得什么是婚姻,需要向前继续努力奋斗,进一步巩固婚姻。

二十弱冠,这个雅称并不陌生,出自《礼记.曲礼上》。依照古礼,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冠礼,也就是成人礼,在冠礼后,他们开始时结发带冠,表示自己已经成人。婚龄二十年,亦称之为弱冠婚。经过了二十年的洗礼,两人的婚姻已经逐步稳定,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模式。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这些雅称不仅适用于一个人,也适用于一段婚姻。结婚三十年,夫妻两人经历坎坷磨炼,树立了相互厮守的信念,彼此信任。到了四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诱惑无法动摇两人彼此专一的爱情,到了五十年,彼此完全熟悉对方的一切,懂得何时该谦让,如何安慰对方,婚姻稳定美好。

六十耳顺又叫做花甲之年,六十岁的人,修行成熟,面对事情更加豁达,在没有什么不顺耳的事情。六十年的婚龄,夫妻之间扶持度过六十年的风雨,怎会还有不顺耳的事儿。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过七十,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更美好。七十的婚龄,更是罕见并且稀有的,没有什么能打败这相互扶持的一对,他们共同度过的岁月,足够那份爱沉淀成一种温暖脉脉不断地亲情。

年过八十,成为耄耋。这一说法来自《礼记》,意思是活到这样的年岁,何必感慨自己年华已逝,更应该笑对人生。婚龄八十年,还有什么比继续扶持度日更重要的。想想两人共同度过的这八十年,除却美好的回忆,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明天,需要笑着期待。

九十岁,鲐背岁。岁月不仅给人皱纹和白发,身上也渐渐长出了老人特用来有的体斑,好像鲐鱼斑一样。活着好像洄游的鲐鱼,循环往复。婚龄到达九十年,称为鲐洄婚,鲐鱼洄游,婚姻继续持续。

百岁期颐,《礼记》上说“百年曰期颐”。人的寿命多以百年未期限,能够活到百岁自然需要别人的照料和护理,所能做也只是颐养天年。婚龄至百,可谓真正的白头偕老的贺词,这样的夫妻少之又少。

婚聘“三茶六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每个人人生的头等大事。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对于婚嫁之礼,更是有许多礼俗讲究。依照《礼记》一书,我国古代婚嫁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指的是男方的家人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古代中国,并非现代婚恋自由。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照古礼,男子长至十七八岁,家长就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温婉的女子与自家公子结为婚好,请媒人登门,一旦获得女方的应允,男方需要带着礼物去女方家中求婚。依照古礼,礼物通常为活的大雁,一是取大雁顺乎阴阳往来,二是因为大雁本性忠贞,一旦失其配偶,终身不再成双。

问名,这一步意思是男方家托媒人到女方家求来女子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做合婚的仪式。用两人的生辰八字和名字来判断两人婚姻的吉凶。如果两人八字相配自然欢欢喜喜继续进行婚礼,但是若八字不合,婚事自然也就告罄。

纳吉,也就是将两人合婚的结果通知对方。相当于现代意义的订婚。一般进入纳吉也就到了“小聘阶段”,男方要准备好礼物到女方家决定婚约,礼品由原来的活雁也逐渐演变成首饰,彩绸礼饼等。女方收下之后,就相当于确定了婚事,女孩子就是“有人家了”。

纳征,又叫做纳征、下彩礼、下定、行聘等,指的是完婚前男方家向女方送彩礼的复杂仪式,也是讲究最多的地方。彩礼的数量和品质,各地有自己的规定,主要视男方的家境贫富而定。在送礼之前,需要媒人与女方家多次商议,才能确定礼单。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的谐音,数目取双忌单,有“要得发不离八”之说。在古代行聘之时,男方家要准备礼书,放在红漆木盘上,伴着鼓乐声,列队前往女方家,女方家人要协助将礼品摆开,请女方亲友邻人观赏过目。收礼之后,女方家人也要回礼,多半时将礼品中的食物取一部分退还活着女家给男方准备衣服鞋袜等赠与男方。

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古代婚配讲求吉时吉日,请期就是指男方家人下聘礼之后,要选定婚期,并向女方征求意见的仪式。这项礼仪多半从简,大多数与纳征同时进行。

亲迎,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迎娶新娘的仪式。这一部分礼仪繁多,各式各样,各地也有约定俗成的惯例。在电视上常见的形式,多包括迎轿,下轿、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道程序。迎亲之时更要备下礼物,通常为活鹅一对、酒一坛、衣服衣料首饰、喜饼喜果干鲜各四盘,茶叶等。以取“三茶六礼”之意。

在古代婚礼中,茶礼是一项隆重的礼节。茶礼源于古人对茶树生长习性的认识,在古代,人们认为茶树一定要从种子萌芽成株,一旦长成不可移植,否则茶树即亡。这象征着至性不移,此情不渝。所以民间也用茶来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旧时的江南汉族地区流传的是“三茶礼”。这一般有两种说法,一个这三茶指的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另一说则是特质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象征着白头偕老,第二道莲子枣子,象征早生贵子,第三道为茶,意味着婚姻先苦后甜。三道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前两道茶一定要双手捧杯,深深作揖,杯子与嘴唇轻碰一下便收回,第三道茶才可以饮用。

总的来看,古代的“三茶六礼”多半以男方付给女方身价为主要特征,是礼教之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体现。现在虽然婚嫁也有一些传统和习俗的保留,但是已经脱离了嫁女儿等于卖女儿的形式。

凶年不动婚,结婚选吉日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结婚择吉日,自然是重中之重,关乎人未来的婚姻生活是否美满。

宜结婚的年份日子有:

1.双春年。指在年头及年尾有两个“立春”,即润正月。由于春有一年之始及开枝散叶的象征意义,为桃花朵朵开之兆,故宜嫁娶。

2.闰月。指该年在农历中有闰月,即共有十三个月份。由于“闰”有滋润、丰收之意,所以象征夫妻有爱情滋润,恩爱和睦。

3.翻开万年历,可通过看建除十二神等,寻找宜嫁娶的日子。

4.多选阳历月、日同数,阴历为双数的日子,但不宜选奇数日或质数的月、日。

不宜结婚的年份日子

1.寡年。指整年没有“立春”的日子,通常“双春”的下一年就是“寡年”。不过“寡年”亦有吉日,所以基本上寡年结婚也无不可。

2.节日不宜结婚。特别是过年、清明节、盂兰节、重阳节。过年喜气重,结婚会相冲;清明和盂兰阴气重,三月、七月不宜婚。

3.三娘煞月。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

4.新人及亲属的生日或祭日不宜结婚。

5.喜冲喜或丧冲喜。也就是一年内家中已经有婚事或是丧礼的时候,不宜结婚。

求子之法

在中国传宗接代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最大”。求子的方法在中国有很多,例如麒麟送子、偷物求子、和拜神求子等。

1.麒麟送子

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王充在《论衡。定贤》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

2.偷物求子

民间把迎灯灯头上挂的彩球视为吉祥物,认为无子嗣者若能得到彩球,就能怀孕生子。过去,求子的夫妇事先与灯头首商量好,晚上将灯迎到求子人家门口。求子人家先是祭拜灯头,放鞭炮送红包,给灯头挂红,趁机将一个彩球“偷”下来。求子人将“偷”来的彩球挂在床的“藉手门”上,这对夫妇就能生个“王男”。这户人家如真的生出个儿子,还要给灯头“敲馒头”,就是给所有迎灯人送每人一双大馒头,叫“王男馒头”。这是头彩球求子。

另外还有偷瓜求子。求子夫妇先串通几个亲朋好友,请他们去人家田地里偷个瓜送到自家来。偷的瓜以南瓜和冬瓜为佳,不宜偷别的瓜,南瓜谐音“男娃”,有送子之兆。别的瓜如西瓜谐音“死娃”,不吉利。偷瓜送子者将偷来的瓜描上眉画上眼,穿上童装,装扮成小男孩,再用竹椅抬着敲锣打鼓送到求子人家,放在床上。女主人伴着此瓜睡一夜,翌日清晨将此瓜煮熟吃下,以为自此可怀孕。

3.拜神求子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

民间传说中观音娘娘能给人送子,因此也叫送子观音。庙宇里送子观音的塑像怀里总抱着一个男婴。去求子的夫妇向观音娘娘跪拜许愿后,最好将那男婴的******趁无人时掐下来,并虔诚地用干净的手帕或毛巾包好带回家。据说如此一来,这对夫妇就能喜得贵子。

4.送子观音

民间俗语常说:“早生儿子旱享福”。在四川民间有“拴童子”的习俗。人们或向观音菩萨祈求,或向“送子娘娘”祈求。送子娘娘无专庙,但在许多庙内都设有专龛供奉。其塑像是位慈眉善目的妇女,双手捧着一个白胖胖的婴儿,周围簇拥着360个童子,寓每天向人间送一子之意。到庙中求子的妇女进香之后,跪在送子娘娘面前,虔诚地许愿祈祷,有的妇女还把红线拴在自己喜爱的“童子”的手腕上,据说这样不仅可以得子,而且生下的小孩会如该“童子”貌。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拴童子”。

诞生庆典礼俗

诞生的礼俗是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包含了父母亲友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古代的诞生礼俗繁杂。包括“三朝”、“十朝”、“满月”、“百日”和“周岁”等。总的来讲是从孩子出生前一直到孩子满一周岁进行。

1. 降生礼俗

新生儿的诞生为一个家庭增添了几分喜气,因此,婴儿一降生,父母就要到亲戚朋友处报喜。报喜就是婴儿初生的第一项礼仪活动。依照我国传统理念,生儿生女虽都为喜事,但是男子在古代是主要劳动力,传统中更是提倡男尊女卑,所以在报喜之时也因新生儿的性别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色。这样的传统从先秦之时,就有典可查,有“弄璋”、“弄瓦”之说,璋是指美玉,代表男孩,瓦则是土器,代表女孩。除了言语,更多的是用行动和礼物来表示,在湘西地区就有着提鸡报喜的习俗。产妇生产的当天,夫家要准备两斤酒、两斤肉、两斤糖和一只鸡,生产之后由女婿提着礼物到岳父家报喜。生儿生女从送的鸡的性别一看便知。

生孩子除了报喜之外,另一项礼俗就是在自家门口悬挂诞生的标志。这样既能够标示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也明确标示出男女,用象征物来寄托对新生儿的祝福。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象征物多半与生活习惯等相关,颇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生活在晋西北地区的人民,多用剪纸来作为标志贴在门外,生男孩就贴一对红纸剪成的葫芦,女孩是一对红纸剪成的梅花。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家,生男在门外悬挂弓箭,希望其以后能骑善射,生女挂红布条,象征吉祥。

2. 出生礼俗

在我国有些地方依然保存着传统的古礼,那就是种树。俗话说得好,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成材和成才在某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国有为刚出生的孩子种同龄树的传统。人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培育这些与孩子一同落地的纪念树。让小树伴着他们成长。

3. 满月礼

满月礼又称为弥月礼。就在小孩子出生满一个月举行的仪式。主要内容大多是外婆和舅舅带着小孩子在大街上走一走,一方面庆贺孩子满月,一方面庆贺产妇出月。到了满月这一天,通常都宾客满席,一般婴儿的女性长辈要准备好新生儿的衣物作为礼品。除此之外,还有剃胎发等习俗,许多地区的剃发礼是由婴儿的舅舅主持的。当然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风俗,如孩子的外婆送之类的。

4. 百岁礼

百这个字在中国的传统中是个重要的数字,它有圆满完全的寄托。因此在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一定要进行的就是百日礼。百日礼的礼品和满月礼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是百家衣、百家食、百家锁,等等。这些礼品大多是映衬长命富贵,百岁吉祥等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