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当当出尽了风头,叮叮心里痒痒的,也想找机会表现一番。正好这天邻居马大爷又拿了几张照片让叮叮鉴定。
“小尾巴,给你个表现的机会,你替大爷鉴别一下。”叮叮把这几张照片递给当当。
照片上的动物身体粗壮,头扁,长约60厘米,体表淡褐灰色,有黑色斑点。当当一看傻眼了,用求助的眼光看着叮叮。
叮叮悄悄启动“魔盒千机变”,魔盒变成一个超级无线送话器将资料传到当当耳朵里:“这是美洲鲵……”
美洲鲵也称阿勒格尼隐鳃鲵,分布于美国东部和中部俄亥俄河系水流湍急的大溪涧及其他溪涧中。体粗壮,长约60厘米,头扁,尾鳍宽,体侧有纵肤褶。多为淡褐灰色,带黑色斑点。成体用肺呼吸,但在头后两侧仍保存幼体阶段的鳃裂。主要呼吸方式为皮肤呼吸。躯干及四肢有许多明显的肉垂,在皮肤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美洲鲵昼伏石下,夜出捕食螯虾、小鱼、蠕虫及其他各种小动物。晚夏交配,体外受精。1~6月,雄性在溪流底部挖窝,雌性在窝内产卵,300~400个卵成串排列,由雄性守护10~12周后孵化。
两栖鲵,有尾目,两栖鲵科;共3种,产于北美洲;永久性童体形,终身有鳃或有鳃裂;体内受精,最长达1米以上;尾短;有较多的幼态性状;眼小,无眼睑,有1对鳃孔,犁骨齿保持幼期状态;椎体双凹型;四肢极细弱而短小。
两栖鲵科多生活在低凹沼泽地、池塘或浅水沟内,几乎完全水栖。它白天隐匿在水生植物、动物外壳内或其他隐蔽物处,黄昏后较为活跃,常将头部和前躯从隐蔽处伸出,乘机猎取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小鱼、蛙和蛇等为食;在闷热的雨天,白天也偶尔到湿地上活动;当温度下降到5℃以下时,则不离隐蔽处,并停止觅食。1~5月在水中配对。卵产在低凹处的树根、倒木或潮湿的地方,大约有150~350粒。卵在水中发育,雌鲵有护卵习性。幼鲵全长可达60~75毫米,尾长约10毫米,有外鳃和四肢。借雨水的冲刷或雨后水位的升高而进入水中。雌鲵第四年达性成熟。人工饲养可存活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