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学习折磨你
36452400000013

第13章 学习与快乐的双赢(1)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探寻真理的原动力,它可以使人产生无穷的力量,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展开创造性的工作。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只有不断地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创造兴趣,才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优秀。

哈佛教授、著名的哲学家诺齐克中学的时候就对哲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从此便痴迷于哲学的学习,他将主流的哲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探讨自由社会的重大理论和问题,极其成功地实现了学术探讨与政治关怀的有机结合,最终成为了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天生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有一次,一位演员病了,剧院的老板就让他去替补,莎士比亚乐坏了,因为有强烈的兴趣,他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之前的演员还好。演了一段时间的戏,莎士比亚便开始尝试写剧本,这些剧本上演后非常受观众欢迎,他也从此开始了戏剧文学的创作生涯,终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兴趣能够使我们加深记忆,好记忆又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对某个学科厌烦,必定降低记忆力,以致学习受挫,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一定也是善于培养兴趣的人。

缺少兴趣的同学,学习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哈佛心理学专家调查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他这门课的成绩一般都不会很好。不仅如此,缺乏兴趣的同学,往往也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只有那些拥有强烈学习兴趣的人,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不断地探索,最终走向成功。

兴趣使诺齐克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着哲学问题;使罗蒙诺索夫以白干40天活的代价换一本算术书;使舍勒去亲自品尝氢氰酸;使列文虎克为发明显微镜而整整磨了10年的玻璃片;使发明柯达照相机的伊斯曼全心扑在研究上而忘记与女朋友约会,后来终身未娶……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兴趣的巨大魅力。

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饥似渴、勤勤恳恳地去读书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聚精会神地钻研,时时刻刻去思考。如此,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取得成功;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相反,如果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那么自己也必将成为一个庸人。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人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

青少年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有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林语堂曾表示“苦学”二字是骗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荒谬绝伦的。他说:“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他坚持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值得尊重和令人妒忌的享受。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某种义务,而是“意兴来时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要读得有完全的乐趣”,“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才能有“读书人之议论风采”。

有趣的学习等于有效的学习

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兴趣不仅是成功的基石,更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者失去了兴趣,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再也无法体会飞翔的乐趣,而只能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要想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必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用兴趣推动自己有效地学习。

毕业于哈佛的著名汉学家史华兹对有趣地学习做了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有趣的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题等,也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且他更提到“有效的学习,才是有趣的学习”的说法。

不少学生问过史华兹:“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自己觉得有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们听完后只是笑笑,并不觉得教授在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史华兹认为,有趣的学习就是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悦、学有所用的学习。

难道学习真的有趣吗?史华兹说,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们对学校充满向往、好奇,他们相信学习一定比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更有意思。可是当他们步入学校不久,便会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读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乐趣。

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在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没有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任何有悖于此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分数来说明一切,即使得高分的人是个呆头呆脑、不通人情世故的学生。所以,史华兹强烈地建议:“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

当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大脑皮层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和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会饶有趣味,效率很高。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动力。

如果你满怀兴趣地去学习,那么你会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自由地翱翔,你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对新奇事物保持一种开放心态

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有在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现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是铸就成功和杰出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好奇心才能产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动力。很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诀都在于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心。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的奠基者、教育家、科学活动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在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就是因为他永远都对未知的领域感到好奇。

贝时璋出生在农村,人很老实,很少出门,但是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3岁时,被爸爸带到祠堂里去祭拜祖宗。祠堂门口石狮子嘴里的圆球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这圆球既能滚动,又不掉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开始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经常琢磨着这些“奇异的事情”。

后来,他爸爸带着他到上海。一路上,贝时璋看到了以前从未看过的“新奇”。他看见了拉纤人,看见了船老大把橹摇得飞快,看到了乡下从未有过的轮船,还有船舱里的灯居然没有灯油……贝时璋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为什么”使得他对这些东西更加好奇。

到了上海后,贝时璋对看到的一些事情更感“稀奇古怪”了:上海的黄包车是人在前面拉,而家乡的独木车却是人在后面推;上海商店橱窗里有自己会转动的“洋模特”,家乡的那些玩具既简陋又不会自己转动;上海的灯按一下“扳头”就会亮,而家乡的灯不仅要加煤油,还要用火点着才能亮……

短短的上海之行,使得贝时璋大开眼界,同时,也引发了贝时璋心中无限的遐想,勾起了他琢磨这些奇异现象的冲动。

贝时璋上学后,变得更加有好奇心起来,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把看到和想到的,统统记下来,然后利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自己以前感兴趣、但又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虽然,当时主要学习的是传统的文史知识,古诗词比较多,但是,好奇的贝时璋仍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凭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不仅学到了不少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对蛋白质的生命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启了他研究生物的大门,为以后取得辉煌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奇是创造的基础和动力。只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发明的机会。

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时,他就会充满兴趣地去研究。他就会变得愉快,精神放松,使大脑高度兴奋。他的创造性就会得到高度发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里,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很难的。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成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一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直缺乏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再加上父母对我们的好奇心的管制和干预,使得我们很多人都技能单一、反应迟钝,遇到了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手足无措。

所以,我们要永葆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不断去寻找想知道的答案,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不断进步。

趣味记忆不烦恼

很多人一提到背诵就两腿发抖,“记不住”成了学生们学习时很难跨越的一个障碍。的确,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书本练习题就已经头脑发胀了,这时再去背诵和记忆,大概谁都没有心情了吧!何况,枯燥的课文,排着队的公式,那么多怎么记得下来?想快速有效地记就更难能了!

其实,只要稍稍动动脑筋,这个大难题就可以解决了。

比如地理课就有很多“地理知识记忆法”:

1.歌谣记忆。在《中国地理》中,许多知识都可编成歌谣来记忆。例如,中国政区首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再如中国沿海的14个开放港口城市,从北到南的顺序可记为:

大、秦、天、烟、青;

连云、南、上、宁;

温、福、广、湛、北。

分别代表: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人口在400万以上的9个少数民族可记为:满、回、苗、彝、藏、土家、蒙、维、壮。中国的山和河流,也都可编成歌谣来加强记忆。

2.趣味记忆。地理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如把《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与旅游结合起来,有极大的兴趣。在《中国铁路》一节中,可用游戏来完成这一兴趣记忆。把每一组定为一个旅游团,完成一条旅游路线。试举一组同学的路线:

甲:我乘火车呼市发,要去北京天安门;

乙:北京站,我上车,去参观济南趵突泉;

丙:济南站,我出发,来到上海外滩上;

丁:上海站,我出发,要到杭州钱塘江;

……

有游戏中,自己选择去向,后边的同学跟着延续下去,做接力旅游。这种记忆形式我们可在闲遐时间随便玩,是一种良好的记忆方法。

3.模仿记忆。地理知识中有许多内容要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时间。单靠想象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模仿后再记则容易得多。如《地球的运动》一节中,辅导学生做“三球运动”的演示。你可以与你的好朋友分别充当太阳、地球、月球做旋转运动,其它同学在旁观察、分析各球的运动轨迹与有关现象。在这个模仿中,“地球”要记住自己绕太阳转一圈用了365日5小时48分46秒,自己自转一圈即360°,需时间23小时56分4秒,“月球”要记住自己绕地球一圈用29天半。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就会被清楚地记下来。

4.谐音记忆。将记忆内容编制成另一句与之发音相似的话来帮助记忆,其特点是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变的诙谐幽默,记忆深刻。例如在美洲的物产时,我们想像:“中美州各国都有咖啡馆,服务员一律是男士,都围着一条沙质地的领带,人们称他们‘围、沙、哥’。”其实是记忆取了3个咖啡生产国家的名称谐音,即代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这样,就非常容易地记住了,又可以想像:中美洲有一种鸟,红红的嘴,每天吃香蕉,会学说话,象内蒙古的八哥鸟。人称“红、八、哥”。其实是洪都拉斯、巴拿马、哥斯达黎加是产香蕉国。

是不是觉得很有趣?事实证明,这样的记忆轻松而高效,而且不光是地理,其他功课也可以采取这些记忆方法。事实证明,如果能够掌握一套正确的记忆方法,就能够提高记忆力,使你轻轻松松地记住你想要记住的一切知识。所以,不要让记忆继续成为自己的烦恼,与其埋怨自己的记忆力差,不如认真地去总结一套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