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36462400000057

第57章 你能不能赚大钱:理财中的经济学诡计(6)

中国政府也一再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但对索罗斯来说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索罗斯听到的“坏”消息还远不止这些。1997年7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包括中国内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会议发表声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彼此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货币投机力量。这使索罗斯感到投机港币赚大钱的希望落空,只得悻悻而归。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索罗斯的旗舰量子基金8月31日(是日,美股大跌五百多点),一天输掉5亿美元,整个8月输掉近10亿美元。

……

此外他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也亏损了20亿美元,在欧元上汇价上也损失了10亿美元。2000年,索罗斯因投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而大受打击,并认为自己年逾花甲,不再适应金融风暴中的惊涛骇浪,果断宣布关闭量子基金,从此退出了他长达三十余年的高风险投资事业。

即使是这样一位天才的投资者,索罗斯仍然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并且黯然神伤地退出了资本投资领域。在暗流汹涌的资本市场,没有人注定不会沉船,资本投资不是波澜不惊的。

为什么在熊市时没有带头大哥

2009年6月,有位股民把中国一位著名的股评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元,理由是因为听信了股评家收费博客中对股市走向的预言,他在短短一个月内赔了十多万元。

世界顶级炒股大师巴菲特说过:要预测股市走向,跟预测一只鸟从一棵树上起飞后要落到哪棵树的哪根枝条一样困难。另一位投资大师索罗斯也说:上帝也无法预测股市。股市是亿万股民参与的市场,有亿万个操作思路,任何个人都难测到全体的操作动向将导致的市场异动。所谓股评,很多都是正确的废话。看似正确,但是也没用。在股市中,什么样的专家言论你都可以去听,但是,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在股市的海洋里,无数股民希望跟着“股神”们慢慢实现自己的暴富梦想。有了“股神”,炒股才有希望,股民曾涛介绍,大家之所以相信“股神”,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暴富梦想。由于中国股市很年轻,中国股民心态极不成熟,总幻想着“一夜暴富”,所以很多“大师”才有可乘之机。其实美国的大师级人物巴菲特平均每年的业绩增长只有22%,格罗斯的年利润只有10%。

在股民的眼中,价值投资、技术分析都一无是处,只有跟着自己的“股神”炒才能够赚钱。跟着“股神”炒赚钱不用愁。买啥啥涨,还不是涨一点,而是连着涨停,这就是“股神”曾经的风范。“股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遍布大街小巷,各个证券交易大厅内包括网上,都有股民们公认的“股神”。

2007年“5·30”以后,“股神”们都像提前约好了一样,集体消失了。在股民最无助的时候,众“股神”们集体蒸发了。

在网上拼命荐股的“股神”们也集体消失了,连带头大哥也关闭了博客了,论坛、QQ群每天也是静悄悄的,以往热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不少股民还一厢情愿地发着帖子央求“股神”快点归来,但是已经消失的“股神”们在大跌之中,从未露过脸。

在上午刚开始跌的时候拼命补仓,谁知道下午股票一个个都打在了跌停的位置上。由于深信“股神”,大家都坚信,跌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股神”推荐的股票会涨起来。谁知道,不但没有大涨,“股神”推荐的股票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跌停板。而这段时间,“股神”一直都没有出现。由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所以大家也无法找到他,只是不停地有股民抱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不在了,是不是歪的哟。”

大盘连续五日上涨,让不少股民感觉到,大盘的牛气又回来了。跟着牛气一起回来的,还有众“股神”们。曾经退隐江湖的他们,又开始活跃在江湖上,为股民们“谋财”,大举推荐股票。一直崇拜的杨“股神”也回来了,但是,经历过大跌,许多股民都改变了对“股神”的看法,转做价值投资而不轻易地追买消息票了。当股民们质问为什么“股神”在大跌时消失时,那位杨“股神”只是说了句:“股市也需要休息。”他依旧向股民们推荐股票,只是追买的人比以前少多了。

和杨“股神”一样,各大论坛和QQ群的“股神”们也回来了。荐股成了他们重披战甲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冷清几天的论坛和QQ群又热闹了起来。“买某某股票,要大涨”、“近期可关注某某股票”之类的话语又开始在网络中流传,但是曾经被浇灭梦想的股民们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牛市是一个造就“股神”的时代,在股市如日中天的时候,到处都有“股神”为股民们大荐股票,大胆预测。但在大跌之时,“股神”一度消失,在股民最需要帮助时,没有人出来为股民们指明方向。

所谓的预测只是“股神”的谎言。近年来,许多表现神奇的股评人纷纷落马,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表面上是给散户荐股,实际上是“庄托”。业内人士说,这些“庄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推荐的个股通常会在当时异常放量,并在其后的一到两个交易日制造出阶段性高点。随后,该股会一路下跌。

股神一贯的操作手法是,先推荐几个成长性较好的股票,让听消息的股民们小赚一笔。然后,他们立即会转变成庄托的身份,大力推荐某一股票,目的就是让对他们深信不疑的散户跑去接股,只要吸引了一定的量,庄家就会在高位全身而退,让散户们流血。所以,这一类的股票,往往会在推荐的第二天高开低走,庄家在高位出货,接招的散户就被全线套牢。

如果股民需要参考荐股,最好是看传统媒体的建议,比网络荐股可靠得多。对于炒股博客,股民们最好只当其是参考意见,个股风险应该根据市场表现综合来评判,以控制风险为第一要义。特别是个股在高位放量时,应尽量不碰它。毕竟,个股在高位放量,其向下跳水的概率远大于再向上冲刺的概率。捂紧钱包,让庄家和“股托”表演去吧。

2000年前后红极一时的股评人赵笑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起初,他在各大报刊的荐股比赛中频频夺冠,尤其是在《上海证券报》举办的“南北夺擂”模拟实战中,他因创造了累计收益率2000%的战绩名声大噪,人称“中国荐股第一人”。

2000年7月22日,赵笑云开始在各大媒体大肆推荐青山纸业。然而,这只股票却在大量买家进入之后一路下跌,较高的换手率表明资金出逃的迹象十分明显。一时间,大批股民被套牢,舆论哗然。2002年,赵笑云未能通过证监会关于证券咨询的年检,最后出走英国“留学”,至今未归。

股市上很多被奉为“股神”的人,貌似有着各种传奇经历。但实际上,都是他们杜撰的故事。等他在股市中走红后,他的身后就有成千上万的散户崇拜者,赚钱心切的机构也会不惜重金请他们操盘。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是不会预测股市并向股民推荐股票的,他不仅不会向股民荐股,还告诫人们:永远不要试图预测市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准确预测股市的走向。并且告诉人们,既然我们无法预测股市,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放弃预测股市,寻找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坚持炒股的根本核心:股价是不可能被预测到的,但是公司的价值是可以预测的,股市想挣钱只能投资不能投机。因而,准备当面聆听巴菲特教诲的人不会指望他推荐具体的股票来投机获利,而只是想听一个高级投资讲座,为自己投资提供参考与借鉴。

为什么股市最大的笨蛋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20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日后能专注于学术研究,免受金钱的困扰,曾拼命外出讲课赚取课时费。凯恩斯当时被人称为“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他什么课都讲,包括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证券投资等。

然而,仅仅依靠讲课赚钱,显然是不够的。1919年8月,凯恩斯借了几千英镑开始进行远期外汇的投机买卖。过了4个月,他净赚了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10年课的收入。凯恩斯发现了投机买卖的“暴利”,他开始“沉迷”其中。投机生意赚钱容易,赔钱也快。在刚刚赚了10年讲课收入后的3个月时间里,凯恩斯又连本带利亏了个精光。

投机和赌博具有一样的特征:赢了想赢更多,输了要再赢回来。尽管输得血本无归,凯恩斯仍不放弃,他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凯恩斯后来几乎把期货品种全部做了一遍,而且开始涉足股票。

直到1937年,凯恩斯宣布“金盆洗手”时,他已经积攒了一笔巨大的经济财富。同时,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不断的投机买卖和股市沉浮中,还总结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最大笨蛋理论。

凯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论,又称为博傻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可以完全不顾物品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会愿意花高价买下,因为人们总是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出现,他会花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中将物品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赢利就不是问题。当然,如果找不到愿意出更高价格的“笨蛋”把物品买走,那最终拥有物品的人就是“最大的笨蛋”。

“博傻理论”揭示了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而股市真是这一理论的最好体现场所。

在股市中,“博傻”是指在高价位买进股票,等行情上涨到有利可图时迅速卖出。这种操作策略,又被称为“傻瓜赢傻瓜”。从理论上讲博傻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认为“高价之上还有高价,低价之下还有低价”。游戏规则也很简单,就像击鼓传花,只要不在鼓声停下的时候拿到花都会“有利可图”。所有投身股市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大的笨蛋”,但事情却不并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即使拥有非凡的智慧也难免成为“最大的笨蛋”。

1720年,英国股市非常“疯狂”。在一轮股票投机狂潮中,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人出资创建了一家小公司,自始至终大家都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不过,公司在认购股权时,近千名投资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疯狂抢购。

没有人清楚自己能从公司中获利多少,而是期望有更大的笨蛋出现。股票价格上涨,自己就能赚钱。面对如此疯狂的投资热潮,伟大的牛顿也参与了进来。很不幸,牛顿最终成为“最大的笨蛋”之一。面对尴尬境遇,牛顿不得不感叹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性的疯狂实在难以估测。”

17世纪的时候,郁金香在荷兰的价钱和黄金等值,当时有一种名贵的郁金香,由于病态的寄生虫原因价格高得离谱。很多人清楚,郁金香球茎的价值并没有市场价格那么高。但面对高涨的市场行情,没人愿意放手。人们已经失去了理性,疯狂地购买郁金香的球茎,然后以更高的价格抛售。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买到郁金香球茎的那个“笨蛋”,郁金香的价格也在不断地攀升。

到1636年前后,拥有郁金香的“最大笨蛋”们终于出现,郁金香的价格开始崩溃,很多人倾家荡产。荷兰因此爆发了一场金融风暴,引起荷兰大范围的经济萧条,甚至被迫退出世界强国的竞争。

2006年-2007年的中国股市也出现过同样火爆的情况,沪指从2000点开始,一直不断攀升。当看到众多投身股市的人腰包鼓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着自己也应该来分一杯羹。于是乎,全国男女老少一拥而上,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股市中,人人都想着赚个“盆满钵盈”。

经济学始终是围绕着“供需”二字,“供需”调节着经济,不会有永远的暴利,也不会有永远的优势行业。社会的报酬水平总是会朝着一个均衡发展的方向转移,股市也不例外,更不可能例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股市在大涨到6000点后,很多人开始成为“最大的笨蛋”。

其实,老百姓也懂得这个道理。即使在全民炒股的热潮下,随便到证券市场上去拉一个人问下,他保证也不会相信股市会永远的这么繁荣下去。但假如再问一下人们会不会继续炒股,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肯定继续炒!

一方面明知道这免费的午餐吃的并不会永远顺心,很有可能会被噎着;另一方面却还要拼命地吃,原因何在?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在“博傻”:在股市牛市的泡沫中,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傻瓜就成。

所有人似乎都看到股市照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吃亏的只能是“最后一个人”。于是大家都想着“博傻”,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大的笨蛋”。

结果如何?2007年5月30日,沪指开始了一路狂跌,众多股民被套牢。众人心态的失衡,最终让自己成为“最大的笨蛋”。

为什么说炒股赌智慧而不是赌运气

几年以前,美国加州一名华裔妇女买彩票中了头奖,赢得8900万美元奖金,创下加州彩票历史上个人得奖金额最高纪录。当消息传开之后,一时之间很多人跃跃欲试,纷纷去买彩票,彩票公司因此而大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