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唐藩镇论》,指陈地形,悉合理势云。其咯血也,以哭殇弟故,天性孝友,无纤毫忤色。其卒也,拔贡哭之恸曰:“吾不欲生矣。”余尝得《多识录》读之,考证精核,体例严明,童年得此尤难也。其论荆轲云:“昔燕太子丹愤强秦之蚕食,且恐及于燕邦,于是遣荆轲刺秦王,不克被杀。《纲目》书之曰盗。呜呼!此亦忠臣义士之所为,特未成其事耳,乌得以盗称之哉?夫以秦王之暴,人咸思剸之,刃而食其肉。苟荆轲得成其事,将天下诸侯必且有畔秦而合纵者,虽燕国之祚未必不少延,不意终不能成,而燕遂以灭。悲夫,矧复书盗,而重以挫英雄之志哉!夫轲之事与张良博浪沙之事何异?《纲目》不书盗,诚以张良报仇于既亡之后,其志易知,荆轲行之于未亡之前,其志难见也。然其为报仇一也,此可谓不曲谅人心者矣。虽然,燕丹非知道者也。既知秦之强而不能修德,合纵以自存,徒欲报其私忿,快心于一剑之任,其术固已疏矣。而轲也特感其厚意,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其死亦非合于道者也。是以燕丹、荆轲所为,但取其心而不取其事可也,必欲书之以盗,则是助秦而重其罪也。”亦可谓持平之论矣。其所论说多类此。
经书自宋以前无梓本,传写易讹,故立石经以订正之,为长久计也。尝考历代所刊其书石之人、刻经之数、隶篆真草之迹,误于晋人[1][1]“误于晋人”,《辛巳丛编》本作“详于昔人”。之著录,见于近今之摹拓历历可指者,自汉迄宋,凡六刻而已。一则汉之熹平也,书之者为蔡邕、杨赐等。经凡七:《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经》、《公羊传》、《论语》,书以八分。二则魏之正始也,书之者为嵇康[2][2]“嵇康”,《辛巳丛编》本作“稽康”。等。经凡二:《尚书》、《春秋左氏传》,书以古文、篆、隶三体。三则唐之开成也,书之者郑覃、张参等。经凡十二:《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书以真楷。四则蜀之广政也。经凡十三:《易》、《书》、《诗》、《孝经》、《尔雅》、三礼、《论语》,则蜀之毋昭裔、张德钧等所书。其三传、《孟子》,则宋之田况、席益补立,俱书以真楷,晁公武复附以《古文尚书》。五则宋之嘉祐也。经数不可考,《论语》则仁宗御书,《易》、《书》、《诗》、《春秋》、《礼记》则杨南仲所书,俱真、篆二体。六则宋之绍兴也。经凡七,皆高宗御书。《易》、《书》、《诗》、《左传》全帙,《礼记》则节书,《儒行》、《经解》、《学记》、《大学》、《中庸》五篇皆小楷,《论语》、《孟子》则书以章草。其余如北魏之神龟则未刻而中寝,晋之裴頠、唐之天宝、金之太学则徒有其说而无石刻之传流,大约为之而未成者。宋吴郡之石刻则取御书而翻之,元汴梁之石刻则以前代所有而修之,皆不足当刊刻之数也。更如唐宋之御书《孝经》及诸家所书之《易经》、《大学》等,此又一支一节之散布,并无当于石经之名者也。
庄秀才名关和,字有钧,一字酉君。少聪颕,年十二三即善骑,能释辔驰骤。十五攻举子业,继而穷经。采汉唐以来诸家,断以己意,著《诗说》。又从事《尚书》,以为《尧典》授时,非深通星历家言不能得其旨;《禹贡》治水,非深谙水土之性不能师其意。于是治《天官书》及中西算法,博览河渠舆地诸书,旁究风角占验之术。久之,怃然曰:“象数绝学,苟无师承,勿能进也。”遂辍书,未竟其业。省试屡荐不售,遂出游。以弟文和官广东罗定州,尝游粤。又以族子振观察河北,延主怀山讲席。观察没,秀才亦归。嘉庆二十三年九月一日卒,春秋六十有九。所著《诗说》四卷,《古本大学讲义》一卷,《中庸讲义》一卷,《双州杂记》一卷,诗文若干卷。
《春秋》上律天时,具四时,正闰余,备晦朔,谨薄蚀。治历者求千载之日,至恒推策而稽之。然时世广远,书策讹缺,往往或合或不合,至于穷经之士但循其年月,考次前后,足以除颠倒,祛复重,足矣。而好学者亦复旁诹畴人以求其通,此实事求是之谊也。然治历者不能尽求其合,治经者亦不必过求其通。则以课历之疎密,释经之精粗,义固不在是。《晋书·律历志》云:“汉末,宋仲子集七历以考《春秋》。”今其书已亡。所谓“七历”者,盖即《开元占经》所载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加汉之“三统”为七术也。杜预作《春秋长历》而实不谙历法,徒依经传甲子推移前后,遂有比年置闰,一年再闰,旷数岁无闰之讹。
[1]清人卢文绍作有“春秋长历书后”,载《抱经堂文集》卷十二,可参考。按,此节文字录自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三《薛约斋春秋经传朔闰表序》,可参考。
[2]清人杨椿作有“春秋大事表序”、程晋芳作有“书春秋大事表后”、叶玉淳作有“答顾复初先生书三篇论春秋大事表”,分载《孟邻堂文钞》卷五、《勉行堂文集》卷四、《湖海文传》卷四十,可参考。按,此节文字录自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三《薛约斋春秋经传朔闰表序》,可参考。
[3]原名《春秋经传朔闰表》。
[4]《清史稿·艺文志》作《春秋朔闰异同考》。
不足凭也。北周甄鸾著《五经算术》,以周术推春秋历法,略举数端,曾不赅遍。晋姜岌、唐一行、元郭守敬则各推春秋以自课所定之历,又在七术之外者。
国朝经学、算学,远迈前代,为此学者约有六家。其一则陈氏泗源也,亦著《春秋长历》,所用古历即七术之殷历,大旨谓日食为考应之原,但食朔日名推验相合,则其余疏失可以不问,专以纠正杜氏,于置闰及月之大小,反复推校,意亦主于课历。[1]二则顾氏震沧也,所著《春秋大事表》,有“朔闰”一门及《长历拾遗》,亦如杜氏不谙历算,徒积累日月而已。[2]三则姚文僖尚书也,所著《邃雅堂学古录》,亦有《春秋朔闰表》[3],自以为用《颛顼历》,推策其实,即殷历也。又不能守一家之法,而仍依违出入于杜氏,名规杜失而乖舛弥甚。四则罗氏茗香也,著有《春秋朔闰异同》[4],遍列七历,条其异同,以补宋仲子之书之亡。其言《春秋》经传之文,或一事异时,或一事异月,或一事同日异月,或一事日月并异,或一事两见于《传》而日月互异,或时日虽具而脱月名,或日月初无异名,及参以上下之月推勘远近而不得其日,且有别本异文。如成十八年“辛巳”,《正义》曰“服虔作辛未”[5]之类,盖以时阅二千年,书非金石,辗转流写,岂无失误!《正义》谓“史文先阙,而仲尼不改;或仲尼备文而后人脱误[6]”,诚有然也。盖生数千载之后而考数千载以上之日月异同,可得而言也,是非不可得而知也,则亦存其可知者焉耳。可谓笃学而孱守之者欤。五则薛氏雯博也,著有《春秋经朔表》,以五经算术之法,备推章蔀元余闰余中气及每月大小余而列之。
[5]《正义》原文作“服虔本作辛未”。
[6]《正义》原文作“或史文先阙,仲尼不改;或仲尼具文在后始阙”。
备检核也。二百四十二年,依年排次,省积算也。其日食则旁采一行、郭守敬所测而稽之,考得失也。经传中干支有合、有不合则一一著之,而不加拟议、阙疑也。书凡四卷,李申耆序之,以为绝《长历》之迷惑,揽诸家之指要,于以方舟初学拥彗,遗经拾遗补萟之雅,庶无憾焉。六则范氏景福也,著有《春秋上律表》,本名《春秋朔闰日食表》,后请序于阮文达公[1][1]《辛巳丛编》本“阮文达公”后有“公为之”三字。易今名,并属焦里堂代为序之。
江都焦里堂孝廉之子名廷琥,字虎玉,读书颇具慧心,能传家学。年十四,随里堂至杭州,时阮文达督学浙江,校士以天文算术别为一科,里堂襄校,虎玉知平圆三角之法,尝步筹推算以验得数百不失一云。《定香亭笔谈》详言之。虎玉所著有《诗录》[2][2]指《密梅花馆诗录》。
[3]指《密梅花馆文录》。
[4]焦书原刊本题《雕菰集》。一卷,《文录》[3]一卷,附刊《雕菰楼集》[4]后。《文录》中说经甚多,兹酌录之。其“仇逵同韵说”曰:“《焦氏笔乘》云‘《兔罝》仇与逵同韵’,盖‘逵’古一音‘求’。王粲《从军诗》‘鸡鸣达四境,黍稷盈田畴。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馗’即‘逵’,九交之道也。阎百诗以‘逵’虽亦作‘馗’,不比‘馗’有二音,‘逵’止音‘葵’,经文未尝作‘馗’,岂容读入尤韵?琥案:《笔乘》之说是也。《说文》‘馗,九达道也。’重文,‘逵’或从‘坴’从‘辵’,《说文》别无‘逵‘字而入‘馗’下,明‘逵’、‘馗’本一字也。《三国志》注引《三苍》云‘馗古逵字’,《尔雅》、《释文》引《字林》云‘馗与逵同’,皆与《说文》合。又《文选·芜城赋注》引《韩诗》作中馗,《外传》云‘九交之道’,阎氏谓经文未尝作‘馗’,而以‘逵’、‘馗’为二字,不知《韩诗》正作‘馗’也。《易》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宋儒改‘陆’作‘逵’,解作‘云路’。朱子伸其说谓‘逵、仪同韵’,然‘路’字加‘云’,起于词章家。考之《尔雅》以及《说文》诸释字书,无此训也。”
其“以此毒天下”说曰:“《师·彖传》‘以此毒天下’,王弼训‘毒’为‘役’,马融训‘毒’为‘治’,干宝训‘毒’为‘荼苦’,以《易》象求之,干宝之说是也。‘毒’之训‘役’,无所证。《庄子·人间世》‘无门无毒’,《释文》云‘治与马注同’,然考诸训诂,《广雅》训‘毒’为‘恚’,又训‘毒’为‘安’,《说文》训‘毒’为‘厚’,于《易》象皆无所取。按虞翻《噬嗑》六三注云‘坎为毒’,《师》下卦为坎,坎险为二,与五相应则顺,故虽五刑之用斩肌刺体,六军之锋残破城邑而民亦从之。毒即坎象为行险,从即坤道为顺,与上文行险而顺正是一贯。以三说准之,干说为长。惠氏从虞氏以坎为毒,又引马《传》训‘毒’为‘治’。然《说卦》‘坎为多眚’,毒即眚,非取于治也。《仲氏易》从‘荼苦’之训,而未释其为坎象,则于干说终无所发明耳。”
钟君保岐,名怀,扬州甘泉县人。先世业贾,至君而贫。君乐道知命,不以贫贱自损。其性情虽饘粥不继,不废啸歌。好著书而不与世争名,故世罕知者。未弱冠,补县学生。应省试十三次,屡经困踬,君惟自讼,不知怨尤。嘉庆甲子,诸城刘侍郎督学江苏,重君学行,举优贡生,明年卒,春秋四十有五。所著凡十三种:曰《春秋考异》,论三传也;曰《说书》,解《尚书》也;曰《区别录》,考订《毛诗》之草木虫鱼也;曰《论语考古》,发《鲁论》之疑滞也;曰《祭法解》,覈古祀典也;曰《周官识小》,经纬诸职而类释之也;曰《读选类述》[1][1]此引焦循《雕菰集》卷二十二《甘泉优贡生钟君墓志铭》文,“《读选类述》”作“《读选杂述》”,《辛巳丛编》本同。,补《文选》注之不及也;曰《兴艺塾问答》,与子弟门人辈讲说之所录也;曰《汉儒考》,表两汉经师也;曰《兴塾笔记》、曰《菣厓考古录》,杂论经籍之说也。菣厓,君别字也。曰《觉菴日记》,甲寅、乙卯间记日所行之事也;日《筠心馆集》,诗古文词也。
《诗益》二十卷,金坛刘子彦征君著。征君,名始兴。尝应乾隆博学鸿词科,孙文定公所荐也。此书为“诗本传”八、“诗次问”二、“诗次补言”一、“诗表”二、“总辨”一、“杂辨”六,其发前人所未发者,为“诗次问”及“诗次补言”。其说《小雅》、《大雅》,谓自文王至宣王为大,自宣王至幽王为小。而以《鹿鸣》二十二诗间之,大言其盛,小言其衰。以小先大[1][1]“以小先大”,《辛巳丛编》本作“政有小大”,与《诗·大序》“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合。,实以小继大。按而核之,确不可易,盖可信也。惟辨《小序》有未当处,则失之。
顾君小谢,名凤毛,字超宗,小谢别字也,扬州兴化县人。父九苞以通经名儒,中乾隆辛丑科进士,卒于天津。超宗少聪俊,襁褓中,祖母任口授唐诗,率能成诵。十一岁,能解说经书,尝作天文地理、礼乐国玺诸论,和鲍参军《行路难诗》,时人奇之。年十八,应童子试,解《毛诗》“吁嗟乎驺虞”,反复数千言,补儒学生。甲辰,南巡召试,钦取二等。自后披索经史,每夜寤,默诵日所读书,或不记忆,必起然烛熟之乃已。不好世俗名,凡酬和诗词拒之不应,有所得不示人。然问之者,随举一事一物皆能溯其源流及其说之异同,历历辨之无遗漏。当是时,大江南北经学竞起,钩深索隐,各自树立。超宗于笺注义疏,不为异同,惟以强记博览,坚守先儒之学。然间有论断,未尝不精覈简要,厌服众心,年二十七卒。时甫中副榜贡生,传闻闱中本拟前列第四人,以对策诋王肃及伪孔安国《书传》而抑之,亦命也夫。超宗本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教授塘,撰有《楚词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皆得钱君之指。又撰《毛诗集解》、《童子求雨考》[2][2]《清史稿·顾凤毛传》、《汉学师承记·顾凤毛传》均作“《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俱未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