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经学博采录
36471800000026

第26章 卷五(4)

林树蕃(1749—1776),字于宣,号香海,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授编修。以少年高第出典浙江乡试。还京,未几卒。著有《南陔诗集》。

林一桂,字则枝,号钝村,福建侯官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永安教谕。精三《礼》,于《周官》用力尤勤。著有《读周礼私记》。

郑天鋂,一作天籙,字有桐,闽县玉田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授直隶州判。工诗,著有《垂露斋诗稿》等。

萨玉衡,字蔥如,号檀河,闽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洵阳知县等。著有《小檀弓》、《经史汇考四部录订正》、《全闽诗话》、《白华楼诗钞》等。

萨雁门,指元萨都剌(1308—?),亦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元泰定四年(1327),历官闽海廉防知事,河北廉防经历等。工诗词,长于抒情。著有《雁门集》、《天锡词》。

梅邨,指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署鹿樵生、灌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清初著名诗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清初为国子监祭酒,以母丧告假归里。其诗尤擅歌行,如《圆圆曲》、《鸳湖曲》等委婉含蓄,沈著痛快。著有《梅村集》。

万世美,福建甄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

王捷南,字怀佩,江苏兴化人。陈寿祺弟子,道光间参与编修《福建通志》。著有《闽中沿革表》。

何治运(1775—1821),字志贤,号岐海,福建闽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洽闻强识,笃志汉学。阮元出任广东学政时,曾聘其助纂《广东通志》。著有《公羊精义》、《论语解诂》、《孟子通义》、《东越志》、《太玄经补注》等。

陈金城(1802—1852),字殿臣,号念庭,福建惠安人。曾任连城县学训导、古田县教谕、刑部南司主事。道光二年(1822)举人。著有《福州团练纪事》、《怡怡堂文集》、《杞忧私记》、《陈念庭文稿》。

严杰(1763—1843),字厚民,号鸥盟,浙江钱塘人。监生。潜心研究经学。曾助阮元编纂《经籍籑诂》及《皇清经解》。著有《经义丛抄》、《毛诗考证》、《小尔雅疏证》、《蜀石经残本》等。

翟晴江,指翟灏(1736—1788),字大川,号晴江,浙江仁和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金华衢州府教授等。著有《四书考异》、《汉书艺文补志》、《无不宜斋诗文稿》、《湖山便览》等。

任幼植,指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二甲一名进士,授礼部主事。三十八年(1773)为《四库全书》编纂官,后以郎中授御史。著有《深衣释例》、《弁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等。

洪筠轩,指洪颐煊(1765—?),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苦志力学,与兄坤煊、弟震煊有“三洪”之称。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等。著有《筠轩诗文钞》、《台州札记》、《倦舫书目》、《经典集林》、《读书丛录》、《管子义证》、《诸史考异》、《汉志水道疏证》、《孔子三庙记注》等。

王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生。著有《大戴礼记解诂》、《仪礼学》、《九经学》、《经义考补》等。

大戴、小戴,指西汉的戴德和戴圣。戴德字延君,戴圣字次君,戴德从子。二人同学《礼》于后仓。大戴传《礼记》八十五篇,今所存为残本。小戴所传四十九篇,即今本《礼记》。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西汉经学家。夏侯始昌的弟子,通《诗》、《礼》,宣帝初为博士,官少府。西汉名臣、名相、名将如翼奉、萧望之、匡衡、师丹皆传其学,是西汉“齐诗学”的传播者。《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诗》类著录其《后氏故》二十卷、《后氏传》三十九卷,今佚。

孔襄,指孔腾,字子襄,孔鲋之弟。汉高祖刘邦过鲁,封为奉祀君。惠帝时为博士,后官长沙太守,年五十七卒。

贾谊(前200—前168),字号生平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曾从张苍习《左传》,文帝初召为博士。后迁太中大夫,好议论国家大事,为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曾作《鵩鸟赋》,自伤不遇。所作《陈政事疏》、《过秦论》,均为西汉政论名篇。著有《新书》十卷,今人辑为《贾谊集》。

兰翘,指程昌期(1753—1795),字阶平,号兰翘,歙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至侍讲学士。深通经术,尤擅长考据之学。著有《周礼义疏约贯》、《安玩堂集》等。

惠亲王,指绵愉(?—1864),清嘉庆皇帝第五子。咸丰年间曾为奉命大将军,与僧格林沁防御太平军。同治初,受命于弘德殿督责同治读书。卒谥“端”。

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宋相州汤阴人,岳飞之孙。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等。痛恨秦桧,辩祖父之被诬。著有《金陀粹编》、《吁天辩诬录》、《九经三传沿革例》、《桯史》等。

梁玉臣,指梁国珍,字希聘,号玉臣,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内阁汉票签中书舍人协办侍读。二十一年(1841)进士,以知县充国史馆校录等。著有《守鹤庐经说诗文集》、《文笔考》等。

仪墨农,指仪克中(1796—1837),字协一,号墨农,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举人。有《剑光楼集》等。

郑复光(1780—?),字元甫,号浣香,安徽歙县人。精数学、物理。著有《镜镜詅痴》等。

谷永(前?—前9),本名并,字子,长安人。少为长安小史。博学经书,工笔札。建昭中为太常丞,屡上疏言事。成帝时,累迁光禄大夫。前后所上四十余事,专攻击帝及后宫。后以病免。还家数月卒。谷永有集五卷,《隋书经籍志》作二卷。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郡(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郡镇)人。著有《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

包,指包咸(前6—65),字子良,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西汉末,在东海设学馆教授。东汉初,举孝廉,为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

谭贞默,字梁生,别号埽庵,嘉兴人。明崇祯戊辰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孟子编年略》、《三经见圣编》、《谭子雕虫》等。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学者。历官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著有《史记索引》及补《三皇纪》。

王菽原,名藻,字菽原,江苏通州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官至湖南布政使。

孔继勋,字炽庭,南海罗格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邱景湘,字镜泉,福建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曾官广东惠潮嘉道。

吴林光,字芗泠,广东南海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曾任铅山县知县。

郝懿行(1755—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户部主事,后补江南司主事。所著《尔雅义疏》二十卷,在郭璞《尔雅注》的基础上,广采清以前历代研究《尔雅》的成果,考辨精详,取材宏富,是清代训诂学的代表作。本书卷八载有他的小传。

金鹗(1771—1819),字秋史,一字风荐,号诚斋,浙江临海人。精于礼学,师从汪廷珍,曾肄业于诂经精舍。嘉庆二十一年(1816)以优贡入京,京师学者推服无异词。章太炎以为晚清两浙考据皆以金鹗及沈涛为宗。著有《求古录礼说》、《乡党正义》等。本书卷九载有他的小传。

胡培翚(1782—1849),字载屏,一字竹村。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传祖父匡衷之学,与堂叔胡秉虔有“绩溪三胡”之名。他认为唐贾公彦疏解《仪礼》多有误,乃积四十余年撰写《仪礼正义》,惜书未成而卒,由其弟子杨大堉续成。为清人十二种新疏之一。本书卷八载有他的小传。

马钊(1813—1860),名钊,字沅林,一作远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与同郡管庆祺、丁士涵、费锷、德清戴望等同师从陈奂,以治经学称名。

梁章冉,指梁廷柟(?—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道光十四年(1834)考中副榜贡生,曾任学海堂学长,粤海关志总编等。咸丰初,“因襄赞夷务”赏内阁中书职衔。著有《论语古解》、《藤花亭诗文集》等。

尤氏,指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无锡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所著《遂初堂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著录版本的书目。另著有《遂初小稿》、《梁溪集》等。

穀梁子,指穀梁赤,相传为子夏门人,著有《春秋穀梁传》。

公羊,指公羊高,相传作《春秋公羊传》。

陈观楼,指陈昌齐(1743—1820),字宾臣,一字观楼,号啖荔居士,广东海康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授编修,历任兵科给事中等职。精于考据之学,著有《楚辞韵辨》、《赐书堂集钞》等。本书卷一载有他的小传。

皇侃(488—545),一作“皇偘”,南朝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从会稽贺杨问学。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郎。擅长以老庄玄学治诸经。著有《论语义疏》,略于名物制度,今收入清人钟钧《古经解汇函》。另著《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均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徐士芬(1791—1848),字诵清,号辛庵,一号惺庵,平湖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漱芳阁集》。

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侍中徐邈之弟,家居京口,学问精深,谢玄为兗州刺史,聘用为从事西曹,历仕秘书郎、祠部郎、大司农、秘书监等职。官至中散大夫。著有《史记音义》、《晋纪》等。

刘光伯,指刘炫(约546—约613),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人。曾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百余卷。后奉敕与刘焯等人考定洛阳“石经”。著有《论语述义》、《孝经述义》、《春秋述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等,今皆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存有部分辑录。

王邵,生平事迹不详。曾批评当时经学弃汉代章句之学,崇尚浮华。参见《新唐书·儒学下》。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名门大族,官至国子祭酒;曾以征讨大都督的身分与苻坚决战淝水而大获全胜。

袁宏(约328—约376),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累迁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文笔典雅,才思敏捷,后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第七子,曾经担任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吴兴太守等官职。由于其书艺超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殷仲文(?—407),字仲文,东晋陈郡人。善著文,为世所重。谢灵运说他:“若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贾氏,指贾公彦,洛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官太常博士。受学于瀛州张士衡,精通“三礼”之学,曾参与由孔颖达主持编撰《五经正义》。所著《周礼义疏》,选用郑玄注本,汇综各家经说,广为扩充,义疏体例仿《五经正义》。二书均收入今本《十三经注疏》。

韦昭(204—273),字弘嗣,三国吴吴郡阳人。官至中书郎、博士祭酒。凤凰二年(273),以持正忤孙皓,下狱死。著有《国语注》、《吴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