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36478900000030

第30章 大众饮食(1)

第一节 大众饮食

元宵的由来

元宵,又叫“汤圆”、“水圆”、“汤团”等。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它为“元子”;《乾淳岁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赋》称它为“糖元”;《武林旧事》称它为“团子”。尽管各地元宵样式繁多,风味各异,但都有团圆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

元宵始于宋朝,那时民间流行着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其做法是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元宵最早又叫“浮元子”。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恐遭到人民反对,终日忐忑不安。由于“元”和“袁”、“宵”和“消”同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所以,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知识小链接:元宵的做法

1.温水合面。

2.馅:可用市售红豆沙或黑芝麻馅。

黑芝麻馅自做:用猪板油、炒熟的黑芝麻压碎、白糖(可以冷冻一下比较易成型),做好馅,然后根据每个元宵的量团成小团。

3.取适量面,于手心滚成团,用拇指渐渐压成凹形的面皮,装入馅,轻轻捏合,在手心轻滚(不要弄破)。

元宵

年糕的由来

吃年糕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步步高升,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在我国,年糕作为一种食品,由来已久。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还记录了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黍黍糕”谐音而来。

知识小链接:年糕的种类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还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月饼的由来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从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丰富了月饼的馅料,继而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之名不雅,杨贵妃见皓月当空,十分陶醉,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流传开来。

知识小链接:月饼种类

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苏式、广式、京式、宁式、潮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老寿星等有造型的月饼。

点心的由来

“点心”这个名称由来已久。相传南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时,为了慰劳日夜奋勇杀敌的将士们,下令让厨师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点,派人送往前线,以表“点点心意”。此后,“点心”的名称就流传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点心”在史料中的记载比这个民间传说还要早。例如,宋人吴曾撰的《能致斋漫录》中,有如下的一段描述:俗例以早餐小食为点心,自唐代之时,已有此语。按唐人郑傪为江淮留后,家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吴曾与梁红玉是同一时代的人,并成书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书中记载的唐郑傪一事很有说服力,应当可信。可见“点心”一名早在1000多年前便已出现,比传说的要早200年以上。

知识小链接:考证“点心”

清顾张思的《土风录》卷六,“点心”条下云:“小食曰点心,见《吴曾漫录》。”

同书又引周辉《北辕录》云:“洗漱冠柿毕,点心已至。”后文说明点心在当时是指馒头、馄饨、包子等,可见在唐朝已有“点心”一词了。

而茶食一名见于《土风录》:“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从文献上可以看出,原先点心与茶食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是后来逐渐混同为一类了。

饺子的由来

饺子史称“娇耳”,据说是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架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经过家乡白河岸边时,见很多穷人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十分难过,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尽管求医的人很多,但他仍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

此药方叫“祛寒娇耳汤”,即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入锅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食用。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喝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食用数日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舍药医人的日子。

知识小链接:俄罗斯饺子

俄罗斯人的饺子除了用牛肉、胡萝卜、鸡蛋、葱头、盐和味精等做馅,还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个头大。他们煮饺子用的是牛骨汤。不过,吃饺子只是第二道菜,喝饺子汤才是第一道菜。

面条的由来

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面条的种类渐渐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及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劲道十足的面条,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知识小链接:何为莜面

莜面出自莜麦(学名燕麦),其磨成的面粉即莜面。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产量虽低,但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时期,********一带就有农民种植莜麦,到清代初期已大面积耕种,享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现在仍是当地人的主食之一。

豆腐的由来

豆腐被誉为“国菜”。说起豆腐的起源,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及清初《天禄识余》曾记载,豆腐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名曰“黎祁”,亦称“犁祁”。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山庖》中有诗句:“诗压犁祁软胜酥。”苏东坡也曾有诗句:“煮豆为乳脂为酥。”

淮南王刘安系汉高祖的孙子,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他的逸事。此人不问政事,好修炼,企求长生不老,招来一批术士,以黄豆为原料欲炼仙丹,不料炼丹不成,反得豆腐。因此,后人便将豆腐的发明权挂到他的身上了。

知识小链接:天天吃豆腐的五大禁忌

1.引起消化不良。

2.促使肾功能衰退。

3.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4.导致碘缺乏。

5.促使痛风发作。

油条的由来

南宋年间,岳飞元帅被卖国宰相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害死了的消息传开后,百姓们个个不服气,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

那时,在众安桥河下,有两个吃食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老板叫王二,一家卖油炸糯米团,老板叫李四,这一天,两人议论起此事,很是激愤,就做了两个面人扔到油锅里,表示对秦桧夫妻的愤恨,并称这是“油炸桧”。

原先,“油炸桧”是背对背的两个人。但面人要一个一个捏起来,做一个“油炸桧”,实在很费工夫。后来,将面切成许多小条,然后拿两根,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旧叫它“油炸桧”。这样,做起来就方便多了。

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解恨。但一尝味道不错,价钱也便宜,于是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了。

知识小链接:油条的好搭档——豆浆

豆浆又叫豆奶、浆子。闽南语及日语称其为豆乳。北京的豆汁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它与豆浆不同,是味道微酸的白色混合物。

好豆浆的标准是新鲜、有豆味、少糖,冷热皆宜。在中国,油条再搭上一碗鲜豆浆无疑是很多人早餐的不二之选。

豆浆油条

“比萨饼”的由来

比萨,源于意大利的PIZZA,根据字典的解释,是混合不同香料、番茄及芝士烘焙而成。比萨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早在公元997年,古罗马帝国一位女王来到那波里,当地人为了表示欢迎,将掺有番茄酱和菠菜的面团,置于火上烘焙至金黄,味道甚美,就有了比萨。

另一说比萨并非始于意大利,而是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对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十分中意,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再次品尝。某天,他与朋友在家中聚会。马可·波罗将其中一位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北方的葱油馅饼来。那位厨师立刻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但忙了半天,却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马可·波罗便提议将馅料放在面饼上吃。这位厨师回到那不勒斯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佐料,大受食客欢迎。从此“比萨”流传开来。

知识小链接:比萨饼的历史文化

据说比萨饼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古希腊,就有人在扁平的圆面包上混合馅料,这可能是最早的比萨饼。

现代比萨饼起源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当时,那不勒斯人制作比萨饼的主要馅料是番茄、奶酪及香料。有趣的是,它们的颜色正好与意大利国旗的颜色吻合:香料的绿色、奶酪的白色和番茄的红色。1830年,在那不勒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比萨店,至今它仍在营业。随后,比萨饼成为意大利人最喜爱的食物,被称为意大利餐桌上的珍宝。迄今,最好的比萨饼仍出自于那不勒斯——被誉为世界比萨之都的城市。

汉堡包的由来

被称为西方五大快餐之一的汉堡包是如何起源的呢?

原始的汉堡包是剁碎的牛肉末和面做成的肉饼,故称牛肉饼。古代鞑靼人有生吃牛肉的习惯,随着鞑靼人的西迁,生食的习惯逐渐改为熟食。后来德国汉堡地区的人将其加以改进,将剁碎的牛肉泥揉在面粉中,摊成饼煎烤来吃,遂以地名而称为“汉堡肉饼”。1850年,德国移民将汉堡肉饼烹制技艺带到美国。经过不断翻新,仿照三明治的做法,将牛肉泥压成饼状夹在一剖为二的小面包当中,称为“汉堡包”。

知识小链接:“三明治”的由来

“三明治”原来是大不列颠王国的侯爵的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1718~1792年),是一个喜爱玩纸牌到废寝忘食的贵族老爷,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他舍不得放下手上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肠和面包片拿来,随手将肉或香肠放在两片面包之间,边吃边玩纸牌。一起玩纸牌的人也陪着一起吃这种新的食品,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吃起来又方便。以后,这种用两片面包夹肉或香肠的吃法就流传开了,并被称为“三明治”。

面包的由来

发酵面包的发源地是古埃及,其制作方法一直保密。据说当初埃及人把面粉用水和盐混合在一起做面团,并不是发酵面包。直到一次,有个人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太阳下忘了拿回来。当他回去取时,面团已经发起来了。从那时起,人们由此受到启发便在炉子上烘烤出松软的面包。

第一批公共面包师产生在古罗马。到19世纪,人们发明了可大大减轻面包师劳动量的特别烤炉。

知识小链接:牛角面包的由来

1683年,土耳其军队大举入侵奥地利的维也纳,但是却久攻不下,焦急之下,土耳其将军心生一计,决定趁夜挖一条通往城内的地道,想无声无息地攻入城内。不巧的是,夜深人静时,正在连夜制作面包的面包师傅察觉到他们的行动,并报告给国王,结果使土耳其军队无功而返。

为了纪念这个贡献,全维也纳的面包师将面包做成土耳其军旗上的弯月形状,以表示是他们发现了土耳其军队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