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36478900000047

第47章 文化宗教(3)

知识小链接:西藏历史上的第一部族首领——聂赤赞普

相传公元前237年的一天,雅隆河谷的牧人在赞唐廓西发现了一个英姿勃发的聪慧青年,他的言行举止与本地土著人不同,于是放牧的人们回到聚居地请示如何处置这位男青年。长者派出12个颇为聪明的教徒上山,盘问男青年从哪里来。男青年用手指了指天,长者及教徒们以为这青年是从天上来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兴。12人中为首的便伸长脖子,给这位“天神之子”当轿骑,前呼后拥地把他抬回部落,并把他神化,说他是****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一致拥立他为部落首领。人们尊称他为“聂赤赞普”。藏语中,“聂”是脖子的意思,“赤”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王。因为他是被牧人驮于颈上请回来的,故称“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杰”。聂赤赞普是吐蕃部落的第一个首领,聂赤赞普统一了部落,并修建了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雍布拉康坐落在距拉萨140公里的乃东县泽当镇东南不远的雅隆河谷的山冈上。

印第安人的由来

印第安人(即土著居民)是美洲古代文明的创造者,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随着考古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如今占主流的看法是:

1.由于迄今为止在美洲没有发现猿人的遗迹,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不可能是土生的,而是从其他大陆迁徙过去的。

2.通过DNA的抽样测试分析,排除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与非洲人、欧洲人的祖先同宗的可能性,确认了与亚洲蒙古人种的同一性。

3.冰川时期(公元前7万~1.2万年),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陆桥相连,亚洲人越过陆桥进入北美地区。

4.最早进入美洲的亚洲人是一批猎手,他们追捕猎物时越过陆桥,在北美地区继续追捕,繁衍生息,他们的后裔追捕猎物时南下墨西哥,而后到达南美洲。

5.根据考古新发现,大约在2.1万年前左右,亚洲人通过白令海峡,分多次迁移到美洲大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印第安人并非完全属于同一种族,有部分居民可能是从大洋洲方面迁移到南美或中美地区的。

据估计,在公元15、16世纪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4000万,语言和方言达1700余种。印第安部族也很复杂,主要的部族有:加拿大和美国的易洛魁人,墨西哥的萨波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玛雅人,加勒比海地区的加勒比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及周围地区的奇布查人,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安第斯高原地区的印加人,阿根廷、巴拉圭的瓜拉尼人,智利的阿拉乌干人,巴西等国亚马孙河流域热带森林和草原地区的阿拉瓦克人和图皮人。

知识小链接:印第安人的“玉米文明”

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美洲印第安人经过漫长的渔猎采集生活,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种植,培植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向日葵、烟草、可可、龙舌兰、南瓜及某些豆类和薯类作物。饲养的家禽家畜有骆马、羊驼、火鸡等。玉米种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础,故印第安文明又称“玉米文明”。印第安人培育的很多农作物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物质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

吉普赛人的由来

吉普赛人也叫茨冈人。最早住在印度西北部,是一个过着游荡生活的民族。

据最新的考证,茨冈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带的部落,大约公元10世纪以后,迫于战乱和饥荒,茨冈人开始离开印度向外迁徙,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车为家和交通工具,以卖艺为生,游荡于各个城市,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流浪民族。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已经很难见到那种典型的茨冈人大篷车,大多数茨冈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们多数没有稳定的工作,主要靠给人擦车、算卦、看手相、偷卖走私香烟以及买卖外汇谋生。

茨冈人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国,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干成为全世界茨冈人最为集中的地区。

知识小链接:对茨冈人的不同叫法

据说,在不同国家对茨冈人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吉普赛人则自称为多姆人,在吉普赛人的语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中国姓氏的由来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书中解释道:“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字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表示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

知识小链接: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李、王、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满族姓氏的由来

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也是构成满族民族团体的称号。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即血缘团体的称号。满族这种血缘团体的名称称之为哈拉即姓氏,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即家族。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哈拉穆昆也在不断演变,原来的同一个哈拉穆昆内就派生出了两个以上的哈拉。所以,新的哈拉不断增多,就形成了众多的哈拉(姓氏)。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使用女真旧姓,如“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

总之,满族姓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后来满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氏,而冠以了汉字姓,皆为单字。据考查与有关资料相补证,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知识小链接:满族的语言

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的语言,称满语。在目前的中国,主要有两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满语是阿尔泰语系中的一支,阿尔泰语系由三大语族组成,除通古斯语族外还包括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指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等一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蒙古语族——主要指蒙古族,达斡尔族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通古斯语族——主要指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回族姓氏的由来

唐宋时期,******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后,大批阿拉伯******商人来中国经商,居住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以及长安等地。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当时他们被称为“贾胡”,沿海各地的被称为“蕃客”,生于中国者被称为“土生蕃客”。这些人中除极个别文化水平较高者采用汉姓外,一般都沿用阿拉伯、波斯人名字,没有姓氏。如瞻思丁、木八拉沙、阿合马等。

到了13世纪,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中亚和近东、中东的阿拉伯、波斯等大批******官吏、军士、学者、商人以及工匠等,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分布在全国各地,当时被称为“回回人”。他们定居后,与汉族杂居,并与汉、蒙古等族通婚,繁衍生息,融合形成了以回回为主的民族共同体。他们仍沿用与******教有关的名字,即回回名,亦称经名。极少数官宦和士大夫出身的人,既使用原来的回回名,又受汉族的影响,起用字或号,如回族著名诗人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有的为了避免回回名字的重复,在原回回名的前面冠以汉姓,如金阿里、马穆沙等,以便称谓。还有少数人采用汉姓名字,如马昂夫、萨天锡、丁鹤年等。

明代时,朱元璋采取了大民族的同化政策,禁止回族内部通婚和使用“胡语”、“胡姓”。回族迫于压力,隐去原来的名字,开始采用汉名。但在取姓方式上,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大多取回回原名和******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的译音立姓,如伯笃鲁丁的后裔取其祖辈名字中的“伯”字立姓,后又改“伯”为“白”。这种得姓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出现了汉族姓氏中没有或少有的姓氏。如赛、纳、哈、速、羽、底、亚、虎、拜、提、撒、陕、闪、忽、萨、麻、沐、黑、沙、海、朵、者、回、玉、把、糙、阿、改、鲜、喜、定、可、靠、洒、摆,等等。

知识小链接:回族的取姓方式

回族的取姓方式有其本民族的特点,有以******教先贤名中某一字立姓的,也有以祖辈原名中某一字立姓的;有皇帝赐姓的,也有主动改用汉姓的;有以回回族名立姓的,也有以居住地名取姓的,还有不少被迫改姓的。

英语姓氏的由来

Brown,Smith,Bush,这些是常见的西方人的姓氏,但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

Ⅰ 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II 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表示亲切的称呼, 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III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 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

2. 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 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De-, La-, Le-。

4. 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 反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 反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 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

8. 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

知识小链接:中外姓氏的区别

与中国人姓名相比,英美人的姓名不同,且还有些有趣的现象。

一、姓与名的顺序不同。

中文名字,姓在名前,英美人姓名则是名在姓前。如:Jim Green(吉姆·格林),Jim是名,Green是姓。

二、与表称呼的名词连用的称呼语顺序不同。

中文名字与英文名字与称呼语连用都是与“姓”而不与“名”连用,但汉语中,姓在称呼前,而英语中则相反。

三、姓与名的来源不同。

中国人的姓多承父或母之姓,而英美人的姓来源则颇多。

日本姓氏的由来

日本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在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成立(中国南宋中期),才开始产生姓氏。公元670年,日本开始编制最初的户籍。这就是《庚午年籍》。自此,日本由“部民”制社会迈进了“公民”制社会。为了突击编户造籍,没有姓氏者可以任意取个代号,以作姓氏。因此,“一井、前后、火山、温泉、瓶子、布袋、早乙女、一二三”等都成了百姓的姓氏,从而姓氏的数量急剧增长。直到明治时代,政府颁布了“平民姓氏使用认可令”后才制止了姓氏数量的急剧增长,固定了现存的姓氏。

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期”,只有贵族、士大夫、富豪、 巨贾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是有名而无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