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36482100000064

第64章 每个季节都有暖您心窝的养生法(3)

13.立秋(8月7日)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起居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着衣不宜太多。

14.处暑(8月23日)

处暑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15.白露(9月7日)

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菜、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6.秋分(9月23日)

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收敛神气。九九重阳登高观景可使人心旷神怡,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之品。

18.霜降(10月23日)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为秋,在人体五脏中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中应以平补为原则。

19.立冬(11月7日)

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起居调养强调“养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蓄积。饮食调养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20.小雪(11月22日)

小雪节气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21.大雪(12月7日左右)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凉。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暖。

22.冬至(12月22日)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养生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静神少虑,应劳而勿过,节欲保精,欲不可纵。

23.小寒(1月5日或6日)

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24.大寒(1月21日)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法。

四季养生总宗旨: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常气,以运化万物。人体秉承着五行运化的正常规律,因此才有五脏生理功能。不仅如此,人们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而生存。所以,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和人的关系好比“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样,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可是,人对自然不是无能为力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五脏元真(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抗病力强,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即安和健康。

所以四季养生保健的根本宗旨在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内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何一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保养正气。保养正气就是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在我国医学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了这样一次谈话:黄帝问养生专家歧伯:“为什么先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就过早衰老了?”歧伯说:“古时候的人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闲静,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照歧伯的方法修炼了起来。

黄帝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消除不切实际的欲望,使心情尽可能地安定。由于精神专注,他劳动虽很辛苦,但并不觉得疲劳。由于在物质上没有奢望,所以他心情一直很舒畅。吃饭时,不管是什么他都不嫌弃。衣服不管是质地好的还是差的,他都很开心。他喜欢与民同乐。虽然他是国家的领袖,但他尽职尽责,为百姓造福,从不自以为尊贵。

因为黄帝心静如水,加上他长期坚持,从不懈怠,所以他不受外界的干扰,常保有“天真之气”,这应该是他长寿的秘诀了。

“外慎邪气”则是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节制等方面来调摄养生。

中医认为,邪气刚入于人体之表,应当即时治之,“勿使九窍闭塞,如此则营卫调和”,病邪就不会由表入里,病势也就不会由轻变重而损害正气,是养生祛病益寿之妙法。

外慎邪气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对自己的生活注重节制,忌“贪”字。比如:起居有常,起卧有时,从不贪睡,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衣着打扮应当以舒适为宜,根据气候的变化而适当增减着装,但不要因为天气寒冷就穿着过暖,也不要因为天热贪凉而过少穿衣;饮食方面则要讲究五味适中,五谷相配,饮食随四时变化而调节,忌贪饮暴食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应当注重陶冶情操,坦然怡然地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态自然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减轻乃至避免机体发生病患的可能。

第二节 让身体与春天一起“生”发

做好春季养生保健,为健康夯实根基

《黄帝内经》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不但是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冠心病、胆结石、肝炎、精神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在春天复发。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春季养生当注重以下几点:

1.养阳气

在春季和夏季,人们应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何谓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春季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衣着方面不要顿减,正如宋代著名病学家陈直所言的“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

保养阳气,还需多吃韭菜。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却以春季多吃最好。正如俗话所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中医认为韭菜性温,春季常食,最助人体养阳。

2.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故春季主肝。对此《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最好的诠释。

林黛玉每至春分时节,屡发咳嗽、痰血之疾,这是由于黛玉多愁善感,自幼犯有肺痨宿疾。春天生发之际,再加上情怀郁结,易造成肝气郁结,横逆犯肺,引起痰血。

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促使新陈代谢亦将日趋旺盛。因而,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会相应加快、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中医认为,这些均与肝脏的生理机能有关。若肝脏机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气候的变化,就会在以后出现一系列病症,特别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发病。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这也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映。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及时服药。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大多数花粉的散落时期,有些人一接触到鲜花就发生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病症。

所以春季应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郊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上脱敏药物。

4.勤锻炼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

《黄帝内经》里还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谓春天人们应当晚睡早起,披散着头发、舒展着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灵感生发不息。这些都是古人春天养生的宝贵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去认真执行。

春天清火排毒,这些方法够用了

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很难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总管家”———大脑指挥失灵,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那么,怎样做才能防止春天上火,为自己的身体清火排毒呢?

中医认为通过各种方法把身体中的毒素排出体外,人才会重新恢复健康活力。

1.多喝水

排泄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天喝够两升水,可以冲洗体内的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是排毒最简便的方法。

2.改变饮食习惯

以天然食品取代精加工食物,新鲜水果是强力净化食物,菠萝、木瓜、奇异果、梨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等,都能增加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从而清火排毒。

3.定期去除角质

肌肤表面的老化角质会阻碍毛细孔代谢毒素,定期去除角质,可帮助肌肤的代谢机能维持正常运作。

4.蒸桑拿

每周进行一次蒸汽浴或桑拿也能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排毒养颜。蒸桑拿时要注意饮水。浴前喝一杯水可帮助加速排毒,浴后喝一杯水补充水分,同时排出剩下的毒素。

养肝滋阴——摆脱“春困”的锦囊妙计

春天气候转暖,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会无精打采,困倦疲乏、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于睡眠不够,而是体内循环发生季节性差异所致。

春季气候转暖后,体表毛细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组织负荷加重,因此大脑血供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现象。容易“春困”的人,还常会出现脸色潮红、失眠多梦、好激动、掉发、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

因此,养肝滋阴是对付“春困”的有效办法。平时不要过度劳累,应保证睡眠,早卧早起。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同时,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晒晒太阳,多和大自然接触。

春季应调节情绪,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不使肝阳上亢。可适当服用西洋参、枫斗或麦冬等养阴保健品调理。并适量进食滋阴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温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类、火锅等热性食物。

以下几种药膳靓汤,是解除“春困”良方,既美味,又可消除疲乏,不妨一试:

1.山芡实煲笋壳鱼

材料:淮山、芡实各50克,笋壳鱼1斤,生姜3片。

做法:笋壳鱼文火煎至微黄,加水及淮山、芡实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1小时。

功效:有健脾益气去湿之功效。

2.芡实煲老鸭

材料:芡实100-120克,老鸭一只。

做法:老鸭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功效:可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3.眉豆芡实煲鸡脚

材料:眉豆80克、芡实60克、鸡脚4对、冬菇8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配料洗净,冬菇去蒂;鸡脚洗净,对切开;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约2小时。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强筋健骨的效用。

4.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新会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做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配料洗净,然后全部放入瓦煲内,煲滚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