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变冷,风湿病、“老寒腿”、慢性胃病又成了常见病,防治这些病症主要是注意身体的局部保暖。老年人要适当的多穿些衣服,膝关节有问题的可以穿上一副护膝,晚上睡觉时也要注意保暖。胃不好的人注意不要吃寒凉的东西,觉得胃部不适时,可以用热水袋暖一会儿,疼痛就会缓解。
深秋时节,真是枫树、黄栌树等植物的最佳观赏季,可以在晴朗的天气外出登山观赏美景。但老年人应注意不要运动过量,外出活动以颐养身心为宜,感觉劳累时不要硬撑,此外也要注意保暖防病,不要在大风天去爬山,以免感冒或者染上呼吸系统疾病。
霜降进补食疗方:
1.桑叶茶
原料:经霜桑30克。
做法:将桑叶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祛风散热、止咳平喘。
适应证:风热痰喘。
2.山楂茶
原料:生山楂30克
做法:将山楂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破气行淤、消积化滞。
适应证:脂肪肝。
万物收藏梅开红——立冬食养之道
每年的11月8日前后是立冬,这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民间,立冬是进补的好时节,认为只有这样才足够抵御严冬的寒冷。
传统中医养生还有“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之说,意思是冬天天气闭藏,人体的气血也潜藏起来了,这时候人不可以过分劳作大汗淋漓,泄露阳气。立冬以后,天气还不是太冷,在衣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穿得过少过薄,这样会容易感冒损耗阳气,当然也不能穿得过多过厚,否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易于侵入。
经常晒太阳对人体也有很多益处,特别是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体内部也不例外,所以在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冬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补方案,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进补食疗方:
蘑菇豆腐汤
用料:蘑菇250克,豆腐200克,调料适量。
制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一剂。
功效:清热润燥、益气解毒。
适应证:脂肪肝。
保暖增温雪初降——小雪食养之道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关于小雪时节的养生,首先小雪前后,天气经常是阴冷晦暗的,一些容易受天气影响的人就会觉得郁闷烦躁,特别是本身就患有抑郁症的人还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要着重调养心情,保持开朗豁达,尽量少受天气的影响。也可以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在晴朗的时候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多吃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提高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摄入量。全麦面包、稀粥、糕点、苏打饼干等均属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的摄入既有助于御寒,其中所含的微量矿物质硒还可以振奋情绪。要注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多吃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等蔬菜;以及柑橘、苹果、香蕉等水果。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等食品也可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小雪进补食疗方:
四物炖鸡汤
原料:母鸡1只(约1.5千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料酒、胡椒粉、生姜、细葱、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做法:宰杀后,除净毛,剁去脚爪,剖腹清除内脏,冲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汆一下。将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洗净,切成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生姜、细葱洗净,姜切片,葱切节,备用。将沙锅置武火上,掺入清汤,放入鸡,药袋烧开后,撇去浮沫,加料酒、姜、葱,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骨架松软,拣去药袋、姜、葱不用,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即成。
功效:益血补虚。
适用: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视物模糊、两目干涩、手足麻木、屈伸不利、月经推后、经少色淡、经后小腹空痛等。
朔风怒吼飞瑞雪——大雪食养之道
每年的12月7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关于大雪节气的养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此时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这里的进补并不是一般狭义理解上的随便吃些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或者用点壮阳的补药,进补其实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益寿的目的。
但是进补要有所讲究,首先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如若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唯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这样不仅无异于补养,甚至会损害健康。所以,即使是补养也要注意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不可失之偏颇。
大雪进补食疗方:
1.灵芝猪蹄汤
原料:灵芝30克,黄精15克,鸡血藤15克,黄芪18克,猪蹄250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蹄去净残毛,刮洗干净,剁成小块。将灵芝、黄精、鸡血藤、黄芪洗净,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猪蹄同入沙锅,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至猪蹄烂熟,捞出药袋不用,加入味精、精盐调好味即成。
功效:益气补血。
适用:白细胞减少症而属气血两虚者。
2.参蛤蒸鸭
原料:白鸭1只(约1~1.5克),人参10克,蛤蚧5克。料酒、细葱、生姜;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鸭子宰杀后,除净毛,剁去嘴、脚掌,在鸭的背面近尾部横开一刀,抠净内脏;冲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汆一下捞出,装入蒸盆备用。将人参、蛤蚧烘脆研成细末;生姜、细葱洗净,姜切片,葱切节备用。将人参、蛤蚧粉末放入鸭的腹腔内,再加入姜片、葱结、料酒、清汤,上笼用武火蒸至鸭子熟烂,加味精、精盐调好味即成。
功效:补肺肾、定咳喘。
适用: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气短、久咳声低、动则喘促、气不接续、常自汗出、腰膝酸软、咳则小便出,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而属肺肾气虚者。
日短阳生炉火旺——冬至食养之道
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过后体内的阳气开始萌芽,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这一身体机能的变化,做好各方面的身体调养。
首先要做到静神少虑、畅达乐观、讲究生活情趣,适当进行锻炼,防止过度劳累,精神调养不论在任何节气都是养生的重点,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
饮食调养。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糯米、党参、黄芪、大枣、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红枣、花生、龙眼肉、荔枝肉、阿胶、桑葚、黑木耳、菠菜、胡萝卜、乌鸡、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补阳食品,是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功效,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也有补阳作用;
补阴食品,是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菜等。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日常饮食应对照上述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为来年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
冬至进补食疗方:
1.红烧龟肉
原料:龟1只(750~100克),菜油、料酒、生姜、细葱、花椒、酱油、冰糖各适量。
制作:将龟放入盆中;加热水(约40℃),使其排尿,宰去头、足,剖开去龟柯、内脏,将龟肉洗干净,切成块;姜、葱洗净切碎,备用。将锅中放入菜油烧热后,下入龟肉块,反复翻炒,再加入姜、葱、花椒、冰糖,烹以酱油、料酒,加适量清水,将锅置炉上,以文火煨烧至烂熟即成。
功效:滋阴补血。
适用: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午后低烧、骨蒸劳热、形体消瘦、心悸心烦、久咳咯血、便血等。
2.山楂荷叶茶
用料:山楂15克,荷叶12克,茶叶3克。
制用法:将上3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强心、活血化淤。
适应证:中风。
冷风寒气冰天地——小寒食养之道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寒冷的冬天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健身——搓手。搓手的做法很容易:双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时间没有限制,时间稍长,两只手都会感到暖烘烘的。经常将双手在一起摩擦搓手,可以预防冻疮的发生,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此外,在严冬季节,人们经常一进屋就把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边烤,或插入热水里暖。其实这样对手脚皮肤保健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小寒进补食疗方:
1.灵芝粥
原料:灵芝10克,杜仲15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灵芝、杜仲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然后以药汁与糯米同入沙锅;水适量共煮成稀粥,加人冰糖搅匀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养心安神。
适用: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衰弱、心动过速、贫血等而属心肾阴虚者。
2.山药桂圆粥
原料:淮山药5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15~20克,五味子3~5克,粳米35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五味子煎水,去渣取药汁与淮山、桂圆肉、荔枝肉、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补心肾、安神固涩。
适用: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低热、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消渴多尿、遗精早泄、头晕耳鸣等。
银装素裹腊梅飘——大寒食养之道
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是大寒。关于大寒节气的养生,依然要以温补为主,这是年尾调养身体的重要时刻,以养精蓄锐迎接新的一年。大寒虽然已经不像小寒那样酷寒,但天气还是比较寒冷,所以在衣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早晚天气较冷时尽量减少在户外的时间。
饮食仍然是温补的重要途径,不妨多吃红色蔬果及辛温食物,如红辣椒、红枣、红萝卜、樱桃、红色甜椒、红苹果等蔬果能为人体增加热能,使体温升高,多吃还能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复,是冬季的首选食物。此外,一些辛温食物如:紫苏叶、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等,也对风寒感冒具有显著的食疗功效。
一些根茎类食物,如芋头、番薯、山药、马铃薯、南瓜等具有丰富的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也可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若无尿酸高、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在大寒之时喝一点酒,如米酒、葡萄酒等,有助于气血循环,睡前小酌1杯,更能提高睡眠质量。
冬末气候寒冷干燥,许多人还容易出现嘴唇干裂、口角炎等问题,这主要是缺乏维生素B2所致,可多食酸乳酪、花粉、酵母粉等,症状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大寒进补食疗方:
1.洋葱炒肉丝
用料:洋葱150克,瘦猪肉60克,调料适量。
做法:按常法烹制食用。每日1剂。
功效:滋阴养血、扩张血管。
适用: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2.双耳汤
用料:银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适量。
适用:按常法蒸熟食用。每日1-2剂。
功效:滋阴益气、凉血活血。
适应证:动脉硬化、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