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36486700000130

第130章 与五大洲的朋友做生意(4)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挥霍岛人的情况也不太妙。货币贬值之后,有些勤俭岛人拒收挥霍岛币、债券。从勤俭岛进口食物变得不太容易,轮到挥霍岛人节衣缩食了。这反过来又导致了勤俭岛上的食物销售困难,生产停滞,大量香喷喷、白生生的牛奶不得不被倒入河中。两败俱伤之后,二岛居民都开始反思了。勤俭岛人发觉,刺激消费、启动内需太重要了,既然食物生产过多,每个人就都得多吃一些,也别减肥、储蓄了。挥霍岛人也认识到,没什么不能没工作,有什么也不能有过多的债务。如此过了几年,勤俭岛人挥霍,挥霍岛人勤俭。然后角色互换,再来一次轮回……

故事中,勤俭岛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明显的顺差地位。而与之相反,挥霍岛则处于逆差地位。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

“勤俭岛和挥霍岛”是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讲过的一则寓言故事,他以挥霍岛的贸易逆差来比喻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并指出它会给国家带来巨大危害——导致美国的净资产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外转移。那么,究竟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呢?这需要我们理性地加以分析。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币的贬值。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从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来看,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么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如果国际收支的逆差是由资本项目逆差所引起的,那么意味着大量资本外流,国内资金供应紧张,推动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失业增加,经济下滑。

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综合国力;也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加强一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是国际收支顺差也有弊端。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4.国际收支顺差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代价的:一是出口使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出口的数量和结构随国际市场需求而变化;二是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有代价的。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还,需要国内有更多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和销售企业,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不但其利润要汇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产品占领了我国的市场。三是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挫,本国经济萧条,外国资本会乘虚而入,控制我国市场和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外国资本,导致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5.国际收支顺差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长幅度小于货币供给增长幅度时,货币市场供给大于需求,金融市场的利率下降。目前,国际市场利率比较低,如果我国金融市场利率下降,那么,国内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利差会缩小,这种利差的缩小会减缓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然而,利率下降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中央银行不得不维持现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贷款浮动利率,从而推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所以对于顺差和逆差应该理性认识,不是只要顺差就好。

第二节贸易保护

为什么中国被看成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2004年4月14日,在对外贸易领域同时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在获得梦寐以求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二是美国商务部对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彩电做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 两件事都是有关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为什么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WTO的情况下,仍被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称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呢?

这是因为,中国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时,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采用对中国不利的反倾销规则。该规则规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只要用来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是合适与合理的”,就可用某一市场经济国家相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标准来确定是否是倾销以及倾销的幅度,并施以对应的高征税措施。这样一来,中国很多出口产品没有倾销而被判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从而受到严重打击。

实际上,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贸易保护主义经常被人们与重商主义和进口替代联系起来。重商主义认为保持一个可观的贸易顺差对一个国家是很有利的。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什么我们在理论上证明了贸易保护不能为国家带来好处,但实际上很多国家的政府都要搞贸易保护呢?这是因为我们在理论证明时暗含了一个假设,就是假设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都是以本国家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但实际上政府在一些势力的影响下也可能偏离这个目标。贸易保护对生产者有利,生产者虽然人数较少,但贸易保护分摊给每个生产者的平均收益较大,因而该利益集团要求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热情高,对政府的影响就大;贸易保护对消费者不利,消费者虽然人数众多,但不实施贸易保护分摊给每个消费者的平均收益较小,所以该利益集团反对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热情低,对政府的影响就小。这样一来,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便得以盛行。

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番茄质次价高,墨西哥番茄质高价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让墨西哥番茄进入都是有利的。但是1996年克林顿政府却限制墨西哥番茄出口到美国,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番茄进口受益的是消费者,而每个消费者收益并不大;受损的却主要是佛罗里达州的种植者,他们虽然人数少,但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损失却不小。

但是,有时适当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必要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质次价高。为了扶植汽车工业,日本政府不仅限制外国汽车的进口,而且通过日本发展银行为国产车提供优惠贷款;其他促进出口的措施还包括出口补贴、出口贷款、特殊优惠税收条款等。这些措施帮助日本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终于在60年代中期,日本汽车具有了国际竞争力,在美欧市场上占有了很大份额、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尽管自由贸易对各国都是好事,但自由贸易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在条件不具备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保护本国产业仍是必要的。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本国什么产业值得保护,什么产业不值得保护,因为不可能所有产业都保护。在这方面幼稚产业论值得借鉴。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像当年日本的汽车工业就是幼稚产业,对这样的产业,政府加以保护是值得的。穆勒认为,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发展壮大具有一定规模了再去面对国际间的自由竞争,并能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可以称为幼稚产业。

但不管怎么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任何国家都不是好事,我们应该冲开贸易保护的种种壁垒,开创自由贸易的新时代。

阻碍国际贸易的限制性措施——贸易壁垒

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制造”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不断传来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世界空前的贸易壁垒正在袭击“中国制造”。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不仅有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案件涉及钢铁、鞋、玩具、轮胎、铝制品、日用品、机电、矿产、养殖品等中国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的行业。

美欧的各项措施,对我国出口行业带来了重大冲击。一个个贸易保护措施,将我国的产品拒之门外。虽然气愤不已,但这样的现象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频频上演。这些现象足以说明中国出口遭遇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壁垒。那么,什么是贸易壁垒呢?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是指对国与国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贸易壁垒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