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货币为什么会得到承认——货币贬值
讪滴戌村位于泰国北部阳光明媚的平原上,10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该村村民便开始自行印制货币了。当时,由于大量热钱涌向国外,泰国货币——“铢”急剧贬值。当地村民无奈之下,便通过自行印制货币以求自保,这种山寨货币上的图案是当地儿童绘制的水牛和寺院。在村子里的集市上,许多村民都用当地货币购买日用品,如新鲜蔬菜、猪肉、水果。而这种货币的流通范围还在不断扩大,甚至连附近的碾米厂也开始收这种钱。
其实,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泰国的法定货币“泰铢”不断贬值,而导致当地村民不愿意使用本国货币。那么,什么是货币贬值呢?
货币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兑换300元人民币,今年兑换400元人民币,则人民币贬值了。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当一种货币大幅度贬值是不是真的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贬值是否能促进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好转?恐怕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有效贬值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两个国家、两种货币,即只有本国与外国、本币与外币,本币贬值即是外币升值。现实情况却是,目前全球有200多个经济体,出于主权的考虑,几乎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货币,因此,一种货币面对的不是一种外币而是多种外币,外国也是一个集合概念、一个国家的外国,同时也是它国的外国,每个国家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而不是分割的国际市场,况且出口市场也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进口国还会设置很多进口限制措施。国家之间仅存在贸易伙伴关系,还存在出口竞争。
为简便起见,假设某一商品的国际市场只有a、b两个供应国即出口国为出口竞争关系,其他国家均为需求国即进口国,a、b各占市场份额50%,首先,a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改善其逆差状况,采用货币贬值政策,a国的货币贬值有效。增加了出口,而扩大的份额正是b国丧失的份额。b国不甘心份额的减少。也采取贬值措施、争回失去的份额,由此开始产生一轮又一轮恶性贬值竞争,形成贬值陷阱。
首先,从单个国家来看,a、b两国的每一轮货币贬值都是有效的,第一轮贬值中,a国货币贬值10%,市场份额由50%增加到75%,出口需求弹性2.5(2.5=25%/10%),b国的贬值同样也是有效的, b国货币贬值10%后市场份额由剩下的25%恢复到50%,弹性也是2.5,第二轮贬值同样具有弹性,且同样有效,如此可以循环往复。
其次,从总体而言,贬值却是无效的,因为,经过两轮甚至多轮贬值,市场份额又回到初始状态,仍然是50%对50%。再深入的结论是,这种贬值对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无效,它实际上会恶化一国的国际收支,并通过联动效应、恶化所有参与恶性贬值竞争国的国际收支。经过两轮贬值后,两种货币的汇率比初始期均贬值19% (19%=100%—90%×90%),而市场份额却保持不变,即出口量保持不变,意味着两个国家的出口收入均下降19%,这种从单独一次来看贬值有效,而从总体来看贬值无效的现象,可称之为“贬值陷阱”。
贬值陷阱是一个怪圈,因为从每一轮贬值来看,好似效果都很明显,刺激了各国运用货币贬值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偏好,而将效果不明显归咎于贬值力度不够,从而更加大幅度贬值。然而,这种货币贬值的结果却使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是无效的,而且连带其他国家同陷国际收支失衡泥潭。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某个国家的货币贬值还有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货币连锁贬值。果真如此的话,这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轮番恶化,不仅无法刺激本国出口,实际反而将国内资源补贴给了国外消费者。贬值即便可以产生短期效应,但对于长期效应而言,无疑是泼瓢冷水。此外,货币贬值会刺激资金外流,一旦外资形成货币贬值预期,将会大规模流出,从而导致资本市场更加动荡,不利于经济稳定。
凶猛的金融鳄鱼——热钱
在1848年的美国政府中,专业的马戏团小丑丹·赖斯,在为扎卡里·泰勒竞选宣传时,使用了乐队花车的音乐来吸引民众注目。此举为泰勒的宣传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政客为求利益而投向了泰勒。到1900年,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参选美国总统选举时,乐队花车已成为竞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学界产生了一个术语:从众效应——又被称为“乐队花车效应”。因为“从众效应”同样在平民中得到应验:在总统竞选时,参加游行的人们只要跳上了搭载乐队的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因此,跳上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跳上花车。这种效应在资本市场被称为“热钱羊群效应”,指的是一种典型的“套利投机性质”的“异常情况”:受从众效应影响,当购买一件商品的人数增加,人们对它的偏爱也会增加。这种关系会影响供求理论所解释的现象,因为供求理论假设消费者只会按照价格和自己的个人偏爱来买东西。比如在股票市场中,如果某一只股票有很多人在买,那么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从众效应可以使一支证券短时间内提升至一个不合理水平。而这些在短期内推动证券大幅上涨的资本,就是投机性短期资本,即热钱。
这正投机性短期资本,即热钱。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指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是为了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
热钱在市场活动中无处不在:石油、股市、楼市、粮市……任何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都与热钱脱不了干系。热钱是市场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而这只手的力量是巨大的,2008年油价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的巨大动荡都与这只市场中的“黑手”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9年以来,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票出现大幅上涨。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涨幅已经高达135%,在彭博社跟踪监测的全球89个股票市场中涨幅第一;从3月到10月,200多亿美元外资涌入巴西股市,将圣保罗股市的博维斯帕指数推高至67239点,比年初上升了79%;而印度和中国股市目前累计涨幅也均超过了75%。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覆盖20多个发达市场的MSCI世界指数自年初以来仅涨了约25%,美股涨幅不到14%。
热钱的流入将造成一国资本项目顺差、外汇储备激增、本币大幅升值、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市场行情火爆,而热钱流出则造成一国资本外逃(资本项目逆差)、外汇储备骤降、本币大幅贬值、流动性紧缩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等大难题。最令人不安的是热钱流动方向的突然逆转,通常会成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2009年11月18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占款达18.766万亿元,月度新增2286亿元,增量较9月下降超过四成。不过,这一增量仍属较高水平。此外,10月份我国FDI增量达71亿美元,贸易顺差达240亿美元,超过9月份近一倍。
美元贬值和中国经济复苏带来的逐利冲动,正催促国际热钱潮涌中国。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贸易便利化的外汇政策下,押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热钱不断翻新资本流入方式,加剧境内流动性过剩,推高资产价格。
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那一刻起,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便不可阻挡。因为大量的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它们以各种形式涌向中国,将外币换成人民币。当然,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赚钱,他们赚钱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等人民币汇率升到一定程度,比如15%,就将换来的人民币换回美元,手上就比当初多了15%的美元,这就是套汇。第二,换成人民币后存进中国的银行里吃利息,只要中国提高利率,就能赚钱,这是套利。第三,购买人民币资产。热钱不是用来建厂,而是用来买股票、买房子,他们要搭上中国经济成长的快车。
自200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及升值预期,过多热钱进入中国会加大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流动性过剩,而货币供给越多,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就越大。此外,热钱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投机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后,容易制造泡沫。而热钱还会给股市造成严重伤害。
总的来说,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补救。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以越南为例,在经历热钱危机后,在金融开放进程上不再过于求大求快,而是通过制度化对资金进行约束,引导它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央行不仅缩减了货币供应量,还对贷款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此外,越南还计划对外国资本占有股份上限加以规定,据悉,目前越南的上市公司外国资本只允许最多占有49%。在2008年5月,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3国计划出资至少800亿美元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这无疑是构筑了一道强大的堤坝,以遏制“热钱”再度兴风作浪。
2002年,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教授出版专著 《全球化及其对它的不满》,详尽剖析了投机热钱对国家金融稳定的巨大危害。他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热钱’实现监管和征税。国际金融组织不仅不应该反对和阻挠对热钱的监管和征税;相反,它们应该行动起来,更好地监管投机 ‘热钱’。”
固定与浮动的两难选择——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国际汇率制度如同交通中的红绿灯,对国际贸易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主要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这种制定下的汇率或是由黄金的输入输出予以调节,或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在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的固定汇率制度是和美元挂钩的,这样削弱了人民币的汇率调控能力。
(2)浮动汇率。固定汇率的对称,是指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只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汇率。官方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才干预市场,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的形式多样化,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由于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波动要频繁,而且波幅大。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大部分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它与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在于它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即货币当局根据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来公布汇率,允许其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上下浮动。一旦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维持汇率的合理和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