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是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麦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居的。集聚为什么有助于产生竞争优势?
(1)产业集聚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能够物色招聘到符合自己意图的员工、能够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都使群聚区内的企业能以更高的生产率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于群聚区域以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许多同行业的企业集聚一起,为各种投入品的供应商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群聚区内大量的专业化的供应商存在,为一个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品的供应带来了便利。此外,从本地取得投入品的交易成本低,且存货数量还可大为降低。相互毗邻,供应商定价过高或违约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地域上的接近还能促进彼此交流,并使得供应商能够提供附件以及安装、排除故障等服务。而随着企业分工的深化和技术上的专门化,企业招聘到适用的员工的成本也在上升。集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带来人才的集聚。企业为此所付出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大为降低。产业集聚区域不仅集聚了供应商,而且集聚了客商,或者说,一个集聚区本身就是这个产业的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
由于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关市场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与竞争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区域内大量积累和迅速传递,这对于企业的竞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美国硅谷,集聚着大量的半导体电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公司,跨国公司纷纷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将公司总部移到这里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硅谷能够得到本行业最新的与竞争有关的各种信息。企业的集中,使得一个行业获得配套产业的支持以及配套产品更为便利。
企业的地理集中,能够获得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投资,可以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上降低成本。除了政府投资之外,与群聚区同时产生的一些中介服务性的机构、行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检验认证机构,也对企业的生产率带来积极的作用。
(2)集聚对创新的影响。由于集中的顾客群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容易发现市场机会。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企业能更容易地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企业所需要的客户、市场信息,企业可能在新企业成立之前就已经具有了。
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不同公司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时间的聊天等,使得不同的思想不断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3)集聚对竞争的影响。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集聚带来了竞争,加剧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也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甚或平庸的企业会因此感受到压力。不断的比较产生了不断的激励,同行业企业的聚集,导致剧烈的竞争,竞争对手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
竞争的结果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正和博弈,竞争者为了不断地从对手那里得到信息和激励,不断地改进管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组织生产,不断地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竞争的结果是,产业群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通过竞争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外包
在21世纪初期,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工作时代流水线所体现出的企业分工协作已经扩展到企业、行业之间,那种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和自给自足的组织模式可以说不灵了。将公司部分业务或机能委托给外部公司的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组织方式和竞争手段。这就是外包。
现在好多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迫,就请钟点工来照顾孩子、清洁家庭、整理庭院。这种把核心业务(工作)自己做,而把其他业务(照顾孩子、家庭清洁等事情)包给别人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外包。如今对钟点工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说明现在人们更有经济头脑,请钟点工减轻自己的日常家务负担,就可以集中精力工作,赚更多的钱。
实际上,外包的方式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外包将企业解放出来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外包合作伙伴为企业带来知识,增加后备管理时间。在执行者专注于其特长业务时,为其改善产品的整体质量。外包协会曾经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外包协议使企事业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15%。
今天,全球竞争中的成功者已经学会把精力集中在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核心本领上,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与知识上。通过业务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外面的企业去做,这样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
外包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一些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可因外包大量运营职能而获得全球性的飞速增长。
一方面,有效的外包行为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例如,一个生产企业,如果为了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而组织一个车队,在两个方面其成本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因为它在运输领域不具备管理经验;因管理不善,运输环节严重影响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工作,从而导致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增加。如果把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运输企业,则可以大幅度降低上述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也因市场竞争的激烈面临巨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因此,外包以其有效减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会裁掉一些非核心业务的部门,这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负面影响很大,如团队的稳定、额外支出等,但如果一开始这些非核心业务就是外包给专业的组织去做,那么损失一定会减少到最小。
现在,好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实行外包的形式。如果某一天,当你发现经常从楼下的星巴克帮你带杯咖啡的同事每月并不在公司领薪水,而是通过一家外部机构得到工资和报销费用,你不用吃惊。这是新型的人力资源外包。你会发现,你身边拥有“双重身份”的同事越来越多:他既是为公司工作的职员,又是某家人才派遣公司的合同工。
这也许是最新的“三角关系”了:人才派遣机构与企业建立服务与被服务的民事关系,与被派遣雇员建立劳动关系,而企业与雇员之间则只是一种劳务关系。当企业有相关的人力需求时,派遣服务商会为它招募、筛选并确定合适的雇员,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派遣到企业工作,其间的社保福利、工资计发、档案管理、员工关系、用工风险全部由派遣机构承担,一旦合同到期,雇员便成为“自由人”,结束聘用,等待下一次派遣。这种人力资源外包模式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所接受。
但是,在现实应用中,有些企业或人对外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把不懂的业务全部包出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新思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又危险的误区。
企业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可以获得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发展,但绝对不是把“租户不懂的业务”,花点钱一包了之。企业层面的业务外包并不是生活中普遍意义的接受服务。一提到服务,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所有的事情都由服务商来搞定,自己只用等现成的就行了,比如修理家用电器,到医院看病等,自己不懂,花钱让专业的人搞定。但是,对于企业,自身对包出去的业务,可以“不专”,但不能“不懂”。如果企业对外包出去的业务“不懂”,很容易就会丧失对业务的监控、管理和对结果的考核能力,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不懂业务”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是指不具备和服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如此一来又如何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呢?
众多的研究表明,服务发包商与服务供应商之间最为良好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一旦外包服务合同关系成立,随之就要确立外包项目的管理模式,要建立诸如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界定、交流机制和交流渠道等一系列的内容。如果是长期项目,还要有不断总结改进的机制。这一系列的复杂情况决定了简单的买卖关系很难产生成功的服务外包结果。如果企业不懂,又如何在项目过程中与服务商进行博弈与合作,进而保证满意结果的达成呢?可见,外包并不是简单地包出去,而要进行复杂的运作,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
总之,接受外包这种新的经营理念是一种必然趋势,外包服务势在必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包,甩掉不必要的包袱,抓住核心,从而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为什么有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品牌
在经济学中,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还代表一种持久的价值体系,它是公司向世界宣扬的价值观,也是公司发展业务的有效方式。一个公司的品牌所带来的效应和影响是深远的。所谓品牌效应,顾名思义,是由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效应,他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在当前以品牌为先导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
简单地说,品牌效应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东西,贴上名牌标签,然后就可以用很高的价格卖出去了。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这个东西的价格可以高于它价值的几百倍。不过这也只不过是个表面现象罢了。毫无疑问,这种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是可以带动无限商机的,它在显示消费者自身身价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商家的品位,好让更多的高层次消费者光临店面。品牌是有效的推销手段,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的形象代表。在今天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品牌效应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的重视,品牌的使用已经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激发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选择知名的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省事、可靠又减少风险的方法。
品牌以质量取胜,品牌常附有文化、情感内涵,所以品牌给产品增加了附加值。我们可以看一看著名饮料企业可口可乐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的销售总额为90亿美元,其利润为30%利润为 27美元除去5%由资产投资带来的利润,其余22.5亿美元均为品牌为企业带来的高额利润,由此可见品牌特别是名牌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收益,而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已为人们的认可。
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中,诸如时尚品牌,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迪奥、香奈儿等,还有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凌志、本田等,电脑品牌IBM、苹果、戴尔、东芝等等,遍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如数家珍,非品牌不买,哪怕同样的产品,品牌的贵过很多,很多消费者都会心甘情愿的掏钱。品牌为何能产品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那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成为品牌呢?要想成为品牌,必须具备两点:
(1)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非常高。在品牌时代,消费者选择某个产品的原因已经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基于品牌形象所传达出来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会让消费者非常忠诚。例如人们对麦当劳、肯德基的快乐生活形象的认同和忠诚;还有很多人买汽车时可能有几种品牌选择:奔驰、沃尔沃、桑塔纳、本田。每种汽车品牌都代表了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设计理念、和不同的消费群,那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依据产品的特性进行自己的选择。
(2)商品达到差异化。差异化是商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赢得市场的一大法宝。通过赋予商品差异化、稀缺化的特点,让品牌获得更高的价值。例如在设计上花工夫、在品质上更讲究,增加商品的时尚性等,让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更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就会让商品获得品牌效应。
由于需求的变更和竞争的推动,除了少数产品,大多数产品不会长久地被消费者接受。一般而言,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会经历从投放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包括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但是品牌却不同,它有可能超越生命周期。一个品牌一旦拥有广大的忠诚顾客,其领导地位就可以经久不变,即使其产品已历经改良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