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36488100000026

第26章 饭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饮食中的健康细节(14)

另外,肾脏病人也要注意少吃盐。因为,肾病、肾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余的盐分排不出去,便会吸收水分来稀释这些盐分,结果使人体组织中积水,导致水肿,所以,肾脏病人不能多吃盐。患肝硬化腹水的人也不能多吃盐,不然腹水很难消退。心力衰竭的病人同样不能多吃盐,不然水肿也难消退。盐会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增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病人也要注意不能吃得太咸。

但是,人体对盐的摄入也不是绝对宜少不宜多,有时也要酌情而定。酷暑盛夏季节,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则需随时补充丢失的盐。否则,体内的盐太少会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甚至发生昏迷抽搐的热痉挛。所以,炎热的夏季,可以稍咸一些,出汗多时可在饮用水中加入0.2~0.3克的食盐,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总之,养成低盐的饮食习惯,需要有意识地控制,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对口味偏淡的饮食感到习以为常,身体从中得到的益处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大道至简,“两粥一饭”就能颐养天年

早晚喝粥,中午吃饭,这几乎是古今每个如皋人饭桌上不变的三餐食谱,已经延续了好几代。尽管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已十分优越,不再为粮食发愁,可“两粥一饭”的饮食传统依然保留。长期关注长寿现象的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如皋流行的“两粥一饭”饮食模式与当地人的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粥一饭”概念最具含金量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如皋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传统的如皋人家庭中早晚仍然是准备一锅热腾腾的大米粥或玉米糁粥,外加包子等主食。那些因为赶早班在早点铺里吃了豆浆、油条的年轻人,晚上回到家里,也要在吃上一碗米饭后,再喝一碗玉米糁粥。要是时光回到20年前,如皋人早晚喝粥的习惯更是雷打不动。

粥,古时称糜、膻、酏等,古人写作鬻。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彻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气质。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可见,在那时,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

早晨喝粥的好处是调节脾胃,因为胃经过一夜的蠕动,存食基本排空,此时处于空虚状态的胃正需要补充水分和吸收营养,如果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医学入门》中有“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的记载。宋代文学家张耒专门写了一篇《粥记》来说明早晨喝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作用。而傍晚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即肾经值班的时间,此时补肾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补肾的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都极力称赞粥的养生保健功效,在长寿之乡,许多老人就是通过坚持早晚喝粥,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不过,喝粥最大的好处还是养胃,因为它不但不会消耗胃气,而且能补益胃气。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保养好胃,就等于是在长寿路上成功了一半。

中午吃米饭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饮食习惯,如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如皋人中午的餐桌上拒绝大鱼大肉、大油大糖,青菜、萝卜、菠菜、豆腐才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就像如皋俗谚说的:“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两粥一饭”模式其实体现了如皋人三餐倾向清淡的饮食特点,它是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独有偶,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也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大道至简,这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饮食传统,其实蕴藏着最丰富的长寿科学。

餐桌上的饮食风景,四季各不相同

中医自古讲究“天人合一”,食物的选择不仅因个人体质而异,也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时养生”,不仅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

因此,人们的饮食要顺应四时自然变化,才能达到养护身体,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天气干燥,容易伤肾脏;天气偏热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人的饮食起居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说的就是根据不同季节摄取不同食物的道理。

1.春季:扶助正气健脾补气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气候宜人,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古人还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

清淡温和、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是春季食补上上之选。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花生、芝麻、大枣、栗子、蜂蜜、牛奶等。偏于气阴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鸡蛋等。另外,春季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香椿、蒲公英等,这对于冬季过食膏粱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2.夏季:清淡饮食应对高温高湿

炎热的夏季,人体能量消耗较大。空气中相对湿度高于70%,气温高于32℃的湿热交蒸气候,使得人们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食,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的协调搭配,以增进食欲,还可多食各种凉拌蔬菜,多吃瓜类水果,喝凉茶、绿豆汤、酸梅汤等,不要过食生冷食品,以免损伤脾胃。

3.秋季:干燥偏寒,燥则润之

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但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燥则润之”,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多吃湿润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进补时遵循“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原则。

4.冬季:对抗干燥寒冷天气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进补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的现象,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注意养阳,“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冬天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高的食品,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多食蔬菜,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橘、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饮食是健康的重要保证,季节气候是饮食的重要依据。要想赢得健康,合理饮食必不可少。要想合理膳食,必须唱好饮食“四季歌”,随四季择食而疗,方能保持身体健康。

四季食养——春夏养阴、秋冬养阳

四季食养是指根据中医春夏养阴、秋冬养阳的原则制定的食疗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达到调节机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1.春季食养

春季阳气升发,易致阴虚阳亢,宜用养阴柔肝的食物调理。

(1)菊花粥。菊花50克,粳米l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与米同煮成粥。具有清热疏风、清肝明目等功效。

(2)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l00克。先将芝麻炒熟,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具有养肝润燥、益精生发、润肠通便的作用。

(3)鹌鹑肉片。鹌鹑肉100克,冬笋l00克,口蘑5克,黄瓜l5克,鸡蛋清半个。先将鹌鹑肉切片,与蛋清、淀粉拌匀熘炒,再加入冬笋、口蘑、黄瓜炒熟,加入适量料酒、盐、味精等即可。具有养肝柔肝的功效。

(4)山药粥。山药l00克,粳米l00克。山药洗净、削皮、切块,与粳米共煮粥食。常服可健脾养胃。

(5)红枣糯米粥。红枣30枚,糯米200克,煮粥食之,常服可健脾养胃。

2.夏季食养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易致伤暑脾湿,宜用解暑化湿的食物调理。

(1)莲子绿豆粥。莲子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可解暑健脾。

(2)解暑凉茶。粳米l00克,菊花l0克,双花l0克,山楂l5克,麦冬l0克,石斛l0克,绿豆3克。泡茶饮。可解暑利湿。

(3)冬瓜炖鸭。冬瓜l000克,鸭肉500克,芡实30克,薏仁30克。先煮鸭、芡实及薏仁,后下冬瓜,煮至鸭肉熟烂即成。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

(4)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片,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水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1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食服。荷叶气香微涩,有清热解属、消烦止渴、降低血压和减肥等作用,与粳米、冰糖煮粥香甜可口,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5)银花粥。银花30克,粳米50克。银花水煎后取浓汁150毫升,再下粳米,加水煮成稀粥,早晚温服,可预防治疗中暑。

3.秋季食疗

秋季气候干燥,以致肺燥津伤,宜用润肺生津的食物调理。

(1)百合粥。百合(干品)30克,莲子20克,大枣30枚,粳米l00克,冰糖适量。将莲子浸泡开,少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四味共煮成粥,具有润肺调中、养心安神的作用。

(2)梨子粥。梨子、粳米各适量。梨子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适量粳米和水煮粥。此粥具有良好的润肺之功能,可作为秋季的常食保健食品。

(3)胡萝卜粥。胡萝卜30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洗净切碎,加粳米,和水煮粥。皮肤干燥者,食之大有裨益。

(4)冰糖银耳粥。银耳25克,粳米200克。用温水浸泡银耳发涨后,加米煮烂后加冰糖,是治疗秋燥的理想食品。

(5)天门冬粥。天门冬30克,粳米50克。共煮食用。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秋季常食之,可防治阴虚内热、五心烦闷、舌红口干、干咳、痰中带血、便秘、盗汗、咽喉肿痛等。

4.冬季药膳

冬季气候寒冷,易致阳虚内寒,宜用温肾助阳的食物调理。

(1)萝卜羊肉汤。萝卜500克,羊肉500克。先煮羊肉,后下萝卜,煮至熟烂,加姜、葱、胡椒、盐等调料即成。

(2)壮阳狗肉汤。狗肉500克,菟丝子15克,附子片10克。将二药用纱布包好,与狗肉煮至熟烂,加入适量姜、葱、花椒、盐等调料即成。

(3)牛肉胡萝卜汤。牛肉500克,胡萝卜500克。先煮牛肉,后下胡萝卜,煮至熟烂,加姜、葱、盐等调料即成。

(4)栗子粥。栗子50克,粳米l00克,加水煮粥。此粥具有养胃健脾的作用。

(5)姜枣桂圆汤。干姜l0克,切薄片,大枣l0枚,桂圆l0枚,煮汤饮。有温肾暖胃的作用。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很重要,在这四个节气的当天、前一天、后一天这三天时间里服有关的果品、食品、药类对养胃和中大有益处。如立春时,吃点豆芽(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芽);立夏时,可吃点杏仁、苏子、茅草根;立秋时,可吃点枸杞、麦冬、生地;立冬时,可吃点人参、黄芪、大枣。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可煎服、可炒用或熬粥都可以。

重“补”不会补,等于没事吃毒药

用食物来进补身体有很多好处,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遵照一定的法度,逾越它就可能达不到原始的目的。尤其是现代人,做事总是急功近利,什么事情都恨不得一步登天。这个态度也被人们用到养生上,很多人听说食补好处多,就吃一些膏粱厚味、肥腻荤腥,再不就是买一大堆保健品,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身体补好,其实这些进补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会伤害身体。所以说,重“补”不会补,等于没事吃毒药。民间谚语也说:“进补如用兵,乱补会伤身。”进补就跟用兵一样,要用得巧、用得准才能击溃敌人,否则反而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下面我们就明确一下进补的几个误区,给大家提个醒。

1.胡乱进补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所以在决定进补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到底需不需要进补,若需要进补,究竟是哪个脏腑有虚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起到进补的作用,否则不仅浪费钱财,还会扰乱机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

2.补药越贵越好

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也会成为毒草。每种补药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实用有效才是最好。

3.进补多多益善

关于进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很流行,其实不管多好的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成为毒药,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