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36488100000036

第36章 明明白白去运动,快快乐乐来生活(2)

饭后不宜立即行走,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心脏和血管的供血功能已经降低,饭后百步走会加重供血负担,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有些人是饭后“不能走”的,如患有胃下垂的病人。这些人饭后不宜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可以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因为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就会增加胃的振动,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饭后运动。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增加,胃肠部的血流增加,脑部的血流相应减少,从而加重病情。

餐后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部手术的病人也很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跳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

游泳每次不要超过45分钟

专家告诫,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时间是20~45分钟,切莫贪凉延长时间,以致影响自身健康。

有关专家指出,人在水中容易散热,但在水中时间过长,身体产生的热量低于水中散热,体温调节功能就会遭到破坏,这时会出现皮肤中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起“鸡皮疙瘩”,甚至发生痉挛现象。

也有专家认为,长时间泡在水中,会因氯元素侵袭致病。城市所使用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大都采用氯消毒,人们游泳时,直接与氯接触,这些物质会从水中蒸发并直接被皮肤吸收。一般20分钟以内的氯吸入对人体无大影响,但随着时间增长,就可能导致人体罹患各种疾病。因此,长时间在水中游泳,特别是在很凉的水中游泳,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如果感觉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动过速、肌肉劳损等病症发生。

旅行途中,你需要这套缓解疲劳保健操

经常出差的人在旅途中很容易疲劳,在这里,我们推荐一套可帮助缓解疲劳的保健操,非常适合在乘车、船或飞机时使用。

1.十指指尖相互挤压。

2.左手握拳,右手紧握左手腕,用力向外推,然后反过来做(注意双手手心均向下)。

3.双手手指相互钩住,向两边拉五秒钟。

4.双手用力紧握拳头。

5.两腮鼓足气憋气五秒钟。

6.咬紧牙关不放松。

7.张大嘴默喊五秒钟。

8.双唇紧闭,咬紧嘴唇。

9.双手握拳,托住下巴,下巴用力往下压。

10.右手托住脸部,脸部用力向右手上靠,然后换左手重复。

11.双手抱住头部上方,头使劲往前用力,双手向后用力。

12.背靠坐椅,两手十指交叉,托住右脑用力往前推,身子和脑袋用力往右顶。换位重复。

明明白白做运动,轻轻松松来排毒

人体具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和强大的排毒功能,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排毒功能呢?运动就是调动人体排毒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运动调动排毒功能,有多种具体表现:

1.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大量的运动能使人体的排汗量增加,而出汗能够使皮肤毛孔开放、经络疏通,使体内的铅、铝、苯、硫、酚等毒素和一些致癌物质随着汗液排到体外。

2.促进排泄

坚持锻炼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持大便的通畅。粪便、尿液的毒素最多,如不及时排出,会被人体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不但引起腹胀,还会使人头昏脑涨。所以,通便正常的人群,身体内的毒素也最少。

3.改善呼吸系统

运动可增强肺活量,增加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可促进废气排出。运动时,可吸入比平常多几十倍的氧气,会使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多,提高机体细胞防御毒素的功能。

4.加速人体血液和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负责对抗有害物质的侵入,并且将身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个功能就是“排毒”。运动可以提高淋巴循环的代谢率,使毒素不易入侵人体。

5.养护肝脏、肾等排毒器官实践证明,一些传统的保养方法,如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对人体排毒器官的针对性治疗有非常好的功效。

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几种利于排毒的运动方式:

1.每天快步走

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幅度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简单方便的排毒运动,这种做法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胆固醇和使血压降低。

2.正确进行呼吸

呼吸不仅维持我们的生命,还可以排除体内毒素,特别是深呼吸,更能消除体内毒素。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首先放松胃部,用指尖轻轻触及;接着用鼻子平稳地深深吸气,此时指尖可感觉到胃部鼓起,直到整个胃部充满了气体;让气体在胃部停顿4秒钟,再用嘴慢慢呼气。

3.跳绳

弹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排毒,松弛紧张的情绪,降低胆固醇,改善循环和呼吸。

4.骑自行车

骑车不仅能够锻炼肌肉,还可以降血压。骑车运动可以让你出汗,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肌肉的反复收缩促进血管的收缩与扩张,对淋巴系统也大有好处。

5.瑜伽

瑜伽是顶级的排毒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润滑关节。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身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上,调节身体,展开排毒行动。

远离运动减肥的误区

运动是减肥的最好方法,运动可以减肥,但如果运动减肥不远离以下几个误区,则会让效果减损:

误区一:只要多运动,便可达到减肥目的。

运动能消耗体内的热量,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是不明显的。研究表明,即使你每天坚持数小时的锻炼,但只要多喝一两听易拉罐饮料或多吃几块饼干,辛辛苦苦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因此,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运动外,还应从饮食上进行合理调控。

误区二: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佳。

许多人采取加大运动强度即超负荷的运动,以期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其实,大运动量的锻炼不仅不能减掉你身体中的脂肪,还会损害你的健康。

首先,大运动量锻炼时,心脏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使机体处于缺氧的无氧代谢状态。无氧代谢运动时,机体并不能动用脂肪获取能量,而主要是靠分解人体内贮存的糖原释放能量,因而大运动量运动时,脂肪不仅不能被利用,身体还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降低运动耐力,令你疲惫不堪。

此外,这样的运动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令人不适的,违背了我们上述的愉快、舒适原则,很难持久,也是一些人减肥屡减屡败的原因之一。

误区三:运动时多出汗就能减肥。

许多人认为多出汗就可以帮助减肥,并且还言之凿凿地拿出证据:1克汗水能消耗580卡的热。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人出汗只能分泌少量的热量,准确的说法应该是“1克汗约散发580卡的热量,因此才使体温下降”。人在失水的状态下只是暂时减轻了体重,而正常的体重减轻是指减少脂肪。“每天出一身汗可减肥”,实际上是说每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消耗一定的热量,这样既可减肥又可保持健康。

误区四:延长运动时间,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消耗掉。

如果你为了消耗掉多吃的食物,偶尔延长有氧锻炼时间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成了习惯,结果只能有害无利。假如你经常以延长锻炼时间作为过量饮食的借口,你实际上已把自己置于过度训练的境地中了,那么你的身体根本没有时间从过度训练的疲劳当中恢复过来。当机体不能适应训练时,要达到减脂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因为过量训练可导致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多分泌,这种激素附着在肌肉上,使肌肉不能合成,所以,经常在一餐中过量食用的人,应在下一次有氧训练中稍稍增加点强度,或者减少下一餐的热量摄入。

做步行运动时的四个注意事项

行走,也就是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步行时有四点需要注意:

一忌强度过大。步行作为一种运动,不同于散步,所以要求有一定的运动量,但是要适度,以步行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米、心率每分钟100~120次为宜。

二忌环境喧闹。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如公园、森林、郊外等处,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空气中氧气充足、负离子多,可以消除大脑疲劳,促进心肺器官的功能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延缓衰老。

三忌视野暗淡。在宽敞而明亮的地方步行,可以消除视神经的疲劳,使人心情舒畅。如果在光线暗淡、拥挤狭窄的地方锻炼,对人的身体损害较大。

四忌空气污浊。在空气清新、无异味的场所步行,可使人心旷神怡。现代城市污染严重,步行时要尽量远离污染源,选择在上风向或侧风向的比较开阔的地方。

下午四时是最佳的运动时间

古人早有闻鸡起舞的习惯,在晨曦朦胧的清晨,湖边、公园、林荫道上到处都是晨练的人们。但从医学、保健学的角度看,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夜间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清晨阳光初露,植物的光合作用刚刚开始,空气中的氧气相对较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如果更早锻炼,效果更差。在大中城市里,清晨大气活动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消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来看,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道、皮肤和便溺等丢失,机体的水分入不敷出,使全身组织器官以及细胞都处于相对的失水状态。当机体水合状态不良时,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轻者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在运动时对肌肉组织的供血、供氧,因而运动时易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短、体温升高等现象,严重时,特别是在身体有疾患的情况下,突然由静止状态转为激烈运动状态易诱发血栓及心肌梗死。

那么,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明朝医学家刘纯说:“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申时是指下午的15~17点,此时锻炼身体是最好的,因为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早晨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的发生率则降低很多。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另外,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下午5~6时最为平衡,机体嗅觉、触觉、视觉也在下午5~7时最敏感。

不过,说运动的最佳时间在傍晚,不是说大家只能在傍晚活动。运动是人性化的活动,融合了人的生理、心理、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都会对身体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我们上面所说的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是指对一般生理因素而言的。

每个人的性情、作息习惯及工作性质有别,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在这个时间锻炼。运动的关键是能形成习惯,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心理和作息规律,选择一天中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形成运动的习惯,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都会对身体有益。如果条件许可,形成在傍晚锻炼的习惯,将是最佳的选择。

跑步选对方式才有好效果

跑步要选择最佳时间,但同时也应选择最好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跑得愉快,跑得健康。那么,跑步究竟该怎么跑呢?

1.用脚部软着地

有人在跑步时会出现吧嗒吧嗒的声音,这是因为脚掌同时着地,并没有使脚软着地。其实应脚后跟先着地,经过脚心,最后过渡到脚趾。其关键在于膝关节动作舒展,踝关节要放松。

腿部和脚部软着地以及离地分三个阶段,即着地阶段、支持阶段和离地阶段。在着地阶段充分利用胯关节和膝关节控制脚后跟,使其软着地;在支持阶段应充分利用身体体重向前运动;在离地阶段要充分有蹬的动作,并且使腾空的腿积极向前运动,手臂也应改积极地摆动。如果能把这三个阶段做好的话,跑的动作就会有弹性的感觉。

2.用上肢关节去跑步

人们在跑步时,经常会忽略上肢的摆动。摆臂就是上肢从肩关节开始,经过上臂、前臂、手腕到手,积极地前后摆动。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跑的时候,从肘关节开始到手前后摆动不积极,还有一些人有左右摆臂的习惯,这都是不标准的。上肢关节动作和下肢动作相比,很容易提高和改进。但是没有必要刻意使双臂平衡摆动,只要前后积极地摆动就可以。

3.用膝关节去跑步

很久以来,人们都错误地认为跑步不利于膝关节。其实不然,因为膝关节损伤往往是因为跑的动作不当造成的,而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很好地预防运动创伤。

在跑的时候,尽量保持膝关节的动作连贯、柔和。膝关节的自然摆动,就会使腿的动作流畅,不仅可以跑得轻松,而且还能避免膝关节损伤。

4.用腰去跑步

腰部是身体的中心部位,在跑步的时候,腰部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跑步的效果。身体的上半部摇摇晃晃的姿势是错误的,跑步的时候腰部应稳定。但是,腰部稳定并不等于腰部僵硬不动。腰部和上下肢相比,活动的范围很小,腰部应很自然地“扭动”。具体而言,腰部应该前后、左右自然地“扭动”,当然切忌过于强调扭动,这样会起反作用。

运动新知:非一般的运动,“飞”一般的效果

退步走,加强对小脑的锻炼

我们习惯于向前走,但这使肌肉分为经常活动和不经常活动两个部分,影响了整体的平衡。其实早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了关于退步走的记载,道家人士也常以此法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