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36491300000026

第26章 第二编 爆米花竞争:生产中的经济学诡计(8)

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们现在每天生产的货,都是当天就能运走,基本上是零库存,市场供应不上,库里基本上快一个月了,库里基本上就是没有油,当天生产当天供应油。”

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们每天各个超市按定量供应,每个超市每天送几百箱,保证台面上不断货,辽宁吉林的很多只能往后排一排,保证哈尔滨市场的供应。”

一方面是价格上涨,一方面造成个别市场缺货的现象,食用油市场中一个真实的谎言就这样呈现了出来。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同时,龙江福5升的大豆油的价格也刚刚从42元/桶调整为43.5元/桶。

食用油价格集体上涨,引来了市场上一片猜疑。而生产商支持涨价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进口大豆主产区南美2009年遭遇到了旱灾,国际大豆交易量跌价升,明年交货的大豆期货价格从7月份以来已经上涨了近20%,带动了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和社科院经济专家李国祥说价格上涨应该是缺乏支撑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2009年我们世界的大豆供给增长是16%,是大幅度增长。

但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32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344亿吨,但仍高于上年的大豆实际产量2.22亿吨。不少企业现在加工的大豆是几个月前进口的,当时的价格比现在低得多,生产成本并不高。因为进口大豆采购,一般都是提前6到8个月,现在使用的大豆采购时间,至少是2009年年初采购的,根据当时跟踪的价格,当时采购价格大概也就是在3400、3500左右。

那么食用油调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周冠华,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他告诉我们,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中国在大豆的定价方面早已经失去了发言资格。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以及路易达孚,在业内被称作四大粮商。

推动这轮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并不是成本上升,而是一些企业人为操纵的结果。它们只不过是拿成本上升做幌子,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正是国内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后造成的结果。几大国际粮油巨头早年间借着低价大豆,在国内攻城略地,掌握了大部分市场资源。

四大粮商进军中国市场后,迅速发展壮大。ADM公司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目前,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已经形成了4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此次尽管食用油全面提价,但是,涨价幅度较高也是最早开始涨价的金龙鱼等品种,正是四大粮商旗下或者是控股的品牌。

为什么美国人想搞垮微软

某部长下乡考察,傍晚留宿在镇上的一家招待所。由于他整日颠簸,一身臭汗,便想去澡堂洗个热水澡。

当他来到澡堂门口时,突然一名男服务员拦住了他,微笑着说:“先生,您要洗澡的话请先交纳20元的喷头费。我们将会为您安装一只喷头。”

某部长说:“哦?还有这种说道,还挺新鲜。”交完钱,男服务员又说:“先生,对不起,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的每只喷头都有编号,请您先交纳10元的选号费,选好的号码只供您一人使用。”

某部长有些郁闷,不过还是交钱选了6号。这回服务员才顺利放行。

谁知,他在喷头下还没站稳,就见服务员又从后面冒出来说,“对不起,我忘了告诉您了:由于6号喷头仅供您一人使用,所以不管您是否来洗澡,您每月还要交纳7元5角的月租费。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钟6元的价格收费。另外,每月还要固定日期来续费,如果您逾期未交,还要交纳数额相等的滞纳金……”

“够了,够了,这澡没法洗了!”某部长气急败坏,转身就要走。

没想到,服务员还有话说,“您真的不洗了?如果不洗了,那麻烦您交一下10元的销号费。只有这样您以后才能再也不用向我们交纳任何费用了。”

某部长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就同服务生吵了起来。不一会,经理赶到,在了解到情况后笑着对领导说:“先生,对不起,也许您还不知道,洗澡业在我们这里是垄断经营,还好你没有泡池子,不然还要收你的‘漫游’费呢。”

洗澡也收漫游费?故事还真是新鲜。在好笑之余,澡堂经理的那句话又让人回味起来,“洗澡业在我们这里是垄断经营”。是的,如果不是垄断企业,洗个澡怎么会有那么多说法?

澡堂的故事验证了上述理论。因为小镇经济不发达,它就成了镇上的“唯一”和“老大”。它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而且价格要比大城市里同样消费高得多。并且,只要没有第二家澡堂来开拓市场,那它就可以一直用这样的高价格控制镇上的消费者,掠夺丰厚的利润。

身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商,1975年成立的微软公司在全球PC机操作系统等软件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经常被推上反垄断法庭。但其中最为危险的,莫过于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向微软发起的反垄断诉讼。

1995年5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对该公司的互联网战略进行了调整。11月,微软推出了“探索者”2.0版。微软公司在1995年与当时最大的浏览器提供商网景公司协商,希望划分浏览器市场。在遭到拒绝后,微软要求个人电脑制造商如要安装视窗95操作系统,就必须同意在该系统上安装“探索者”浏览器。微软以后推出的视窗操作系统,都直接内含了“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又将其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

由此,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违反法官杰克逊于1995年批准的协议。同年12月4日,杰克逊法官发布指令,要求微软停止将“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95操作系统或任何更新版本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微软不服,并提出上诉。于是,微软公司与美国反托拉斯部门开始了漫长诉讼之路,其焦点集中在浏览器上。

美司法部联合19个州共同控告美国内最大的电脑商微软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一案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取证之后,终于有了爆炸性的发展。负责这一案件审判工作的美联邦地区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公布了他对这一案件的“事实认定书”。这份被认为具有初步裁决意味的认定书指出:微软在电脑市场的商业行为中的确有垄断事实。

这项裁决公布后,控告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的领头羊——美司法部助理部长克莱恩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他兴高采烈地表示,这项初步裁决对美国广大消费者是一项了不起的胜利。克莱恩不愿预测这一案件的最终结果,但他表示,只要微软公司同意改正,司法部愿意与之和解。

与此同时,微软公司董事长盖茨也发表一项声明,他再次强调微软公司没有违反反托拉斯法,而且他深信微软公司不会被打散。盖茨同时还表示,这项事实认定只是法律程序中的一步,微软公司不同意法官的某些看法,将继续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此案。盖茨的这份声明也被认为微软有寻求和解的意味。

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从事了违反反垄断法的反竞争商业行为的判决,判决微软利用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打击竞争对手,与电脑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签订一些排他性合同违法,微软最终艰难度过风波。

在全球PC机操作系统等软件市场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的微软在2000年险遭美国政府分拆。尽管最终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但微软在世界各地都长期陷入了反垄断诉讼的漩涡,微软的案例在经济学界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从表面上看,微软公司并没有采取直接竞争的战术,与其他的浏览器经营者展开竞争,然而,这种搭售的方式迫使购买者除微软的产品外不能有其他的选择。在美国,这种搭售的行为被视为是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它不仅受到《克莱顿法》第3条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谢尔曼法》第1条和第2条的限制。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谢尔曼法》。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美国最主要的还是害怕的微软的垄断,垄断主要是指单独性的占有、没有竞争的市场状态,即一个经营者或经营者联合体占据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市场,从而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实现其对市场的独占性控制和支配的行为。

竞争已在全球各地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市场经济之神。反垄断和维护竞争因而成了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各国经济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长期以来,垄断者只要被确认,便逃不过被绳之以法的命运。

作为全球第一家托拉斯(以高度联合形式组成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标准石油的解散无疑是全球反垄断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响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意义非常。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这家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垄断企业,其定名是为了标榜该公司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到1879年底,标准公司作为一个合法实体成立刚满9年时,就已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地独霸过市场。

1882年,洛克菲勒在他的律师多德首度提出的“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指导下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并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888年,公司开始进入上游生产,收购油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标准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一直持续到1911年。

以标准石油为首,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就此到来。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

在国际市场上,标准石油也迅速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19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的工艺已使标准公司的产品优于欧洲人的产品,因而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煤油出口占到全部美国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从价值上说煤油占美国出口货的第四位;在工业制品中占第一位。欧洲则是它的最大市场,而其中至少有90%的出口煤油是经过标准石油公司之手出去的。

随着标准石油的不断膨胀,它也成了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打击对象,被作为“进行欺诈、高压、行使特权”的代表,首当其冲受到批判。1890年,美国政府颁布《谢尔曼法》,美孚石油托拉斯不得不解散。但事实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调一致,协同作业;各公司的收入还是由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委托人来管理。1899年6月,洛克菲勒改组美孚石油公司,以新泽西州的美孚公司重新登记,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确立。但在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开始了托拉斯与反托拉斯之间最为激烈的对抗。罗斯福提出要将垄断市场、勾结铁路的美孚石油公司彻底铲除。1911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判美孚石油公司解散,洛克菲勒为之辛苦经营40年、耗尽毕生精力的石油王国轰然倒塌。美孚石油公司被分成38个独立的企业,各自成立董事会。

阻碍技术创新是垄断的毒瘤,必须遏制妨碍创新的“垄断”市场行为。反对垄断对技术创新的障碍,是美国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一个秘诀。美国1999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专门辟出一章,讨论政府管制和创新的关系,强调新技术的创新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能否保持创新的活力是美国经济能否继续领先于世界的关键。

现在各大已开发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反垄断法,并且在各国该法案中对这一垄断形式进行了限制,禁止了过于庞大的垄断。

为什么东风日产定位技术日产

东风日产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开始制造小型datsun轿车和汽车零件的制造商。公司十分着重技术的研发,从1980年代起,日产便坚持将其销售额的5%用于产品研发。目前日产旗下拥有众多高级轿车品牌,诸如infinity(无限)、cefiro(风度)、cedric(公爵)等等。车坛有“科技的日产、销售的丰田”的说法。这一说法将这家全世界第四大汽车厂,予以了明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