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常说“道听途说”,就是从路边听来的话。在《论语》中孔子的意思还不止这一层。他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就是你从路边(别人)那听来了话,你又把他大肆渲染,不问其真实性,就到处传播,这样的人真不道德!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道听途说、散布流言是可怕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孔子的大弟子曾子就被人说过谣言,人家说他杀人了,然后有人跑去告诉他的母亲,本来他的母亲还相信儿子不会杀人,可是等到很多人都来说了以后,慈母就不再相信曾子了,她相信了谣言,于是夺墙而逃。这就是“谗言三至,慈母不亲”的典故。后来大诗人李白还为此写了一首诗。谣言确实很歹毒,它能将没有的说成有的,将小的说成大的,甚至死了也能被说活了!这些人的嘴巴太狠毒,道德也够呛。
《伊索寓言》里有一小寓言,一个主人要他的仆人去买东西。买什么呢?他要买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仆人出去了。回来以后给他拿了个舌头。主人继续让他买东西,这次要他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结果仆人给他的还是这个舌头。有句歌词说:“伤人的话总出自温柔的嘴”,一点没错。舌头——也就是语言,你想把它说好了就能说得让人开心,你如果不想让人高兴那么你尽管信口开河就是了。看来,我们还是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切莫道听途说。
谣言止于智者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子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南子是卫国国君的宠妃,她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但是外面的名声不太好。这里子路生气的事就是关于这个美人的。从前的一些学者是这样解读这一段的:孔子去会见了南子,子路很不高兴。(我们都知道子路是个急性子,而且耿直)这一次他大概是劈头盖脸地质问他的老师了,一点也不给孔子面子。急得孔子赌咒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那真是要天打五雷轰!”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但是南怀瑾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
在南老看来是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子路听说孔子去见了南子,很着急也很生气,主要是担心老师的声誉被毁。但是孔子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子路啊,你不要人云亦云。难道你不知道人言可畏吗?别人说南子不好——是个天厌之的人,但是我见了她觉得她很好,并不是外面所传说的那样。”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智者的修养:背后不胡乱说他人是非,而且让谣言止于智者。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空前一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苏格拉底那儿,对苏格拉底说道:“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3个筛子?哪3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苏格拉底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苏格拉底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苏格拉底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这就是智者的胸怀,让扰乱人心的谣言到我们这里戛然而止。否则口口相传,三人成虎,众口就能烁金。在上个世纪的旧上海,阮玲玉可以说是名噪一时的名角。但是这位才华卓绝的女演员却因为不堪忍受流言飞语而自杀,在25岁的花样年华香销玉殒。她走得匆忙,也留给我们诸多揣测,难道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还不能让世人惊醒吗?
面对闲言闲语我们要有足够的理性,千万不能火上浇油,也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人言亦云的事物,就像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理智,他用自身的言行给子路上了一课,也给我们众人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不必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被长辈教导过:“做事情不要太莽撞,三思而后行!”众人都认为这是孔子的意思,南怀瑾先生认为这真是一个误解。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这个人性格过于谨慎,不敢冒险,凡事没有十拿九稳的概率他就不会去干。这样的人总是思虑过多,做起事情来瞻前顾后。孔子听说以后说了这样的话:“不用思考那么多,两次就可以了。”
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孔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第一,它节约了时间成本;第二,它也不是想到了就去做,它还要我们思考,避免了因为盲目冲动而犯错。回过头来再看季文子的做法,显然太谨慎了。谨慎本来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很有必要,但是凡事过头了也就等于还没有到达标准一样,也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北大教授,著名大学者季羡林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也曾批评过这样的做法,觉得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往往让人错失良机。过分谨慎不是理性的标志,而是谨小慎微的性格,这样的人难免落入小家子气的俗套。
有时候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左思右想,想自己到底该不该去把握呢?你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远离了机遇。俗话说得好:“当你在为没有抓住机遇老人的头发而暗自后悔的时候,你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
有一位哲学家正在房间里埋头忙于做自己的学问。
这时,一个中意他的女子大胆地敲开了他的房门:“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一一列举出来比较,可是发现好坏均等,这让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做决定。
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哲学家想:“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女子的家中,对女子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我已经决定娶她为妻。”
女子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她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近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后来,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前半生应该是不犹豫,后半生是不后悔。
像这个哲学家犯的毛病就是小器。表面上看来他很谨慎,而且哲学家都是理性的象征。但是就是这种貌似理性的外表欺骗了人,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被他所欺骗。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认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很合理,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理性中,他们失去了太多的机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然而不是花费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取得成效,所以遇到需要决定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对自己说一句:不必三思而后行。
一句蠢话,驷马难追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古人很讲究修身,所以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言传世。我们看古时候的人无论他做到多么大的官,他们还是很注意修身养性,比如欧阳修、王安石等,像曾国藩都是靠后的了。这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不讲究修身养性,认为这个没用,整天为房子、车子愁都愁不过来,哪里有时间管自己的心灵和修养呢?所以,现代人反而比古人更迷茫,虽然表面上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在急速下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人们的心灵久已失修,荒芜一片、杂草丛生又怎能心灵平和?
因而,古时候能有庄子这样的圣人,吃不好穿不好却自得其乐,而且修养极高,可是现在的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庄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现在我们再把话题收回来,孔子说:一个君子只要能吃饱了就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吃的更好上面,只要有个能睡觉的地方,就不要过分追求住所的条件。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这样的学问修养才叫真思想。孔子当然不是要我们去过苦日子,他要我们注意心灵的修养。前两条就不用多解释了,第三条的“敏于事,慎于言”就该好好反思自己,这一条修养很不易达到。
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离开地面的日子。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之后,到欧洲旅行。
在法国的一个欢迎宴会上,各界名流庆祝莱特兄弟的成功,并希望他俩给大家讲讲话,再三推托之后,莱特只得走向讲台。
他的演讲只有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它是飞不高的。”
这句精彩的话,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莱特可以详尽地介绍自己科学发明的经过,也可以谈论科学家的实干精神,但他们只用这一句话道出了人类智慧的伟大之处,给听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敏于事,慎于言”的表现,有的人爱吹牛,总是先把大话说出来,能不能做得到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他不关心这个。大脑的反应没有舌头快,这是人类的通病。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其实蠢话一句,同样驷马难追。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其实女孩心地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往往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久而久之,人们都远离她了。因为没有朋友,所以,她觉得很孤独。
圣菲利普对女孩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
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散布鸡毛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照做了,可在这时候,风已经把鸡毛吹得到处都是了。她只捡回了一些,但是无法捡回所有的鸡毛。
女孩回来说:“我没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圣菲利普说:“没错,我的孩子,你是无法捡回所有的鸡毛。你那些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说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
女孩说:“不能。”
“那么,当你想说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圣菲利普说。
我们知道世上最可怕的字就是“早知道”和“如果”,因为后悔药的药方还没有人研制出来。一句蠢话,驷马难追,如同覆水难收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