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36496500000058

第58章 急需克服的15种缺陷性格(2)

惰性使人机体素质下降,由于较少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会使人免疫功能下降,患病机会增加,由于体力消耗较少,身体会逐渐发胖,使患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总之,惰性会危害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来说,惰性依然有害,惰性使人懒于思考,不愿用脑,使大脑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下降,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智能下降。而且,懒惰的人常缺乏精神支柱,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不能实现自我价值,难以获得学业、事业成功的愉快体验。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说,惰性使人不愿付出,只想得到,平日游手好闲,常受到亲朋好友的指责,且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懒惰的人还常因不愿担负社会责任而受到纪律处罚或舆论批评,存在许多社会适应问题。

谁都会有惰性,适当进行心理调节,克服自己的惰性,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满意。

有目标有追求是克服惰性的根本。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没有目标的人缺乏追求,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有目标就有所追求,也就对生活充满希望,让人生活更加充实,每个人都应该在事业上、家庭上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辛勤劳作。每当有惰性出现时,想想目标的美好就会让人精神振作,加倍努力。

惰性较强的人应主动寻找生活压力。没有压力是好逸恶劳的人的通病,应比较客观地将自己与周围人作比较,找出与他人的差距,为什么别人就有所作为,自己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别人就受尊敬,自己却被小瞧?感到自己不如人就会有迎头赶上的愿望,才能克服惰性,投身工作。好逸恶劳的人还应引入监督机制,使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督促之下,既然自己主动性差或管不住自己,不妨让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监督自己的言行,在他人的帮助下克服惰性。

以下是几点克服懒惰的好方法,不妨试一试:

1.树立责任心。

2.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

3.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4.规律生活

生命活动是有规律进行的,一个人起居有常,三餐适时,劳逸适度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懒散之人往往散漫成性,生活杂乱无章,睡无时、食无量,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很难与如此多变的环境相适应,久而久之,身体健康会受到摧残。

5.健身运动。健身房逊色于日常劳作,日常劳作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去健身房运动有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要花费钱财,动作往往是单一机械地重复,不利于开动脑筋,既单调乏味又难以长久坚持。日常劳作多种多样,多需心眼手足一起活动,健身又健脑,且通过劳动还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自有一分收获的欣慰。这些良性刺激都有助于人的健美。

国外近年来热衷于家务劳作,除了健身之外,更重要的是追求亲情之乐趣。当总理的母亲为儿女婚嫁亲自油漆房子,总统星期天和儿子一块儿修汽车、钉狗房子,知名教授领着妻儿老小大冬天扫雪……他们考虑的当然不是节约开支,而是珍惜这种能和家人一道劳动的美好时光。为了自己的健康快乐与长寿,也为了家庭的美好与幸福,每个人都必须有健康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和各自不同的锻炼方法,来抵御祸害现代人健康的元凶——懒散。

悲观是人生最黑暗的深渊

悲观成习的人绝不是个“马大哈”,他没学到“马大哈”对人对己的办法,不会得过且过,也不能对人对己都马马虎虎,相反,处事谨慎,处处提防自己行为不要出格。一旦有了行为的失检,总是害怕大难临头。同时,悲观的人也有很强的“良心”自监力,即使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他也绝不饶恕自己。

人们都经历过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这些失意时,觉得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忧郁不安,悲观自怜,结果更加失意,以致失去了幸福和欢乐。正确思维应是寻找产生沮丧悲观心理的原因,一旦找到并能做出答复,就可能翻然醒悟,得以解脱。

改变悲观心理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应突出自己的优势,重视自己的优势。随着积极思维自然而然地增加,消极思维自然就会减少了。突出优势的另一面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失败的影响。尽管无法避免偶尔的失败,但是你可以控制失败对自己的影响,承认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会使自己情绪好一些。过分强调失败,只会降低自信,使自己处于沮丧之中。

在工作和家庭环境没有改变的时候,“积极想像法”会使你对生活更乐观。你可以想像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后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美好的日子。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像中都是可能的。当你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就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语言暗示法的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沮丧情绪。

多数沮丧悲观者对未来的担忧,正为自己建立越来越狭窄、有限的世界;假如你做些与他人合作的工作,受到他人的约束,你就得考虑自己以外的事情,生活也就会出现新的意义。愉快的社交活动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任何一项奖赏都不能比拟的。当人们掌握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后,自重感增加,也会慢慢地赶走沮丧心情。

一个沮丧悲观的人老待在屋子里,便会产生禁锢的感觉。然而,当他离开屋子,漫步在林荫大道,就会发现心绪突然变了,怒气和沮丧也消失了,心中充满了宁静,自然的色彩给人带来阵阵快意。另外,任何一种体育锻炼都有助于克服沮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精神振奋,避免消极地生活下去。

因此,转换自己的悲观情绪,其实并不难。

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学”得的。因而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悲观者可以力强而至,学成乐观。

那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的办法能真正帮助我们正确地克服悲观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办法当然还是有的,当我们遭遇到失败或挫折而沮丧时,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心态所带来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取得微小胜利的努力。你越乐观,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6.当你失败时,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那么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7.在闲暇时间,你要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8.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9.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地克服了困难,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别让自负提前注定了你的失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傲自负很多时候会使人迷失方向,举步不前。

一个骄傲自负的人常会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了他,人们就不知该怎么办了。但实际上,这样的人总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一骄傲,他们就会失去为人处世的准绳,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每个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事实上,少了他,事情往往可以做得一样好。所以,自大的人历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要切记这样一个道理:自大是失败的前兆。

自大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自大的人总有一些突出的地方。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较之别人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使人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深究其原因,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2.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出类拔萃,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3.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生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便会假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一个人不知道并不可怕——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可怕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知道一点就以为什么都知道。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老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

当然,自负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并加上正确的方法,就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再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才能容得下东西,而自满,除了你自己之外,容不下任何东西。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变作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因而,学会把自己的意念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你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多疑是躲在人性背后的阴影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疑人偷斧”的故事: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这个人从一开始就自己给自己先下了一个结论,然后自己走进了猜疑的死胡同。由此看来,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恐怕就是上面这个例子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那么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身边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

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会把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都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