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青少版)
36498200000025

第25章 视怒如敌,悟得合作之道——让理智为梦想引航(4)

但正是在经历过很多困难之后,家康觉悟到自己之前过于骄傲、目光短浅,于是忍住怒气,欣然接受了这场联姻,决心与丰臣秀吉打一场持久战。

丰臣秀吉本想以这种不合理的要求逼家康反抗,好以此为借口灭了德川氏,没料到家康却对其要求百依百顺,从而让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

家康的做法是智慧的,对一个智慧的人来说,愤怒是对自我的摧残。

生命在一刻不停地奔向终点, 而我们的灵魂还不关照自身,而是把喜怒寄予别的灵魂,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

一些人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总会因为生活中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愤愤不平,愤怒由对客观现实某些方面不满而生成,比如在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

表面看起来这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出的自尊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于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回过头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戕。

有一位得道高人曾在山中生活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

他的家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大家都说,兰花就是高人的命根子。

这天高人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

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些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

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

这下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师父回来了,他知道这件事后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平心静气地对弟子说了一句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弟子听了这句话,不仅放心了,也明白了。

我们长大之后,不仅个子变大了,会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变“大”了。一有人不顺我们的意,我们就要大发脾气,尤其是面对爸爸妈妈的时候更是容易发作。

“人最大的缺点:坏脾气。”

这是特蕾莎修女的一句名言。我们或许应该把它贴在床头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向特蕾莎修女学习。因为在几十年的传教生涯里,特蕾莎修女不管遭遇到什么,都能够心平气和,保持心理的平衡。

这和我们动不动就发脾气正好相反。或许她知道,恶劣的情绪对事情的发展根本就是于事无补,甚至会伤害到自己身边的人,尽管有一天你不再发脾气了,但记忆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永远抹不去。而你可能因为自己的坏脾气而失去亲人和朋友,他们将离你而去,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你的坏脾气“埋单”。

有这样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发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怒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男孩每天钉的钉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

父亲又告诉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就像你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多少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富兰克林曾说过:“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事实上,发脾气是可以控制的。要控制这种坏脾气,必须提高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而这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和评价,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

一个老板对下属发火,原因是下属工作失误。这位下属不敢对老板生气,回来对妻子乱发脾气。妻子没法,只好对儿子发脾气,儿子对猫发脾气。在这一连串的行动中,只有老板对下属发脾气是有些缘由的,其他则都是无中生有。所以,在发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下,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这样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

生活中你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发冲冠。

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第三步,学会冷静下来。

无论遇到多么让你愤怒的事情,都要设法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一旦冷静下来,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经好。

家康在管理自己情绪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每个人时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青少年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每次要发脾气前,先冷静问问自己:别人不会为我的坏脾气“埋单”,我发脾气对我自己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如果你自己也不想这么做,那么还是收起你的怒气吧,像家康一样在理智中快乐前行。

嫉妒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是不会有丝毫同情心的。——拉罗什福科

家康取得大阪胜利后,在回骏府途中突遇大雨,在停留期间,家康对侍臣道:“道春在吗?把道春叫来为我讲释《论语》。”

家康非常偏好《论语》,他对于学问异常地热心经常将年轻教师林道春安置在身边,让他讲解朱子注释的版本。

林道春实名信胜,出生于京都,13岁学习唐诗宋词,批点《苏东坡全集》,被世人认为是神童。他21岁讲解朱子学的经典论语,门人无数,深受其他学者嫉妒。

为此,家康很是不解。他曾当做众人的面说道:“所谓的学者,真是一些气量狭隘的人啊!不知道提升自己,就只会嫉妒别人!”

家康对真才实学的林道春非常欣赏,委以重用。他极为讨厌那些没有实学却善妒忌的人。后来道春成为德川家的学问最高权威,他的子孙代代被称为“林家”。

家康身边的那些学者与林道春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也就无可奈何了。

不怕别人比自己厉害,只怕自己不知道提升自己。

清朝同治年间(1870),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前往天津查办天津教案。这件案子十分棘手,自己甚至可能因此丧命。所以,他写下遗嘱,告诉长子曾纪泽在他死后如何处理丧事和遗物等。这封信就写于曾国藩赴津之前。

曾国藩在信中着重告诫儿辈在道德修养上要力戒嫉妒和贪求。至于“不忮”,也就是不嫉妒,曾国藩也特别要求儿女们要胸怀宽容,不能心怀嫉妒。

“德莫凶于妒”,嫉妒的心理让人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而是将眼睛盯在别人的成就和快乐上,并且因为别人的优秀而痛苦,渐渐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自己的才华也在“嫉妒”中葬送。

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师徒三人隐居在深山之中研习兵法,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庞涓先一步下山到魏国做了三军统帅,而孙膑则留在山中继续向老师学习,并且研读了《孙子兵法》。学有所成之后,孙膑也经人介绍投靠了魏国。

在魏国,孙膑与庞涓朝夕相处,但那时因为孙膑的军事才华已经远远超过了庞涓,庞涓感到自己的地位不保,对孙膑暗起嫉妒之心。

为了除掉孙膑,保住自己在魏国的将军地位,庞涓不顾同学情义,设计污蔑孙膑谋反,让魏王把孙膑的膝盖给削了,孙膑因此成了一个废人。

当孙膑知道自己是因为师弟的陷害才沦落至此之后,开始装疯卖傻,终于找机会逃到了齐国,成为齐国的一员大将。

而庞涓因为失去了师兄的指点,军事才能已经力不从心。若干年后,魏国进攻韩国,孙膑协助齐国出兵救韩。他采用添兵减灶的诱敌之计,骗得庞涓轻进,最后用伏兵把庞涓率领的魏军团团围住,庞涓被迫自杀。

庞涓背叛同门,因不如人,不虚心学习提升,却因嫉而生恨,甚至要将孙膑置于死地。这些丧失良心的做法,正是嫉妒的魔鬼在驱使他的灵魂。

其实,嫉妒是人向往美好的天性使然,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自然会有羡慕和自怜的情绪。但控制好这种情绪,就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奋进的动力。

美国总统亨利·杜鲁门化嫉妒不满为进取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查理·罗斯中学时由于品学兼优,得到全校最年轻、最有威信的教师布朗小姐的极高评价和期待。在毕业典礼上,布朗小姐出人意料地向他表示了个人的祝福——当众亲吻了查理。

事后,许多男生表示不满,其中一个男孩由于强烈的嫉妒,还当众指责布朗小姐偏心。查理毕业后由于在报界工作勤奋,成绩显著,被亨利·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白宫负责出版事物的首席秘书。

而那个曾经因强烈嫉妒而指责布朗小姐的男孩,就是把嫉妒变成奋进的力量,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亨利·杜鲁门。

对我们青少年来讲,如何战胜嫉妒呢?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