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36501500000014

第14章 做个会卖瓜的“王婆”:厂商与经济学(1)

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稀缺价值

【轶闻趣事】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们不仅珍稀,而且尤其可爱,是全世界的动物明星。

因为其可爱的形象以及稀缺性,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因此,大熊猫一直充当中国的“友好大使”:中国相继向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相继获赠大熊猫。

1982年之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1984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大熊猫又戴上“商务参赞”的头衔,开启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中国短期内向外国动物园租借大熊猫,对方支付租金。一时间,大熊猫成了财大气粗的创汇大户,结果造成大量捕捉大熊猫,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保护。

后来我国停止了以商业目的租借大熊猫的做法,代之以“大熊猫合作繁殖”的名义。在这个名义下,向外国租借熊猫,通常为期十年,接收国向中国支付1000万美元,平均每只熊猫每年的租金是50万美元。

【经济学聊天室】

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充当“亲善大使”和“创汇大户”的背后原因之一就在于熊猫是稀缺的。如果每个国家都有大熊猫,熊猫像狼、熊一样平常,绝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价值。

其实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不仅大熊猫是稀缺的,经济物品都是稀缺的。“稀缺”二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稀有的,另一个是紧缺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负任何代价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取用物”,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获得人们所需物品上存在的自然限制叫“稀缺”所以经济物品又称“稀缺物品”。

因此,稀缺不是就资源和物品的绝对数量而言,而是就有限的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所以它是相对的,但它又是绝对的,存在于人类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期,是人类普遍永恒的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而对某些稀缺的产品来说,其价格往往会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以手机号为例:在2009年新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卡塔尔电信运营商Qtel被认定拍出了全球最昂贵的手机号码。一个6666666的手机号是于2006年5月23日被拍卖的,最终成交价格为1000万卡塔尔里亚尔,根据当时汇率水平计算约合275万美元。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前记载的最昂贵的手机号码是中国四川航空以48万美元拍得的88888888手机号。

花钱买房产、汽车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物品,或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或日后有升值的潜力;花钱买服务,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享受。而天价手机号码既不是实在的物品,也不是实在的服务,那么,人们如此狂热地追捧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价值的号码,甚至不惜血本将其收入囊中,到底图什么呢?

我们从资源的稀缺性角度来分析。这些数字往往由于谐音或传统的思维习惯形成,比如说,我国有很多人认为“8”字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主要就是因为8与“发”谐音,例如“168”(一路发)、“888”(发发发)、“518”(我要发)等号码很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这些号码毕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不可能使每个人得到满足。因此,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对于这些吉祥号码,就必须以高价才能获得。

其实资源的稀缺性,有些是天生的,如金子、钻石等。有些是衍生的,如耕地,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因为稀缺才能更显其价值。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用心观察会使我们明白很多经济学道理。

【知识链接】

非稀缺经济

由于产品中的非稀缺部分能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它因而也将成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

举个例子,奔驰轿车与桑塔纳轿车所耗原料差不多,但价值相差数倍。为什么?因为二者的设计、工艺和生产流程及品牌价值不同。奔驰轿车之所以贵,就贵在它的设计、工艺、流程及品牌上。我们知道,原料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其价格的不断上升。但设计、工艺、流程和品牌是非稀缺的,它们一旦通过一个起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可以以零成本无限复制,对它们的需求增加没有资源约束,其产量完全由需求决定,需求即生产。因此,对奔驰轿车需求的上升,不仅不会导致其设计、工艺、流程和品牌供应的短缺从而推高其价格,反而会使其设计、工艺和流程的单位成本下降,降低其价格。

景点中的饭店为什么在淡季也不关门——生产成本

【轶闻趣事】

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备受推崇。

20世纪50年代初,王永庆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可以降低成本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王永庆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

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王永庆决定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经济学聊天室】

当然,台塑的成功还有其他方面的努力,如内部管理、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等,但最关键的是台塑通过将自己的产量扩大,从而达到成本最低,这是台塑成功的法宝。

俗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生产者要想获得利润,首先必须投入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支出就是成本,也就是生产费用。

在经济学中,企业生产者一般也叫厂商,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生产者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就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扩大供给,增加收益。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用于固定投入的成本,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机器、设备、厂房、管理人员工资等,不论产量是多是少都是不变的。可变成本是用于可变投入的成本,它虽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原料、燃料、工人工资等,产量多投入的多,产量少投入的少。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就是总的生产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辽宁兴城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这里的旅游业较为发达,一到夏季便游人如织,但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海滨的高级饭店和旅游景点的生意就很清淡,游人很少。不过即使是在旅游淡季,饭店和景点仍然在开门营业。既然这个时段赚钱不多甚至会亏本,他们为什么不关门,等到旅游旺季的时候再开门呢?

用生产成本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饭店和景点的成本主要是固定成本,如租房费用,它已经支出了,如果关门歇业的话,放着也是放着,照样会折旧,不如继续开门营业,只要收入能支付可变成本就行了。

所以,固定成本的回收只能寄希望于旅游旺季,而且只有旅游旺季需求大于供给,这就可以解释一般旅游景点的住宿和饮食一到旅游旺季价格都比较高。

企业作为市场中的微观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在研究企业问题时,考虑最多的就是成本问题。但是企业如何控制成本,使生产成本达到最小化呢?

第一,加强控制措施,减少无效消耗。对于获得一定产品而发生的有效消耗,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是一定的,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对于获得一定产品而发生的无效消耗,是相对变化的,是普遍存在的。后者是控制的对象,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对这一消耗进行控制,使其降低到最低点。

第二,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经济技术统一。从技术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重视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新产品开发、质量的提高等,能够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既要加强内涵控制,又要推动外延控制。

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企业永恒的主体。一个企业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以使成本最小。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最大利润,就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当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下来时,消费者才能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知识链接】

人工成本

也称“劳动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投入劳动力要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是企业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企业的人工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

百万大军为什么敌不过八万精兵——规模经济

【轶闻趣事】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东晋皇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经济学聊天室】

前秦的军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看来,“阵容庞大”不一定能产生必然的正面效果。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效应,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具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 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在现实中,采取多大规模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取决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特点。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越大,越专业化,技术越复杂,创新越重要,规模就越大越好。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需求越稳定,规模就可以越大。例如,在钢铁、化工、汽车等重型制造业中,这些企业的规模往往相当巨大,小企业难以在这些行业生存。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要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首先谋求单位成本的有效降低。

第一种情况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这种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是在开始时需要大量投资,以后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并不多,最初的投资分摊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从而平均成本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