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音乐舞蹈
“多来咪发梭拉西”的由来
“多来咪发梭拉西”是舶来品。在我国古代,记述音乐是采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记法。
11世纪的欧洲,教会里唱赞美诗,只有“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音。后来,意大利僧侣音乐家归多把圣乐的一首赞美诗每行歌词的第一音节依次排列起来,恰好是“六声音阶”,因此,他就用每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乌来咪发梭拉”来代表六声音阶。不久,七声音阶问世,才把原来弃掉的那些赞美诗最后一句“圣约翰”几个字的第一音节拼起来,成为第七个唱名“七”,发音为“西”。17世纪时,意大利音乐家布隆契认为第一音名“乌”不响亮,建议换用“多”音,他的意见被许多音乐家采纳,于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就正式成为今天的唱法。
知识小链接:流行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它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构成早期的产业工人,城市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流行音乐是一种产生于劳工阶层、中下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在当时,反映怀念家乡、眷恋乡村生活的音乐题材,恰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城市谋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来自于黑人音乐的早期流行音乐,通过他们的口传心授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形式,即当时的流行音乐。
五线谱的由来
五线谱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它。
远在10世纪时,一位名为古罗的法国音乐家开始用四条横线表示音的高低,又把当时流行的一种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放在四条横线里,来记载乐曲,发明了最初的五线谱。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在整个欧洲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罗马教皇听说此事,把古罗召至罗马,给了他一笔重赏,并让他把罗马教堂所收藏的乐谱一律改为“古罗式记谱法”,也叫“四线谱记谱法”。
到了12世纪,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条横线改成五条横线,但这样的五线谱仍不完善,如小节线、拍号等符号,还没有出现。直到16世纪,五线谱才逐渐完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差不多。
知识小链接:简谱的由来
简谱也叫数字谱,是由五线谱演变而来的。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大思想家卢梭最先提出。卢梭认为,虽然五线谱比较科学,但视谱和书写不大方便,没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很难使用。为了便于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记谱法。卢梭确定了简谱的构成原则,后来经过嘉林(galin,数学教师),巴黎(Paris,律师),谢维(Gheve,医生)三个人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因此简谱也叫“谢维谱”。
交响曲的由来
交响曲,也称交响乐,其含义源自于希腊文“一起响”。据载,中世纪时,这个词也曾表示是两个以上音的和谐结合。
16~18世纪上半叶,又演变成将一切多声部的声乐曲结合都泛指为交响曲。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演出盛行,剧中的序曲特别是其快-慢-快的结构为促进交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从歌剧中独立出来而变为自成一格的器乐演奏形式。在当时的意大利涌现了不少有三个乐章的交响曲:快板、慢板和小步舞曲。出生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海顿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这类体裁的创作,曾写下了一百二十余部交响曲,并逐步把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作为规范形式固定下来。
贝多芬是交响乐王国里的“泰斗”,而在人们心中,他的名字几乎成了交响乐的化身。他的九部交响曲写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倾注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感情奔放,结构宏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直至今日仍被誉为“犹如是九座大山矗立于天地之间”。此时,四乐章交响曲的格式已基本稳定和成熟,通常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式。
知识小链接:“交响乐之父”——约瑟夫·海顿
海顿,1732年3月出生在奥地利,1809年去世。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贵族服务,充当着音乐仆人的角色。幸运的是他的“主人”非常喜欢音乐,并鼓励他进行各种音乐创作。他一生****完成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62首钢琴奏鸣曲,45首钢琴三重奏,14部弥撒,26部歌剧等。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广博,堪称世界音乐史之最。他是18世纪古典乐派奠基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奠定了交响曲4个乐章的结构形式,为交响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圆舞曲的由来
对我国来说,圆舞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圆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维也纳,因此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追根溯源,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随舞曲的节奏旋转打转,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
知识小链接:著名的圆舞曲
世界上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等。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蓝色多瑙河》了,它是由五首小圆舞曲加引子、尾声所构成的大型圆舞曲。除了器乐作品的圆舞曲外,舞剧、歌剧和歌曲中也常见圆舞曲体裁。
摇滚乐的由来
摇滚乐又称摇摆舞音乐或摇滚乐、滚石乐,是由一种称为“布鲁斯”的爵士乐演变而来的,它源于美国,是当今西方世界极其盛行的流行音乐。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布鲁斯”仅流行于黑人地区。美国的一些黑人乐师在演奏时,将黑人教堂音乐、西部乡土音乐及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融入其中,综合而成了摇摆乐。这种音乐节奏强烈、音响丰富,是一种非常活跃的两拍节奏的音乐,其演奏乐器和歌唱方面也有异于其他传统的流行音乐。摇滚乐以一套独特的演奏技巧,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运用人声,达到了新的表现水平。它还以电子乐器取代了以往的器乐队,并把最早期的各种爵士乐风格的魅力同现代电子乐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强大吸引力的音乐风格。由于它在创作过程中糅合了其他许多音乐的因素,所以,摇滚乐的种类相当多,如迷幻摇滚乐、乡村摇滚乐、民歌摇滚乐、拉加摇滚乐和爵士摇滚乐等。
知识小链接:重金属摇滚
20世纪60年代,以“滚石”乐队为代表的硬摇滚以它的粗犷、猛烈为基础,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到了70年代,作为硬摇滚的延续,出现了一种更为流行的硬摇滚风格,这便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更“硬”的硬摇滚,被称作“重金属摇滚”。
爵士音乐的由来
爵士音乐,是英文Jazz的音译。它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舞曲性质的音乐。
爵士音乐源于非洲黑人音乐。17世纪初,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沦为奴隶,与此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热爱的故乡音乐带到了美洲。爵士音乐是作为穷苦黑人的“娱乐音乐”发展起来的。演奏这种乐曲,最初只限于黑人聚居地区的小酒吧、小舞厅,那些“高等白人”是不屑于到这种场所来的。但是,随着爵士音乐的流行,许多白人乐队也开始模仿这种曲调,并发展出一种被称为“狄克斯兰”的舞曲,但仍以黑人音乐作为基础。
据考证,“爵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家喻户晓的一位黑人江湖音乐家的名字,他的全名叫爵士波·布朗。传说他常在黑人居住区的咖啡馆里演奏,听众总是叫嚷道:“再来一个,爵士波!再来一个,爵士波!”爵士音乐因而得名。
知识小链接:中国的爵士乐
爵士乐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就是爵士乐在中国的栖息地,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不过那时的爵士乐主要是为舞厅伴舞。几十年的沧桑变迁,爵士乐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出现了近四十年的断层,而这期间正是爵士乐重要的发展阶段。爵士乐早已摆脱了四平八稳的伴舞的音乐形式,融合了丰富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最具音乐自身的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早已置身于高雅艺术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舞蹈的由来
《诗经·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是艺术之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
今天的民间仍然流传着许多有关舞蹈起源的传说。
景颇族著名的节日祭祀歌舞“目脑纵歌”有一个历代相传的起源传说:当时只有天上才有歌舞。据说有一年地上的百鸟应太阳公公之邀到天上去做客,参加天上举行的“目脑纵歌”,由此百鸟学会了唱歌跳舞。它们很愉快地回到了地上,之后公推学得最好的孔雀作“脑双”(意为领头的),聚在一起跳了起来。正好被景颇族的祖先腊贡扎夫妻看见了,便偷偷默记下来,传给了世人。从此“目脑纵歌”既作为歌舞的节日,也作为祭祀民族祖先的日子流传于世。至今“脑双”仍须带孔雀羽毛,以纪念孔雀的功劳。
侗族也有一个传说:过去侗家没有歌舞,后来到天上讨来歌舞,但在回人间的路上,又不慎掉进了龙潭。多亏一只水獭下龙潭帮他们取了回来,侗家才有了歌舞,才有了“踩歌堂”这个节日。
古老的东巴舞谱《祭什罗法仪跳的规程》中,记下的第一个舞蹈是《舞的起源》,经文上说:“很古的时候,在人类生长的丰饶辽阔的大地上,三百六十个东巴还不会跳舞。这时,米利达吉海(传说是人类最早见到的海)长出一株叶细如发的树苗,叫赫依巴达树。树梢上栖息着大鹏、狮子、飞龙三个胜利神。跳舞的方法和本领首先是由它们三个从住在米利达吉海的金色神蛙那里学来的。至于金色神蛙,它的舞蹈本领又是从住在十八层天上的盘珠萨美女神(纳西族传说中智慧美丽的歌舞女神)那里学来的。三百六十个东巴跳的舞蹈最初就是来源于这里。”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至今依然在流传。
知识小链接:舞蹈艺术的特点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的艺术形象必须在空间展现,通过人的眼睛来感受,它和美术中的雕塑一样,都具有空间艺术的特点。同时舞蹈在表现过程中,又必须在音乐中把人体的动作一个接一个连接起来,舞姿与舞步都是在流动中构成,具有时间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又和音乐中乐曲演奏一样,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点。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是以人体的动作为表现工具,将空间、时间和动作力度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舞蹈这门艺术的形式特征。
瑜伽的由来
当今流行于世界的瑜伽,起源于印度。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说古印度高达8 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
瑜伽一词原意是驾驭牛马,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将瑜伽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在印度,瑜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与古印度婆罗门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伽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心的主体被证悟,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在印度现在很难说清瑜伽与印度教的关系,在寺庙中、经典中、生活中,两者的关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知识小链接:瑜伽的含义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拉丁舞的由来
拉丁舞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拉丁国标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国标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
总的来说拉丁舞包括Salsa、Merengue、Cumbia、Bachata、Chacha、Samba、Lambada等。而其中最出名也为大多数人所喜爱的Salsa起源于古巴,古巴Salsa来源于曼波,曼波是20世纪40年代60年代非常流行的舞蹈,恰恰是它的一个变种。古巴风格Salsa源于街头,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自由派对,空气中弥漫着欢乐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