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36509500000054

第54章 艺术人生(3)

琵琶的由来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乐队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知识小链接:琵和琶

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主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音。

二胡的由来

二胡又名胡琴或南胡,由胡琴发展而成,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并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为弓,称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载酒过”的记载。宋朝的《乐书》称之为奚琴,有:“奚琴本胡乐也”的记载。而我们从唐代所绘的画卷里便可以看到,当时的奚琴与今天的二胡构造已经基本一致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中犹自怨单于”,是以马尾为弓的胡琴。明清时,随着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发展,胡琴在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逐渐形成了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粤胡等拉弦乐器。“五四”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设计了新规格的二胡,固定了定弦法则,首次创作出十二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练习曲等作品,把处于民间状态的二胡趋于规范化,并使之进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知识小链接:二胡的组成结构

二胡的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金、弓等部分。张弦二根,竹弓,大多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拉奏,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上蒙蛇皮。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亦可演奏技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二胡不但用于声乐的伴奏和器乐合奏,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发展成独奏乐器。解放后,对二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将丝弦改为钢丝弦,扩大了音量。

笛子的由来

笛子这一乐器的来历,尽管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从新疆、中亚细亚一带传入我国。

笛子在外国起源同样很古老,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公元14至15世纪期间,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等地的固有文化做了最彻底的摧毁。在这以前,秘鲁本地的印第安人建立了“印加王国”,印加人有着高度发达的文化,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印加文物中发现,印加人拥有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很多笛子,而且还是由不同材料(如兽骨和陶土)精工制造的。从地理环境看,这些笛子和其他乐器,都是印加人的创造,不大可能由另外什么地方传来。由此看来笛子确实是一个极古老的民间乐器。

知识小链接:唢呐的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乐器的音译(Surna)。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时期开凿于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现存于武氏祠和于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在1800多年前,山东西南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唢呐不但用于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在古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团、民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第三节 美术工艺

中国漫画的由来

在我国,早期的“漫画”被称为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而真正以“漫画”为名登上中国画史舞台是近一百年的事。

古代的急就画、即兴画,都含有漫画的成分。清初有人画了一幅这样的画:几个盲人各持圭壁书画等古玩张着口一副正在争论的样子,名曰:“群盲评古图。”清末陈师曾在《太平洋报》上发表的简笔画,笔画虽简,乐趣却无穷。这些其实都是漫画,但当时还没有漫画这个名称。直到“子恺漫画”出炉才有了“漫画”这个名称。当时,前辈画家丰子恺创作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画,著名刊物《文学周报》的主编郑振铎,热切地向丰子恺索稿,并刊登在《文学周报》上。丰子恺后来回忆说:“‘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它也不是我自称的,却是别人代起的……编者代为定名《子恺漫画》。这定名的人,即主编者郑振铎。这是1925年上半年的事。”可以说,“漫画”这个名称是与丰子恺分不开的,而这定名的功绩却属于郑振铎。

知识小链接:日本漫画溯源

“漫画”这个叫法始于日本,据说包含着“随意”画的意思。日本漫画界一直把12世纪的鸟羽僧正觉犹(1053~1140年)当做祖师爷,他所画《鸟兽戏画》被日本政府列为四大国宝绘卷。12世纪,绘卷戏画流行,《信贵山缘起》、《地狱草纸》、《饿鬼草纸》、《病草纸》、《天狗草纸》、《绘师草纸》之类的作品形成日本独特的绘画形式。室町时代《福富草纸》、《百鬼夜行图》等杰作就是当时流行的创作。

17世纪江户时代初期,京都、大阪的绘师画了一些身材修长的鸟羽绘,引领了下一波浮世绘的画风。“鸟羽绘”是以鸟羽僧正觉犹的名字为头衔,可见承袭祖师爷的企图。

1760年日本伟大的浮世绘师葛饰北斋诞生。他的《北斋漫画》闻名世界,甚至对欧洲绘画界造成一股震撼。一般印象中,他是“漫画”一词用在画作上的第一人。事实上在1769年,风俗画名家英一蝶就出版了《漫画图考群蝶画英》一书,早有漫画一词,之后北尾政演在《四时交加》绘本上的序文又提到“漫画”一词。

壁画的由来

我国的壁画,由来已久。相传在周朝时,往往把对人的褒赏功德用图画绘于壁上的形式来传达。汉宣帝时曾画功臣11人的图像于麒麟阁,东汉光武帝时画28将肖像于凌烟阁。这些都是描绘在宫殿建筑上面的。汉代以后,佛教盛行,庙宇林立,于是壁画便同宗教结合在一起了。魏晋六朝、隋唐各代,产生了像敦煌莫高窟这样旷世杰作是我国壁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的壁画杰作,除了少数留在岩洞石窟的作品,大部分绘于宫廷建筑墙壁上的壁画已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而消失了。还有少部分壁画在墓室中,埋于地下,幸得保存。

知识小链接:罗布林卡壁画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喇嘛的夏宫,里面展示了西藏独有的历史、人文、自然等风貌,尤其是各殿堂的壁画,堪称18~20世纪西藏壁画之精华,集中体现了西藏绘画艺术画派中“卫赤”的特征。“卫赤”是以拉萨为主的西藏中部地区绘画风格,这种风格是以15世纪门唐画派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技艺,其特点是注重景物的描绘,线条工整流畅,色调变化丰富、活泼鲜亮,画风严谨细腻,堪称藏族绘画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西藏的绘画艺术可追溯到史前,寺院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应与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同步。罗布林卡的壁画与大多数藏传佛教寺庙一样分为宗教和非宗教两种题材。罗布林卡内年代最久的壁画虽然不过200余年,但却荟萃了自18世纪以来西藏众多名家作品之精华。除将图案绘制于墙壁上,还在殿堂的梁、柱,甚至在所有藏柜、藏桌之上绘有佛传、八大药师佛、清朝婴戏图、奇花异草、灵禽益兽等图案,可谓一处壁画王国。

铁画的由来

铁画又被称作“铁花”、“铁艺”,艺人们以锤代笔,以铁作墨,锻铁成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网络和立体美感,被举为“中华一绝”。明朝文震亨《长物志》记载,铁画是“利用废铁椎造铁花,宋真宗时肇始于河东路(今山西省),在当时已知用无烟煤炼铁,素以盛产铁制品著名”。辛亥革命后,皖南芜湖仿造铁画。现在,芜湖铁画早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手工艺品。

关于铁画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年幼的汤天池随母亲逃荒来到安徽芜湖,在江边吉祥寺落脚,以乞讨为生。汤天池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工。在铁匠铺里,天池起早贪黑,苦干3年,但是还没有学到真本事,就被老板辞退了。为了担起生活的重任,他决心自己做点打铁的小生意。寺里住着一个写字绘画的老先生,每天泼墨作画。一日,汤天池对老先生说:“先生,我想请您教我作画,行吗?”老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天池,把笔往桌上一放,冷冷地说:“你学画画,真是不自量力!”

汤天池听后十分生气,他决心要用铁打出字画来。白天,他上山看劲松、观青竹,到乡村看妇女剪纸绣花,到木匠铺看木匠雕龙刻凤;晚上,他在棚子里用铁打青松、劲竹,锤花铸朵,锻龙焊凤。三年过去了,汤天池终于打成一幅古松图。他到处虚心请人评画。寺里老和尚说:“千年古松风吹雨打,身上要有疤节。”剪纸的村妇说:“松枝要有曲有直。”木匠说:“松叶要有密有疏。”

他听取众人的意见,认真修整了古松图,使古松的形态栩栩如生。一位老大爷见天池打画时手被炽热的铁料烫得焦黄,就对他说:“汤铁匠,这画是用你的铁手和铁打成的,就叫它铁画吧。”“铁画”之名由此传播开来。至今,铁画艺术仍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

知识小链接:铁画工艺在当代的主要用途

铁画曾多次为国家级重要建筑设施提供装饰,其中有装置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宾客厅的铁画“黄山迎客松”,国家审计署的巨幅山水等。瓷盘铁画“熊猫”吉祥物是北京亚运会的馈赠礼品,为全国政协大楼提供装饰。铁画多次参加国际造型艺术展览和世界博览会,多次赴欧、亚、拉美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国家巡回展览,引起了轰动。铁画品种繁多,题材广泛,规格齐全,有可供装饰在各种建筑大厅内的巨幅铁制壁画、立体铁画,也有可供普通室内装饰的挂屏铁画和各种精巧的铁画摆件。同时铁画也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

油画的由来

油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油画以鸡蛋黄融合矿物原料为调料作画,然后将薄而透明的油层敷于画面上,形成如瓷器色釉一般的效果。这就是早期的油画作品,其画面均匀,有光泽,看不见笔触,工细严谨,富有装饰趣味。

到了15世纪,被称为欧洲油画创始人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在总结前人作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亚麻油与核桃油相互融合的理想调料,用之不但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而且可以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富有真实感。同时,用这两种油调色作画,画面干燥时间不快不慢,颜色干透后附着力强,色彩既有光泽又不易褪去。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传遍全欧洲,成为欧洲各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知识小链接:中国油画

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2年成立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最早设立了西画专科,聘任外国教员讲授油画。同期,清朝政府还派遣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油画。1887年,李铁夫留学英、美,受教于印象主义画家。1904年,李叔同等赴日学画。此外,陆续有自费留学欧洲的画家。20世纪20年代后期,留学生陆续回国,积极从事油画事业,并开办各种画会、美术社,出版画册,介绍西方油画作品。这样,油画直接从欧洲、间接从日本传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新秀。

印象派的由来

印象派又被称为“印象主义”,这个词是由巴黎一家报刊的记者杜撰出来的,因为他对1874年4月在巴黎市中心卡普辛大道35号举行独立画展的一批青年画家的作品十分不满,便从其中莫奈的一幅标题《印象·日出》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在众多的派别中,西洋油画中的印象派一直为西方人推崇。

印象派的代表作有莫奈的《印象·日出》、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比亚》、雷诺阿的《在阳台上》、修拉的《在海滨浴场》及劳特累克的《红磨坊的莎尤克》等。

知识小链接: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又称后印象主义,过去曾误译为“后期印象主义”。这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对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一种新的艺术倾向的称呼。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塞尚和高更,以及荷兰画家凡·高。这三位画家与印象主义画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塞尚还参加过第一次印象派画展。但是,他们共同的艺术倾向是反印象派的。印象派是以光线来客观地再现自然,而后印象派画家追求的则是他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因此,这三位画家又各具艺术个性。他们的这种创作倾向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真正开端,故有人将塞尚称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