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祜(约782-852),字承吉,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文宗大和三年至四年间,蒙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向皇帝推荐,但未得重用,后又被元稹排挤,漫游至江淮以南各地,于丹阳曲阿筑室隐居以终。
张祜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未仕,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其诗作成就卓然,内容丰富,常常一边流连风月,一边仗义报国,诗风沉静浑厚。他有468首诗存世,被完整地保留在《全唐诗》中。
·宫词二首·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赏析】
张祜诗风沉静浑厚。他虽终生未仕,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可是他的诗作中,从来不乏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和深刻揭露。《宫词二首》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本诗为其中第一首。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写的是宫人与世隔绝的生活情状:宫人们自小被送进宫,远离家乡。她们长年幽闭宫中,一待就是好几十年,白白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三千里”和“二十年”都是虚指的数字,泛指离家距离之远,宫内幽居时间之久。一个“故”字、一个“深”字,斩断了宫人们回乡的希望,她们只有将一生奉献给宫廷这一条出路,其间的幽怨和悲愤让人慨叹。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写宫人们为皇帝唱一曲《何满子》。乐声一响,宫人们就不禁在皇帝面前潸然泪下《何满子》是曲调名,曲调悲壮。何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是因为《何满子》是悲伤的歌,曲随心动,哀伤之情自然涌现。很多时候人们将宫怨诗中之“怨”,认为是宫人们因长年见不到皇帝,而心生怨恨,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让这些宫人“双泪落君前”,将感情全部聚焦在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与世隔绝生活的控诉。
短短二十个字,语言平实浅显,一扫往昔宫怨诗的委婉含蓄,直指宫人的内心深处,将宫人们孤寂的宫廷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诗中频繁地运用数字:“三千里”、“二十年”、“一声”、“双泪”。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分别从空间、时间、听觉和行动多个角度来诠释同一个主题:就是宫人生活之苦、宫人命运之悲。诗人杜牧在《酬张祜处士见赠长句四韵》中用“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来肯定张祜对宫人生活的揭露,寥寥二十个字道尽了宫人的心酸和苦楚。
【大师导读】
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
——谢榛《四溟诗话》
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薇。”诸贤品题如是,祜之诗名安得不生乎?
——葛立方《韵语阳秋》
张祜作《宫词》二首,这一首是他成名之作。二十个字,写老宫人的怨情。……一个“三千里”,一个“二十年”深刻地勾勒了宫人的身世。
——施蛰存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赏析】
因皇宫又称“大内”,所以宫女也被称为“内人”,此外宫中女妓亦称内人。《赠内人》是张祜著名的宫怨诗,诗人借由宫人所见之景来再现她们孤寂的生活,并替她们言说对自由的追寻。
“禁门宫树月痕过”指出了写作地点和时间。地点是“禁门”,也就是宫中;有“月痕”,时间当是晚上。这句诗意为:深夜时分,月影慢慢地移过了宫廷里的树上。 “过”字用得极为巧妙。依理“月痕”的经过是细微而迅速的,可是宫人却能看见“月痕过”,可见她望月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从而更折射出宫人生活的百无聊赖。
寂寥的庭院中,宫人一双媚眼,却只能痴痴地望着成双栖息的白鹭。“媚眼惟看宿鹭窠”名中,“惟”字尽显了宫人生活的凄冷,一双“媚眼”看不到大好的风光,却只能看白鹭而已。此外,诗人在选择被看的物象时也很有考量,“鹭窠”是成双成对的,宫人们在此时看着“鹭窠”,与宫人们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地对照,既加深了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也暗喻了她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诗中,诗人描写的都是户外的景象,第三、四句由户外转向了屋内:“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宫人救飞蛾的场景:一盏孤灯在清冷的夜里引来了一只飞蛾,宫人们拔下了头上的玉钗,轻轻拨弄着烛焰,救起了那只扑火的飞蛾。
“飞蛾扑火”本是自然现象,但是也正因为它的自然,所以常常会被人忽略,日常生活中极少有人会去细细观察这种情景,可是这里宫人却一直在认真观察,甚至参与其中。这两句诗表现出宫人们对于飞蛾的同情,显现了她们善良的本性,同时反映出她们生活的寂寥。
诗人在选择“飞蛾扑火”这个意象时,一方面可能是实景所现,但另一方面,诗人以“飞蛾”喻“内人”。飞蛾扑火意味着自我毁灭,宫人们救下这只飞蛾,减少了一个无知的毁灭者,这只飞蛾就能继续生活下去,同理,宫人们不让自我毁灭,那么她们就还有幸福的可能。自此,诗人在这里借由“飞蛾扑火”和“内人救蛾”两个动作,深刻地表现了宫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抱有的希冀和期盼。
张祜写过很多有关宫人生活的诗歌,但在这首《赠内人》中,诗人创造性的通过内人用“媚眼”看“鹭窠”和“斜拔玉钗”“救飞蛾”两个场景,来表现宫人生活的悲苦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意盎然、发人深省,不外杜牧会高度评价张祜道:“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大师导读】
盖有感于深锁宫禁,虽处繁华,亦等于飞蛾补焰。怜他自怜,不得不救。此种慧心仁术,非熨帖细腻的诗人,不能说得出。
——喻守真
晚唐士人寄情闺阁,既是由于在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转而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
——袁行霈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赏析】
张继曾作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舟中景表羁旅思,千古传诵;此处张祜借写金陵渡口之景抒羁旅之愁,为后人称道。两首诗歌情感相近,但用笔不同,一浓一淡,将羁旅愁怀表现得入木三分。
张祜诗题中“金陵渡”指的是古代的京口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金陵津渡小山楼”点出了诗人羁旅的地方在京口渡口的小山楼上。“一宿行人自可愁”中的“行人”即是诗人自己。诗人用“行人”自比,可见他的羁旅身份,为后面诗人愁苦的情感埋下了伏笔。诗人旅居他乡愁思满怀,彻夜难眠,因而伫立楼上远眺江面。
“一宿”从时间上看是一夜,可是放之诗人的情感上而言,就是暗指诗人“愁”的时间之久,“一宿”未眠。“自”字也用得极为考究,诗人以“行人”的身份“一宿”未眠,就自然生出了“愁”,可见这“愁”来得之浓,之快,以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生发而出。
“潮落夜江斜月里”是近景描写。在夜晚朦胧的江面上,只见月亮西斜,潮水初落。这是诗人站在“小山楼”上看见的江面景象。“斜月”之时,也就是将明未明时分。本句呼应了前一句中的“一宿”,可见诗人确乎“一宿”难眠,望月感怀。
当诗人愁思满怀、郁闷难耐时,望向远处时不禁大喜,原来“两三星火是瓜州”。本句情境由近拉远,远方有两三点星火闪烁,那里就是瓜州了。从诗人情感的转变可知,瓜州应是此行的目的地,当他看到终点迫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两三星火”从数字意义上来说是虚指数量之少,但是在当时宁静的环境中,就是这“两三星火”都被诗人捕捉到了,可见诗人当时的寂寥之情,更凸显出他看见这星火时的兴奋,似有归家之感。
“金陵”起,“瓜州”收,诗人在诗中以地点的转移来架构整首诗,前后呼应,从地域上看两个地点相距不远,但是诗人在其中却经历了一场情感的大起伏,由开篇的愁苦到结篇的兴奋,过渡自然流畅,笔法轻盈细腻。借金陵渡口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之苦,以乐景写哀情,哀情更让人怅惘。
【大师导读】
从诗意所暗示的看来,瓜洲显然是引起愁绪的地方。但诗人只在第二句中用“自可愁”三字略为透露,而以极平淡、极自然的一句“两三星火是瓜洲”来揭出旅愁的来处。这种不着痕迹的抒情,可以说就是神韵之所在。
——施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