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29

第29章 从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探索看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1)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由于观念的差异、人才的或缺、经济实力的影响和文化资源的丰寡,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受重视的程度和发展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产业领域比重中的份额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但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却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为此,我们从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成功探索,看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作如下思考。

从旅游文化这一产业领域来说,陕西提供给旅游者的仅仅是历史遗存本身,包括历史遗迹和文物。旅游者通过观赏这些遗存,获取对历史的认知并满足了一种猎奇的心理,但这些遗存所具有的文化底蕴或者说文化价值并没有被利用并产生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它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形成新的经济价值。就拿《长恨歌》而言,白居易所留给后世的这部不朽的诗篇,从旅游的角度看,在过去,充其量是作为华清池景区的一个“讲点”而已。它所体现出的也仅仅是华清池的历史价值,但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却始终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当中。现在,我们把它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打造成一个新的文化产品一舞剧《长恨歌》,再经过包装和营销,它便有了文化的商业性,也就是具有文化的经济价值,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

文化产业包罗万象,涉及的种类相当丰富,旅游文化产业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它是陕西发展旅游产业的突破口,也是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头戏。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积累了厚重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涵盖着久远的历史足迹并涉及社会、政治、军事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所不容,无所不及。从陕西已经发掘和展示的历史资源来看,从远古先民的生活到周秦汉唐的历史背影,似乎都能让现代的人们触摸到它尘埃下温热的肌体,感觉到它所投射出来的无穷的文化魅力。这些蕴含着厚重文化的历史遗物,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文物”的资源,是旅游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才成就了陕西的旅游事业。反过来,正是因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才让这些历史的遗物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并得到有效的保护。否则,这些历史遗物即使被发现发掘出来,也只能寂寞在古玩架上或是在寒风中伫立在长满茅草的旷野而被人渐渐忘记。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陕西大量的古迹遗存文物是基础,是用来制造文化产品进而发展文化产业的根基所在。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没有这些被深深打上历史文化烙印的文物的存在,旅游文化产业就成了无土之木,空中楼阁。

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很好地有效保护文物资源。有效的保护不同于有限的保护,有限的保护可能会让这些文物“束之高阁”,只能供少数研究者作为考察历史的佐证,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保护资金的问题而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使它失去应有的光彩。有效的保护则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让人们去认识它利用它。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它的同时,就有了旅游的概念,旅游所带来的产业经济又会为文物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并进一步体现出文物的利用价值。

(长恨歌》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和爱情故事,在今天的华清池依然能看到它的遗迹,这些文物遗迹必须加以重点的保护,才能让游客在华清池真切地看到这段历史的存在。如果失去保护,看不到这些遗迹,游客一定会索然无味地离开这里,华清池的旅游魅力也会大打折扣。如果这样,旅游的观赏对象如果不存在或者失去光彩,旅游业也就会萎靡甚至无从谈起。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该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陕西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坚持对文物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必须要彻底解放思想,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作好这篇文章。

其次,发展文化产血,就要牢牢抓住文化这一括心,创造性地充分发掘文物的文化价值。文化产业需要创意,而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决定了创意对于文化产业的生命意义。当代消费社会,大众流行文化遵循时尚化、浪潮化的运行方式,使得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和强烈的空间(视觉)特征空前展现出来。如果说发展文化产业,文物是基础、是前提,那么文化就是核心。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文物之中,或者说文化是附着在文物上的精灵。一件历史文物有没有核心价值,不是单纯地依靠它的物理性所能够体现的。它需要人们从它的各个不同价值角度去认识和发掘,并通过归纳和整理,才能体现出其本身所蕴含的核心文化价值。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对文物文化价值的认知。只有认识了其文化价值才能让这种特有的文化再转化为具有其特质性的文化产品,这就是文化创意,创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而这种文化价值只能是停留在教科书中或者隐隐约约地从死寂的遗迹上透射出来。作为旅游的客体,这个资源的“本文化”因为体现渠道和体现形式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或者说不足以满足现代人们的旅游诉求。也就是说,文物的文化价值体现再也不能停留在固板的展示和冰冷的状态下了。否则,就将再次在旅游的观照中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那么,如何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充分的展示出它的文化价值?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它展示方式的变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变革,而这种方式一定是既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被现代的人们喜闻乐见,而且人们愿意并喜欢接受它的方式一定是通过消费来实现的一这就是依赖诗歌《长恨歌》打造舞剧《长恨歌》这一文化产品的基本思路,这是一个需要颠覆传统的创意过程。譬如一块泥巴,在一个泥瓦匠的手中,如果我们仅仅认识到它是用来糊墙的,它也只能体现一个功用价值。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家手中,它便会成为一件泥塑艺术品。再把它放到艺术市场中,它就成了一件艺术商品。由于理念的不同,形成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这两者之间的转换,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

因此,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就不能囿于传统的思维理念。循规蹈矩的僵硬展示和因循守旧的教条化说教,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对历史文物的简单展览,而这种“展览”愈来愈被旅游的主体边缘化了。在人们期待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的时代下,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与旅游者有了-个难得的契合点。让那些沉睡的历史从书本上走下来,从地下走出来,已成为旅游者共同的期待,这是改变陕西旅游“三多三少”(地下的多地上的少,死的多活的少,白天多晚上少)局面的有利时机,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就要牢牢地抓住产品的独特性和特色性。文化产业需要创意,只有不断地“创意”,才能使文化产品更具独特性和特色性,而这种独特性和特色性,是一个文化产品能够长立于市场的发展基础。

在一些传统的行业和领域中,创造性只是一种附属品,同时这种创造性或创意还是指相当普遍化的一般概念,如过去我们熟悉的《长恨歌》诗歌艺术创作中的白居易的独创性,按照后标准化时代的创意理念,创意就成了特指的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也就是说,制造业卖产品、卖机器,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精神、卖心里享受、卖增值服务。如果这些东西沦为普遍化、一般化,失去独特的魅力,便是文化产品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