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体现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如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文化业(包括网络文化、广告)、图书报刊业、艺术培训业、文物艺术品业和体育文化业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各个产业发展变化的事实表明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兴起,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这一朝阳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大众传媒,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其2000年出版的《文化、贸易和全球化:问题与答案》-书中表明,在过去20年中,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0亿英镑。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是经济增长的2倍,艺术品经营在英国拥有1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与汽车工业并驾齐驱。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产值占GDP的20%,其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全美第一大出口贸易产品,占据了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汽车业。意大利文化产业的产值则占GDP的25%0不少世界着名城市都把文化产业列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一部电影、一本书都能够衍生出无数相关新产品,带动整条产业链的运行。前瞻性发展文化产业的近邻韩国,通过设立髙级别的文化产业专门管理协调机构来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韩国成为随日本之后在文化产业领域快速嵋起的另一个范例。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韩国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其文化产品流行东亚,成为“韩潮”,影响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信息娱乐领域,通过宽带、3G技术和娱乐内容的结合,韩国在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上已经领先于许多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
文化产业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在国家及地区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文化产品能担负起为知识经济提供知识创新和智力支持及文化传播等社会功效,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重要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从而开辟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新局面。在国家及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时期,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促进文化消费,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创造基本需求,又可以创造非基本需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层次。
第二,文化产业属于高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0%和10%。美国从事文化艺术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达1700万人。专家估计,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能解决1000万-2000万人的就业。
二陕西文化资源大省与文化消费大省
陕西省被普遍认为是文化产业资源大省,至少在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上陕西是有明显的优势的。正是基于这种普遍的认识,对陕西省未能由文化产业资源大省转化为文化产业大省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对于陕西省而言,发展文化产业绝不仅只是转化沉淀资源的问题,对持续、协调发展陕西经济而言,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陕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龙头作用的省份,近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平稳增长,但在经济结构、经济总量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方面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急迫地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就业和城市财政作出较大贡献。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升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其本身也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低耗能、吸纳劳动力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所衍生出的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产品服务所形成独特的地方人文魅力,不仅可以增加陕西省综合服务的辐射力,而且可以增加陕西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的认同度,提升陕西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
2006年,陕西省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占全省GDP的6%。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陕西省近年来出台了若干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内容包括进一步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人,降低准人门槛,简化准人程序;支持鼓励文化企业依法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同时,陕西省还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试点地区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然而,“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居全国第10名,但是在文化产业规模、文化消费需求、产业创新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徐萍《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刊载于《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第3期)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内发达省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总量与产业结构两方面。
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5月首次发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人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从对GDP的贡献看,东部地区实现的增加值占2.56%,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8%和1.35%。
省际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不平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超过50万人的有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和上海,六省市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6%;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占全部收入的72%;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有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南和河南,九省市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的有北京、广东、上海、福建和浙江。
对于陕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陕西省文化厅余华青厅长认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相对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相对滞后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设想。”(据2008年8月1日《陕西日报》)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和辽宁、湖南等有特色省份相比,陕西的文化产业差距还较大。北京市作为首都,以博大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雄厚坚实的学术文化为根基,聚集了全国的文化精英,形成了都市辐射模式发展文化产业;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已初步形成了由本体产业,交叉产业,延伸产业综合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通过影视业、旅游业等龙头带动模式发展上海的文化产业;辽宁省近年来,通过对文化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化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从抓重点项目人手,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湖南省近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了旅游、广电、出版等优势行业,创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体育湘军”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陕西的文化产业无论在发展战略上,在市场运作上,在硬件建设上都与他们有较大差距……”(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骞国政《关于发展陕西文化产业的建议》)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陕西省却有着对文化消费的较强需求。据国家统计信息网显示的数据,在2002年陕西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比重位列全国第五,文化消费增长也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来源:陕西省信息中心李延生朱刚《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在陕西居民新增消费支出中占有着仅次于食品的优势地位。陕西居民收入每增长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就将平均增长7.79元,约为居住收费支出的2倍。可以预见,随着陕西居民收人水平的逐年提髙,仅本地市场就将提供越来越旺盛的需求。这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最现实的基础。
可以预见,无论陕西能否成为文化产业大省,毫无疑问陕西都将成为文化消费大省,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文化消费大省转变为文化产业大省。
在传统产业领域,在产业发展初期,陕西地产品也曾经有出色的表现,一批名牌产品、明星企业也曾经是我们的骄傲,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陕西地产品却相继折翅,陕西也由此更接近于工业品流通大省、工业品消费大省,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历史机遇面前始终不能处于前沿地位,这种演变的教训对今天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我们有责任使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再重蹈传统产业的覆辙。
三陕西文化产业滞后原因浅析对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此前有很多调研报告与研究文章都有过很深人的分析,如:
“陕西文化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是观念落后,产业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不够,管理体制陈旧,经营机制不活,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足,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是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薛娟许春玲《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刊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正视和解决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狭小,投资渠道单一,经营效益不佳,是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学义《我省文化产业潜力巨大》)。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观念滞后,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二、对文化产业的投人不足,投资渠道单一。三、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市场发展不够规范、有序。”(李大敏《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刊载于《华夏文化》2004年01期)“1·概念模糊,观念滞后概念模糊,观念滞后,这是阻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2.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阻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3.现行政策、法规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及我省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相比,差距较大……”(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骞国政《关于发展陕西文化产业的建议》)。
影响一个产业发展的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应该说以上的分析相对倾向于认为产业外围环境是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外围环境,这肯定是影响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既然是产业,必然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生产主体、需求市场、生产技术、资源配置等基本要素。
从上一节的现状分析来看,陕西文化产业的需求市场一端是较为良性的,并不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而技术环境在目前信息高度流通的情况下也是相对公平的,所以我们认为造成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供给这一端,具体地说,我们认为在生产主体与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如果说产业外围环境的制约是外因的话,生产主体与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就应该是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因。
任何工作最终都是要由人来完成的。任何产业的发展的发展也必然要由产业内的企业来实现。有人把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五个M:第一个M是Money(资金);第二个M是Men(劳动者);第三个M是Market(市场);第四个M是Manager(经营管理者、企业家);第五个M是Mechanist机制,如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企业上述方面的状况不能改善,产业发展从何谈起?脱离了产业生产主体——企业构建产业蓝图,终将归为宏大叙事而难于落实。
近些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传媒产业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研究来寻找我们的不足。
近年来湖南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仅利用电视传播手段打造的新型电视购物模式,销售额就超过了20亿元;湖南出版成为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其中手机动漫年销售额就超过了3300万元;湖南《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一个内陆地区的省份,一个经济总量2007年尚不过万亿的“欠发达”地区,湖南凭什么让全国宣传文化战线的同行争相赴湘考察“取经”?凭什么让全国13亿观众随着“快乐大本营”欢笑,跟着“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疯狂,盯着“奥运向前冲”呐喊?
凭的是先进的发展理念。凭的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凭的是强大的市场主体。谁拥有强大的市场主体,谁就占领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从2000年开始,湖南先后组建了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新华发行集团、湖南新华印刷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长沙广播影视集团和湖南有线网络集团9大文化产业集团。几年来,它们以资本运作方式壮大实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强势“资本集团”。2007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4.9%,成为全国首批率先突破4%的五个省市之一。湖南省宣布,到2012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将从目前的446.22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达到翻一番的目标。
对比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基于市场的认识角度,我们认为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