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杨弃和转化历史文化,培育当代的西安文化方面还很欠缺西安文化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文化产业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整体影响力不大。缺乏精心包装的、特色鲜明的、前景良好的大型文化项目,致使西安市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对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吸引力不强。存在资源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文化产业链、产业集群。
3.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信息大量去失西安本来的历史街区是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但由于各种原因,街道的拆迁、村镇的改造已人为造成许许多多的文化原始信息丢失、变样。现存的古建筑、历史遗址、遗迹已脱离了与它相配的历史氛围,被包围在林立的髙楼中,它所包含的大量历史信息丢失了,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这种形与神的分离,使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有所丢失和褪色。》
4.西安现有文化产业体系大而不强,资产薄弱较少的文化资产分散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和规模,管理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活力。
(五)尚未建立起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投融资机制西安许多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都面临着资金困难等问题。以大遗址为例,“四大遗址”均位于城市建成区或城郊区域,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遗址所在地的居民生存、经济发展和遗址保护、利用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矛盾日益凸显,遗址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处于两难境地。主要表现在投资渠道单一,绝大多数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较慢,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投入;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民间投资门槛太高,手续繁杂,致使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严重不畅,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兴办文化产业。
6.文化人才流失严重,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在文化产业人才上缺乏熟谙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两门学科的大批经营者。目前西安市文化企业管理者大多为传统管理型,缺乏用市场的眼光来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人才。-方面,西安市专业艺术团体管理体制僵化,专业技术人员更新换代能力较差,流动不畅。一个编制人员一直干到退休,优秀的年轻演员得不到指标进人,创作、演艺人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不少文化人才离开西安在外发展,人才流失严重。西安秦腔剧院整合以来尚未排演-本戏。
7.国有文化资产在城市改造拆迁中不断流失,往往绎调改造项目的建设速度,对国有文化资产的保护注意不够目前西安仅仅拥有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但在资本资源、材料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还不具备优势,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种制约因素主要取决于这些相关资源的优劣。大型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由;f省、市及由区县多头管理或分头管理,条块分割,使文化产业链上下游脱离,产业链某些节被割断,严重影响和制约文化资源优化和整合,致使一些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西安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要充分挖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张扬城市文化特色,彰显东方人文之都的独特魅力。文化是西安的优势,也是西安的标志,西安一直被称为文化大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西安的财富,西安应当拥有与自身影响和声誉相对应的现代文明。
1.加》对西安市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制定西安文化发展战咯可依据西安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在原有文化建设规划、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西安文化发展建设纲要,进一步理淸西安文化发展的思路,制定切合西安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明确工作目标,培育专业的文化策划、包装、营销、宣传、推介队伍。弘扬、宣传“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的西安城市精神。
2.积极申请设立大遣址保护和利用示范区努力保持西安历史文化遗存的独立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以“四大遗址”保护利用为龙头,以丝绸之路申遗为契机,通过扎扎实实的文化遗存保护、展示工程,让老百姓走进人文历史,体验到古代历史的辉煌、文明的发达。建议由西安市申请上报,设立“西安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对遗址区涉及的文化遗产项目,由国家立项,纳入中央一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中央财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予以支持。在遗址区内引进新的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对遗址区内群众生产生活安排资金予以扶持。
3.大力发展体现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扩大西安的影响力、提高西安文化生产力带有基础性作用。
因此,要大力培育优势文化产业群,构建周秦汉唐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品牌,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解决好西安文化产业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通过改革,解决体制问题。西安的文化产业存在条块、部门、行业、区域分割的问题,没有形成发展的合力与活力。可以考虑把分散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全面激活文化市场。二是要通过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投人低的问题。三是要通过创新和发掘,解决西安文化产品档次低的问题。如将西安大量的历史遗存中发掘可资利用的文化视点进行市场策划和包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现。
4.进一步挖掘西安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展普查并充分利用西安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开发系列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要及早动手,对有代表性的终南山宗教文化进行普查,系统整理出这一区域的历史文献,进行专题研究和规划,将开发终南山旅游文化资源列入西安经济发展计划。以环山公路为依托,以终南山名寺及宗教祖庭为条件,开发对日本、韩国、朝鲜、东南亚及广大港澳游客极富吸引的佛、道教文化旅游产品。
5·开展民间民俗文化的普查,加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机制,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建议政府设立“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加快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借鉴和吸纳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尽快出台《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法规》、《西安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制度》、《长安古乐保护条例》等。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如将长安鼓乐、何家营鼓乐、集贤鼓乐、道教音乐等具有西安特色、西安独有的鼓乐品种进行开发,对外进行包装、展示。珍贵、濒危、具有历史价值的原生态传统技艺进行抢救保护。
6.加强研究,努力将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文化旅游品牌组织力量,对西安的革命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挖掘、整理,专门研究这些文化如何与旅游结合的问题。重点打造如下旅游品牌:一是历史文化品牌;二是红色文化品牌;三是民俗文化品牌;四是宗教文化品牌;五是文化艺术品牌;六是休闲文化品牌;七是自然风光品牌;八是节庆文化品牌。借“比赛在北京,旅游在西安”的奥运契机,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西安。
7.把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做大做强,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议设立中小文化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扶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并尽快建立起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曲江新区要注意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西安秦腔剧院已划归曲江管理,要按照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戏曲表演团体的管理办法,多出戏、多出人才,以巩固改革成果,加快发展。对秦腔剧院原五一剧团剧场的开发项目,秦腔二团原址开发项目要尽快明晰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