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报告集
36658200000079

第79章 陕西文物相关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思考(2)

(3)文物相关产业的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各相关产业开发单位大多能以保护和彰显陕西省历史文化内涵为己任,不断强化自身的“陕西名片”意识,通过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和相关产业经营服务设施、创建优美和谐的游览环境等措施,提升了陕西对外整体形象和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商和游客,从而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使陕西省以文物为依托的景区(点)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遗址性文博单位还结合当地的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运动,引导周边群众不断改善遗址区的环境面貌,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如西安市围绕秦俑博物馆、唐大雁塔、唐曲江遗址,唐法门寺等文物遗产建设临潼文化旅游产业区、曲江新区,法门寺景区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拉动了周边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商品集散、旅游观光、广告会展及房地产等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发展文物相关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虽然陕西省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总量与发达省份还存在阶段性差距。其困难和问题主要为:

-是认识不到位。··只搞事业,不搞产业”、“产业边缘化”、“产业工作排不上议事日程”等思想认识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如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对于文物系统相关情况考虑较少。无论是在规范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和实际支持力度方面,还是扶持文博单位进行产业具体规划实践方面,都还有极大的空间和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三是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机制欠佳。各地都普遍存在着资金投人不足、经营手段单一和经营品种特色不足、价高质次等问题。

四是人才缺乏。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习惯思维定式的影响,相对而言,文博单位目前历史考古美术等领域人才相对较多,而极度缺乏既懂文物、又精通产业,还撩长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几点对策建议与思考1.“十一五”后三年及2020年前陕西省文物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目标及思路(1)整体目标。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代表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产业的文物相关产业运行框架;建立与公益性文物事业协调发展的文物相关产业产业服务,保障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体系,完善文博景点的服务功能和设施配套。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对产业经济活动调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物相关产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起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力振兴传统文物相关产业项目,加快市场化运作,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大力发展新兴文物相关产业项目,瞄准文物相关产业发展前沿,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物相关产业经营管理单位的经营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按照“非禁即人”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兴办文物相关产业。建立一支既懂文物、又精通产业,还擅长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发展思路和重点。以文物相关产业事业全面、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文物相关产业资源充分保护为前提,以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为目标,分为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2010年前:到“十一五”末,继续加大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完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民俗馆和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景点服务经营性机构改制,组建一支懂文化遗产,精通文物相关产业,擅长经营管理的产业队伍;开发生产经营与文物相关的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使产品和服务开发经营成为我省文博单位的主要产业项目,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着增加。

至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使展示文物资源的博物馆、纪念馆、民俗馆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精品陈列达到+90%以上;使文化遗产景区(点)的服务项目高度专业化、一体化和集约化;使依托文物资源开发的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生产销售高度集约化、规范化、网络连锁化。使文物相关产业成为陕西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

-是重点突破,多点联动,整合文物旅游资源,充分挖掘遗址文化内涵,构建以周秦汉唐和革命根据地等为核心的主题历史文化区。1)以西安大都市为中心,依托大明宫、大小雁塔、华清宫、法门寺博物馆以及乾陵昭陵茂陵桥陵等随唐帝王名人遗迹为依托的隋唐历史文化区。2)以周原遗址博物馆、周王公侯大臣陵墓及丰镐都城遗址、青铜器博物馆等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周历史文化区。3)以包括秦俑博物馆、文吏官俑、石铠甲和百戏俑坑展示厅在内的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以及秦都、秦墓、秦宫遗址在内的秦历史文化区。4)以汉阳陵博物馆、茂陵博物馆、西安汉城遗址、古汉台、拜将坛、张骞墓、武侯祠墓、蔡伦墓及汉代王公大臣墓和汉文化遗迹等为依托的汉历史文化区。5)以西岳庙、韩城博物馆、韩城党家村、司马迁祠、城隍庙为依托的元明清古建及关中民俗文化区;6)以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革命旧址、汉中川陕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等为依托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区;7)以黄帝陵,华胥庙,女娲宫、姜寨文化遗址,龙岗文化遗址,半坡文化遗址祖遗迹为依托的人类原始文化区。同时加大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耀州窑等重点博物馆的建设。还可打造隋唐二十帝王陵、西汉十一帝陵、周秦帝王名人陵墓及都城殿阙遗址,延安党中央驻地遗址八路军总部遗址,渭华起义遗址,汉中川陕苏区遗迹等独具陕西历史特点的旅游线路及专题产品。逐步形成独具陕西文化遗产特色的文博旅游目的地群落。

二是把握特点,突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重点产业。依托陕西省周秦汉唐等世界级国家级及省级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遗址公园和博物馆,逐步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功能,形成文物博览、文物点线旅游、文物复仿制、非物质遗产文化演艺等文化遗产景区特有的文物相关产业链。

三是做大亮点,形成支点,在西安建立完善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四大文化遗产服务中心,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支撑。建立西部文物交流中心,搭建对国内外文化遗产交流的一流有偿服务平台;构建文物信息中心,广泛开展网上査询、网上游览、网上鉴定和网上培训等数字化有偿服务;兴建西部文博交易中心馆场(市场),使西安古城成为富有特色的、面向中外的中国西部国际性文博常年交易中心;组建西部文物鉴定中心,广泛开展专家咨询、鉴赏讲座、专业培训、专家鉴定等有偿服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物交流需求。

2.发展文物相关产业的保障措施及思考(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促进文物事业和文物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要推动陕西省文物相关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文物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开拓新局面。只有思想认识上的大解放,才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先进省份文化遗产相关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早已说明了这一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雾翔同志也指出: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及中省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坚决贯彻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确立文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即产业依托和服从与事业发展,产业发展为于事业发展提供动力。还要继续破除只重视文物资源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不注重文物资源的生产力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的旧观念,树立文物资源具有双重属性、双重功能的新观念;要破除就经济论经济,就文物论文物,就产业论产业,把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展相关产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旧观念,确立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展相关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特别是省政府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部分文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的通知》(陕政发[2007]29号文),进一步明确了文物部门经营管理文物旅游景点的主体地位,以及文博单位从事相关产业的职责。从陕西省政府这个决定可以看出,省上对文物部门主管,文博单位从事相关产业是有信心的。这既是动力,也是一种压力,因此只能奋发努力争取打个开门红。这就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为文物相关产业创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全系统对发展文物相关产业战略意义的共识,从而赢得全社会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要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切实不断提高文化遗产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于文物事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逐步由“保护单打”向“保护利用双打”过渡,实现以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来提升文博单位教育、科研、经济三大功能水平和“反哺”文物资源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

(2)加强领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保证陕西省文物相关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文物相关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其产出的很多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是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政策方面。陕西省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一手毫不动摇地抓文物资源保护,一手积极推进文物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开拓新局面。发展进程。设立诸如产业研发办公室或产业发展协调指导办公室之类的专门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和协调,逐步形成与陕西省文物资源优势相匹配,国有为主,非国有为辅,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文物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工商、质检、价格、公安、旅游、文物等部门应联合行动,共同维护相关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奖优罚劣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适时引导相关单位建立产业(行业)协会(集团),以增强行业自律及产业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