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舌尖上流动的城市味道
36680900000008

第8章 山东孕育出来的鲁菜

在我国历史上,山东一直以来都像一颗明珠一样闪闪发光。千百年来,人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就是鲁菜。鲁菜,又名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的特点享誉海内外。山东的灿烂文化在鲁菜中也有着深刻的体现。它依附的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骨架则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和”。因此,山东菜所表露出的文化色彩,正如雄伟而博大的泰山、浑厚而壮阔的黄河,敦厚淳朴,堂堂正正,不走偏锋,有着礼仪之邦庄重大方的气质。

山东众多城市那别具一格的美食风味,让鲁菜拥有多重的味道,如济南的奶香、曲阜的孔府菜、胶东的海味……

在古代,山东被称为齐鲁,因此山东又有齐鲁大地的称号。这里受到史夷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影响,又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兴盛,因此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内涵。山东不仅历史悠久,还有丰富的物产;不仅有陆地上几乎所有的五谷蔬果,还有内陆极其匮乏的鱼盐及山珍海味,真可谓是水陆杂陈样样俱全。丰富的用料物产,又让山东成了黄河下游广大地区重要的饮食文化基地。

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几乎支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赋予了山东饮食以“和”为主的最高境界,即食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从而达到天、地、人、食合一的境界。因此,山东菜追求的是一种敦厚平和、大味必淡的至高境界。

说山东的美食,先要从鲁菜的渊源说起。鲁菜正是在山东悠久的文化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良好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山东地处我国的黄河下游地区,气候温和,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每年的粮食产量居全国前列;蔬菜更是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其特产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享誉海内外。山东的水果产量也居全国之首,每年的苹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猪、羊、禽、蛋等产量更是非常可观。由于山东沿海区域广阔,这样它的水产品产量也排在全国的前三位,其中名贵海产品有鱼翅、海参、大对虾、加吉鱼、比目鱼、鲍鱼、天鹅蛋、西施舌、扇贝、红螺、紫菜等,驰名中外。山东酿造业的历史也很悠久,并且品种繁多,质量优良,其中洛口的食醋、济南的酱油、即墨的老酒,都是久负盛名的佳品。正是如此丰富的物产,为鲁菜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

鲁菜历史如同山东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了“青州贡盐”的记载,这说明早在夏代,山东就已经有了用盐调味的历史。而周朝的《诗经》中也有食用黄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书中所说的“糖醋黄河鲤鱼”如今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如果我们要刨根究底,鲁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品种繁多的物产,为菜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后的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发展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街道上车水马龙,当时的地主、富豪们也都住着琼台楼阁,过着“钟鸣鼎食,征歌选舞”的奢靡生活。在现存的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图的上部分画满了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美食,图的下部分则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场景,此外还有为烹调操作忙忙碌碌的人。通过这幅画描绘的场面,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对烹调的分工之精细和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和现代的烹饪加工相媲美。

北魏的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对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不仅详细阐述了煎、烧、炒、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这本书对后来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影响下,鲁菜历经了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锤炼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式。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最终成了北方菜的代表。此时,大量的鲁菜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吴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人的名字出现在鲁菜的发展史上,他们都是鲁菜著名的烹饪高手或美食家,对鲁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菜发展到今天,汇集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的长处,兼收了各地风味的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就将鲁菜的烹饪艺术视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对传统菜肴加以保护的基础上力求新的发展与突破,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餐饮从业人员,他们正在为鲁菜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