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36691400000007

第7章 七、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

【作品内容】

一、本书写作背景

英国的产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初基本完成。产业革命使英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普遍建立,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在英国的基本工业部门,如纺织、冶金、煤炭、机械制造等部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英国的对外商品输出能力,使英国的出口总额空前地急剧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大陆以及美洲殖民地国家工业品的主要提供者。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45%,它的出口额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20%,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飞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改变,这场革命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从而使英国资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英国自从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国内的工业企业迅速增多,新的工业中心不断出现,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迅速扩大。结果,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就远远不能满足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造成了谷物价格的猛烈上涨。贵族地主阶级为了维持农产品的高价从而获得高额地租,通过政府制定的《谷物法》来限制国外廉价谷物的进口。而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廉价的农产品,以便降低工资和原料价格,增加工业利润,则主张取消《谷物法》。这样,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之间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之间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的论战。代表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马尔萨斯赞成《谷物法》,拥护农业保护政策。他认为,外国谷物的自由进口,将导致本国谷物价格和工资的下跌,这是降低国内需求和造成不景气的原因。粮食的供给依赖从国外进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从国家安全来说,粮食宜自给自足。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李嘉图,对《谷物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限制谷物进口所导致的谷价上扬和地租上涨,将使利润率下降。因此,利用谷物进口降低谷价,不仅会使劳工获利,更会使资本的运作有效率,长远来说整个社会将因此受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以及它所引发的支持和反对,促成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完成和出版。

二、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全书共有32章,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前7章)是价值理论。主要研究了价值的决定与创造、地租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矿山租金、工资、利润、资本、利润率、自然价格、市场价格等问题,并论述了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第2部分(第8章至第18章)是作者运用前面所述的基本原理来阐述赋税问题。具体包括农产品税、地租税、什一税、土地税、黄金税、房屋税、利润税、工资税、商品税、济贫税等。第3部分(第19章至32章)主要是针对前面两部分内容所作的补充,以及对斯密、马尔萨斯、萨伊等人的理论观点所作的评论。这一部分各章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并不构成严密的体系。下面就结合各章的主要内容介绍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理论:

(一)价值理论

李嘉图终结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把“论价值”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并将其贯穿于全部经济理论体系。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以探讨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他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他认为使用价值是某种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购买财货的能力,效用对价值来说不可或缺,然而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具有效用的交换价值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得时所必需的劳动量。生产商品所费的劳动量增加,价值也增加,反之则相反。可见,李嘉图价值理论坚持了劳动价值论,并且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而是必要劳动量。李嘉图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论述了价值和效用、劳动的关系。效用虽然不可或缺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那么无论怎样稀少,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是直接投在商品上的劳动,而且还有投在协作这种劳动的器具、工具和工场建筑上的劳动。劳动价值上涨,利润就一定会下降。由于货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工资上涨,对于价格会产生普遍的影响,所以对于利润不会有实际影响。相反的,如果工资上涨是由于劳动者的报酬更加优厚,对于利润降低却有很大的影响。货币价值的变动无论怎样大,对于利润率并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讨论了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但它往往和资本的利息与利润混为一谈。李嘉图认为,规定地租发展的法则与规定利润发展的法则是大不相同的,并且也很少朝着相同的方向发生作用。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造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交换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并为具有特种生产设施的人所独有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已感够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地租上涨始终是一国财富增加以及为已增加的人口提供食物发生困难的结果。在那些可用的土地最为肥沃,由于农业改良增加生产可以无需相应的增加劳动量,因而地租也增长得缓慢的国家里,财富增加得最快。规定谷物价格的是用最大量劳动生产出来的谷物;地租决不会也决不可能成为谷物价格的构成部分。因此,地租便不是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三章论述了矿山租金。矿山和土地一样,一般都对其所有者支付租金。但矿山的质量各不相同,用等量劳动所得到的结果也极不相等。被开采的最贫瘠矿山所产的金属所具有的交换价值,至少要不仅足以取得雇来进行采掘和将产品运上市场的人所消费的衣食与其他必需品,而且要足以为垫支经营所需资本的人提供一般的利润。这种最贫瘠而不支付地租的矿山的报酬,规定一切其他生产力较大的矿山的租金。其他矿山所生产的超过这一数额的产品便必然会全部付给矿山的所有者作为租金。金属的价值不取决于利润率,不取决于工资率,也不取决于矿山租金,而取决于取得金属并把它运到市场上所需的劳动量。

第四章是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正是每一个资本家都要把资金从利润较低的行业转移到利润较高的行业的这种愿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致长期继续大大超过或大大低于其自然价格。同时也正是这种竞争把商品的交换价值调整得使其在偿付生产所必需的劳动的工资以及维持资本原有效率所必须支出一切其他费用以后,余下的价值或剩余部分在各种行业中都会与所用资本的价值成比例。

第五章是论工资。劳动正像其他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而实际支付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也会围绕其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劳动的市场价格时而高于或低于其自然价格,劳动者的景况就时而幸福时而痛苦。工资受货币价值、劳动者的供求和用工资购买的各种商品的价格的影响。

第六章是论利润。不同行业的资本利润互相保持一种比例,并且都有朝同一方向按同一比例变动的趋势。租地农场主和制造业者,他们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为两部分:资本利润和劳动工资。如果一个制造业者售货所得价款始终相等,他的利润就要取决于制造这些商品所必需的劳动价格。当工资上升,利润就会成比例地降低。如果农产品价格也上涨,农场主不仅对所雇每一劳动者增付工资,而且还必须支付地租,或增雇劳动者以取得同量的产品;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只会与所付地租或增雇的人数成比例,而不会为他补偿工资的上涨。由于商品产量供不应求,所以其市场价格可能超过自然价格,但这只是暂时的影响。用以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本所获高额利润自然会吸引资本到这种行业中来,一旦必要的资金得到供应,商品量有了适度增加以后,其价格就会下落,这一行业的利润就会再度和一般水平相一致。

第七章运用价值理论讨论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助于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额。对外贸易由于可以增加用收入所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由于使商品丰富和价格低廉而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提供了刺激力,从而对于国家有很大的利益,但除非输入的商品是属于用劳动工资所购买的种类,否则就不会有提高资本利润的趋势。在这样两个国家中,如果一个国家在制造某种商品方面有便利条件,另一个国家在制造另一种商品方面有便利条件,那么,贵金属就不会显著流入任何一国。但如果这一便利条件在某一国占有特别优势,这种结果就会不可避免。

(二)赋税理论

李嘉图用了11章的内容,运用价值理论研究了各种赋税。具体内容如下:

第八章是赋税总论。李嘉图认为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或是由该国的收入支付。当政府的消费因增课赋税而增加时,如果这种消费是由人民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来偿付的,这种赋税就落在收入上面,国家资本可以不受损失。但如果人民没有增加生产或减少非生产性消费,赋税就必然要落在资本上,原来决定用在生产性消费上的基金将会因此受到损失。一国的生产量必然会随着资本的减少而成比例地减少。所以,如果人民和政府非生产性开支继续不变,而年再生产量又不断减少时,人民和国家的资源就会日益迅速地趋于枯竭,穷困和灾殃就会随之而来。

第九章是农产品税。任何课加在农业经营者身上的赋税,无论采取土地税、什一税还是产品税的形式,都将增加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税不会由地主支付,也不会由农场主支付,而只会由消费者在上涨的价格中支付。加在农产品和劳动者必需品上面的税赋还有另一种效果――它会提高工资。土地产品税将发生以下的作用:第一,它将使农产品涨价,其数额与税款相等,所以便将按照消费量的多少由各个消费者负担;第二,它将提高劳动工资,并降低利润。

第十章是地租税。地租税只会影响地租,全部都会落在地主身上,不能转嫁到任何消费阶级上。地主不能提高他的地租,因为他不会改变生产效率最低耕地的产品与其他各级土地的产品之间的差额。就地租的构成方式来看,地租税却不免会妨碍耕种,因为它将会成为地主的利润税。

第十一章是什一税。什一税是课加在土地总产品上的税,并且正像农产品税一样,完全落在消费者身上。它与地租税不同,因为它能影响地租税所影响不到的土地,会提高地租税所不能改变的农产品价格。最劣等的土地和最上等的土地都要支付什一税,并且恰好与它们所生产的产量成比例,所以什一税是一种均等的税。什一税与农产品税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可变货币税,而后者则是一种固定货币税。什一税不会影响货币地租,但会大大影响谷物地租。

第十二章是土地税。按地租征课并随地租一同变动的土地税事实上就是一种地租税。由于它不会加在不提供地租的土地上,也不会加在那种仅仅为了利润而投在土地上、并且从来不付地租的资本的产品上,所以它决不会影响农产品价格,而会全部落在地主身上。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它都与地租税没有区别。任何土地税都不可能成为农业的鼓励因素,适度的税可能不会或确实不会大大妨碍生产,但是无论如何不能鼓励生产。

第十三章是黄金税。黄金税有两种,一种按流通中现有的黄金量课税,另一种按矿山的年产量课税。两者都有减少黄金数量、提高黄金价值的趋势。但在数量减少之前,这两种税都不会提高黄金价值。所以在供应减少以前,这两种税都将会暂时落在货币所有者身上。但那永远要由社会负担的一部分最后还是要由矿山所有者以租金减少的方式支付,并由当做商品供人享受而不是专门划作流通媒介的那一部分黄金的购买者支付。

第十四章是房屋税。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那么对这类商品所课的税就会落在商品所有者身上。房屋税就属于这一类,虽然它是向房客征收的,但却往往以租金减少的方式落在房东身上。由于房屋税可以被看成是由房客支付的追加的租金,其趋势便是要减少年租金相等的房屋的需求,而不减少其供应。所以租金便会降低,而税款的一部分将间接由房东负担。租金常常是属于那些在多年辛勤劳动之后赚得收入,并用他们的财产来购买土地或房屋的人。对土地房屋课以不平等的税,当然就违反了保障财产权这一永远应当视为神圣的原则。

第十五章是利润税。对利润课不公平的税将使承担这种税的商品涨价。如果对各行业的利润全都按比例课税,那就会使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提高。但如果为货币提供本位金属的矿山就在本国,而矿业主的利润也同样课税,那么任何商品的价格就都不会提高,每个人都会按相同的比例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一切都会和以前一样。只要给我们提供货币的矿山就在本国而又不课税,而对所有制造业者的利润都课税,则一切商品都要涨价。但由于货币或货币的本位金属是一种国外输入的商品,一切商品的价格就不能提高。

第十六章是工资税。工资税会使工资上涨,因而便会使资本利润率降低。必需品税和工资税的唯一差别是:前者必然伴随着必需品价格的上涨,而后者却不然。所以,负担工资税的就是劳动的雇主,而股票持有人、地主或任何其他阶级都不会负担。所以工资税事实上就是利润税。

第十七章是农产品以外的其他商品税。谷物税会提高谷物的价格,那么任何其他商品税也会提高那种商品的价格。对劳动者必需品所课的税,和谷物税一样地影响工资,对资本利润和对外贸易也会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但奢侈品税除了提高奢侈品的价格外没有其他影响,它会全部落在消费者身上,既不会提高工资也不会降低利润。如果商品课税之后价格不按税额上涨,就不会给生产者带来以前一样的利润。生产者就会把资本转到其他行业中去。

第十八章是济贫税。济贫税是兼具各种课税性质的一种税收,它根据不同情况而落在农产品和制造品的消费者身上、资本上和地租上。这种税落在农场主利润上的分量特别重,因此可以认为它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它将根据其对工业和农业的利润同样发生影响的程度而成为普遍的资本利润税,这样就不会引起农产品和制造品的任何价格变动。它也将随着农场主不能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来补偿特别对他有影响的那一部分税款的程度而成为地租税,由地主支付。所以,要知道济贫税在特定时期内的作用如何,就要确定它在该时期中对于农场主的利润和制造业者的利润的影响是否均等,同时还要确定当时的情况是否能使农场主有提高农产品价格的能力。

(三)价值理论、赋税理论的补充和应用

李嘉图在本书前两部分详细阐述价值理论和赋税理论之后,本书第三部分又对这两大理论进行了补充,并进行了一些应用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九章论述了工商企业途径的突然变化,发现大的工业国家特别容易遭受由于资本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而引起的暂时困难和意外事故。第二十章补充论述了价值与财富。价值与财富本质不同,制造业中一百万人的劳动永远会生产出相同的价值,但却永远不会生产出相同的财富。具有稀有商品的人如果能因此而支配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享受品,那他就的确更加富有。如果两个国家所具有的生活必需品和享受品数量上恰好相等,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同样富有,但是它们各自的财富的价值取决于这些财富生产上的相对便利或困难条件。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第二十一章论述了积累对利润、利息的影响。除非有某种长期存在的原因使工资提高,否则资本积累就不会持久地降低利润。要是工人的必需品能够以同样的便利程度不断增加,那么无论资本积累得多么多,利润率或工资率都不会有任何持久的变动。第二十二章讨论了出口补贴和进口禁令。谷物输出的补贴会降低谷物对国外消费者的价格,但不会长期影响其国内市场价格。无论是工业制造品还是谷物的高额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一部分资本转移到在自然状态下不会投入的行业。任何商品的出口补贴都有略微降低货币价值的趋势。第二十三章是论生产补贴。生产补贴会增加土地的谷物地租而不影响实物地租,所以地主的境况没有变化。生产补贴是否会影响劳动工资,要看劳动者购买各种商品时所支付的税款,是否等于他由于补贴影响而获得的食物价格低廉的好处。第二十四章对亚当?斯密的地租学说进行了质疑。李嘉图相信直至目前为止,在每个国家中,从最不开化的到最文明的,都有一些土地,其所提供的产品的价值仅足以补偿所用资本以及国内的一般普通利润。第二十五章是论殖民地贸易。李嘉图质疑了斯密的殖民地贸易理论,认为母国是否能从限制殖民地的做法中得到利益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对殖民地的贸易可以调节得使之比完全自由的贸易更有利于母国而不利于殖民地。第二十六章是论总收入与纯收入。李嘉图发现纳税能力只和纯收入成比例,而不和总收入成比例。第二十七章是论通货与银行。李嘉图强调国家和银行在握有不受限制的纸币发行权以后都会滥用这种权力,所以纸币发行都应受某种限制和管理。第二十八章是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中黄金、谷物和劳动的相对价值。富裕国家由于提供食物的困难越来越大,人口不能按贫穷国家的同一比率增加。这种困难必然会提高食物的相对价格,因而鼓励谷物输入。第二十九章是生产者支付的赋税。李嘉图肯定了萨伊强调工业制造品税在制造过程前一阶段而不在后一阶段征收所产生的害处论,但是质疑了萨伊垫付税课使国库不能得到任何好处的理论。第三十章是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影响。李嘉图认为最后支配商品价格的是生产成本,而不像人们常常说的那样是供给与需求的比例。在商品的供给未按需求的增减而增减以前,供求比例固然可以暂时影响商品的市场价值,但这只是暂时影响。第三十一章是论机器。李嘉图原来认为工人阶级将由于使用机器后商品普遍跌价而和其他阶级同样受益。但他后来深信,用机器来代替人类劳动,对于劳动者阶级往往极为有害。第三十二章是质疑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李嘉图认为马尔萨斯错误地认为地租是一种净收益和新创造的财富。地租只是一种价值的创造,而不是财富的创造。这种价值是有名无实的,它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只是一种价值的转移,只有利于地主,并相应的有害于消费者。

【简要评述】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他的代表作,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李嘉图在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地位。萨谬尔森评价李嘉图是卓越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

李嘉图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判亚当?斯密价值论中的二元观点,他指出价值不是由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他还指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仅是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价值。二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李嘉图认为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从而指出全部价值在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这三个阶级之间分配,工资和利润是对立的,利润和地租也是对立的,工人和资本家是对立的,资本家和地主也是对立的,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三是作为通货学派的早期大师,李嘉图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支持严格的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四是提出了对外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学说。

马克思曾经对李嘉图的这部著作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李嘉图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必然受到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限制,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做顺应自然的、永恒的、唯一合理的社会形态,把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当做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使他不能深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看不清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过渡性,这些造成他的理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破绽、错误,甚至庸俗的因素,最终造成他的理论体系的破产。但是,不可否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并且对后来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杰力)

参考文献:

[1]〔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M],郭大力译,三联书店,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