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正一品
3675000000011

第11章 凭窗苦读

读到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对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而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大意就是: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就霸业的事,孟子对他说:“没有固定资产而有恒心的,只有士大夫才能够这样。像普通百姓,就没有固定资产,因而没有恒心······因此贤明的君主制使百姓的财产,必定让他们上足以用来孝顺父母,下足以用来养活妻子儿子。

圣人孔子也说“仓廪足而知礼仪”。现如今这般让芸娘养活,这个时代的秀才书呆子能够安之若素,自己却不能无动于衷,怎么都得尽快赚些钱财来,改善生活,自己也必须进官学或是进私塾拜名师来长进学业。然而这些都要花钱的。李彦嘘唏不已。

午餐吃得是炊饼,还有包了腊肉的粽子。

他饿得狠了,狼吞虎咽三口两口一个饼就下了肚,芸娘则是细嚼慢咽吃得很是秀气,把大瓷碗中的炊饼吃了一半不吃了,却才五分饱呢。

芸娘看他样子,知道没吃饱,笑道:“还有呢,吃吧,女人家胃口小,我已经饱了呢。”

放了腊肉的粽子是专门为李彦包的,一共三个,早上李彦吃了一个还有两个。

拿起一个,剥开粽叶,油光闪闪散发诱人香味的粽肉吸引了他的目光,让唾液的分泌速度也加快了,不禁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咬了下去。

好香,只觉平生第二次吃这美味的粽子,一次是前世的母亲,另一次是······。

吃完了两个粽子,芸娘一个炊饼才吃完,她擦擦手收拾起碗筷来。

李彦一惊猛然站起:“芸娘,你怎么?······”

芸娘笑着说:“小~夫君,我已吃饱了呀。”

怎么可能呢,就吃那么一个炊饼,况且她上午还洗了那么多衣物。

是了,这些炊饼是他们两个中午跟晚上的口粮,而自己一口气吃了一半,自己真是一个猪头!

只觉一股气直往上冲,久久说不出话来:“芸娘,我······”

芸娘抚着李彦的头,叹了口气道:“你现在正长身体的时候,能吃是好事情——吃多才好呢,只怪奴家没本事,不能让你天天吃好吃饱,每月都能吃几回肉。”

李彦的眼睛模糊了:“不,芸娘,我很好,以后我们再也不过这日子了,我发誓。”

把她按下,拿起一块炊饼,小心咬了一小口,递到芸娘唇边:“来,咬一口,我们一起吃。”

芸娘怔怔的看着这个温情的小男人,回肠百转:“我的小夫君终于长大了,知道疼人了,枕边今后也有了个知冷知热的体己人,自己再怎么苦也是值得的。”

她张开红唇,在炊饼上咬了小口,泪珠儿再也控制不住,“扑哧扑哧”一个劲直往下掉:“这就是她今生今世唯一能够依靠的良人,当自己荣华老去容颜不再时,就是被他不再一顾也无怨无悔的了——但是他不会的,她能感受到他的真。”

两人在柔情蜜意中把一个炊饼吃完,李彦再叫她再吃一个时,芸娘却是生死都不吃了。

回了书房,在太师椅上坐定,摊开《孟子》,前世时李彦也是古文学爱好者,《孟子》一书也曾通读,其中一些篇幅还能背诵,其中蕴藏的治国之道、为人之道、经世致用之道却未曾探究。

这本书可见是被人常读过的,封面已泛黄,边角也被磨圆了,仔细看时会发现其中书页有些地方了有小小的凹坑,这点及旁边的墨迹微微濡泛开,想是读书极其刻苦努力,即使汗流满面,眼睛也不忍离开书本分毫,以致汗珠滴在了书上,留下了见证,也激励后人。

捏着页脚,这个地方比别地要薄,这要翻了多少遍(百遍?千遍?还是万遍?!)才能如此啊!李彦感慨万千,而后便是默然。

自来到这个世上,也读了这许久书,但李彦早没有了先前刚来到这个时代时的盲目乐观,他没发现自己对于读书多出了什么天赋,没有诵读了一遍便能闭眼背出来,也没有一落笔便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如神助,万言文章一气呵成而且文采斐然。

所有这些他都没有,琴棋书画除了书稍微能拿的出手外,别的皆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他也记得一些制作玻璃的公式,一些制作肥皂的土方法,还有黑火药改良也懂得一些,不过这些都是理论罢了,没了科举这块敲门砖他能干嘛去,就是做一个地位低下的工匠也会被人称作得了“癔症”的疯子罢了。

在这个时代,他所有地优势不过是多出六百多年的见识罢了,读书上的天赋他比不过同时代的学子,思想上也不能够和他们同流。

现在他能做的不过是比同时代的学子们更加刻苦——至少也要一般刻苦罢了,要争取尽快融入这个时代,融入学子士大夫这个阶层。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刻苦读书的故事: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说的是中牟的一个唤作宁越的乡村鄙夫,他对种田感到劳苦。宁越对他的朋友说:“做其它什么工作可以免除我种田这种苦差事呢?”他的朋友说:“最好不过读书,读三十年的书,就可以发达了。”宁越说:“请等我十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敢去休息,别人睡的时候,我不敢去睡眠。”这样十五年以后宁越做了西周威公的先生。

他实在畏惧了前世的平庸和寂寞,在这个时代他要活得更精彩!

细细观看书上注解,是蝇头小楷,满页密密麻麻都是,都是仔仔细细工工整整。

字体明显带有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风格“气粗而字险”“气郁而字敛”墨妙通神,情采动人。

注解此书的人明显是才学渊博之辈,有些地方旁征博引、汪洋恣肆;有几处则阐先人未所思所想,别具一格、令人深思;还有的地方询询善诱、谆谆教导,语态真诚、令人深省。李彦想,这应该是那位未曾蒙面的祖父留下给孙儿启蒙进学用的吧,他所留下的文字,字字皆学问,句句皆文章,饱含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只听到门轴“咯吱”的响音,如猫一样的轻柔脚步声慢慢由远及近,是芸娘!她未说话,轻放下一个茶盏又悄悄退了出去。

芸娘估摸着李彦口渴了,送了茶进来,端起杯盏,把盖子轻桴了几下,吹了口气,口甲了一口,很熟悉的味道,清香润口、清远绵长,是芸娘在清明节前后在后山摘的新茶,自己动手精心炒制而成。

水不是很烫,能入口饮入腹中又熨帖得五脏皆爽,浑身三亿六千万个毛孔仿佛一下子全部张了开来,舒服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想是芸娘泡好茶后,特意凉了一阵等恰好能饮时再送进来的,李彦正好口渴,不管雅不雅的,牛饮一气就喝了半盏。

推开镂空的窗户,这里是正对着院子西南角的,设计得很巧妙,不论何时阳光总是被大槐树挡住不能直射进来,只有夕阳能照在窗台上,采光也很好,像今日这种阳光明媚的日子不用打开窗子屋内也清楚得很,现在打开窗户,书房内亮堂堂的,记忆中阴天时,有时也不用点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