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阐幽]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此卦的形状像鼎,所以叫做“鼎”卦。“巽”下“离”上,“巽”为木“离”为火,将木材放入火内烹煮东西,这就是鼎。圣君用鼎烹饪,用来祭祀上帝,又大量地烹煮食物以供养贤人、圣人。再者,巽卦顺从,离卦光明,耳聪目明而又顺从,这是圣王供养圣人所得到的奖赏,“六五”柔顺而居君位,有阳刚的“九二”与之相应,表示“六五”能虚心地接纳供养圣人、贤人,所以大为亨通。凝:凝重。亨,通烹。
与“革”卦的革旧不同,“鼎”卦侧重于变陈出新。古代任一新朝创立,首先铸鼎、书以律令,由此宣告新时代的开始。
[爻辞解意]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颠”,即倒。“否”,不善之物。
“初六”阴爻,处在鼎卦的最下位,象征着鼎的足趾,与“九四”相应,相应就要往上行,以致把鼎翻了过来,使鼎足朝上,这当然是坏的现象,但“初六”这样做,是为了把鼎中的不洁之物倒出去,以便更好地使用,坏现象变成了好事,当然更有利了。“象传”也说:“初六”把鼎翻转过来,排除污物,去旧布新,追随贵人。“九四”,并不违背常理。
这一爻说明只有去除旧的恶的东西,才能有新的好的东西到来。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二”阳爻,居上卦的中位,在下与“初六”成比,在上与“九五”相应。“九二”之鼎,已经是鼎腹,鼎中已经装满食物,象征着“九二”本身就有充实的才华,因此,只有上应“九五”,才意味着养有所用。
这一爻说明在鼎新之时,要尽量发挥真才实学,不要受到干扰。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雉”,即山鸡,古时有用腊山鸡,作为陪鼎,也就是副菜的礼节。
“九三”阳爻,也是鼎的腹部,鼎中充满食物,象征有充实的才干,但“九三”以阳爻居下卦的上位,虽然急于发挥才干,但与“上九”阳爻并不相应,“上九”如同鼎盖,盖在鼎口上,鼎内肥美的鸡肉和鸡汤,就是无法取出来食用。原因是“九三”与象征鼎耳的柔顺中正的“六五”并不相应,无异于错把“上九”当成了鼎耳,意味着搞错了投靠的对象,因此,上行一时受到阻碍,有才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坚守正道等到与“六五”阴爻相应,才能弥补一时不得其用的遗憾,并最终获得吉祥。“象传”也说:“失其义也”,就是指“九三”与“九五”并不相应,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一爻是说,一时怀才不遇,需要坚守正道,以备日后终有出头之日。
九四: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饣束,信如何也。
“饣束”,鼎中的食物。“形渥”,即刑渥,即重罚。
“九四”阳爻与下卦的“初六”相应,处于鼎腹的最上口,好比是一锅美味佳肴;同时又是接近君位的大臣。“九四”身担重任,贪图与“初六”的一己私交,把重任交给“初六”,就像把好端端的一大锅美味佳肴,统统倾泻在地,以致受到重刑,前程也十分凶险。“象传”也说:“信如何也”,就是说,像“九四”这样不负责任的人,怎么还能得到信任呢。“系辞传”在解释这一爻的时候也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这一爻是说,身居高位,有才无德,玩乎职守,因私废公。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铉:鼎耳上面的吊环,可用来提起鼎的。
“六五”得中又居君位,又有刚直中正的“九二”来相应援,就如同有了黄金的双耳及坚固的吊环一样的鼎。象征着君主虚心地接纳圣贤,用圣贤来为天下人造福,此时只要依正道前进,自然会大吉大利。“象传”说:“鼎黄耳”,是由于“六五”虚心又行中庸之道,所以能够得到刚直的人,以充实自己。
这一爻强调圣君必须要有贤臣,才能成就大功业。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上九”在最上面,是相当于鼎耳的吊环,因“上六”以阳刚而居阴位,就像玉的本质一样,坚硬而又色泽温润,因此“上九”坚强中又带有柔顺,所以大吉而无所不利。
“象传”说:这是因为刚柔配合得当,才能大吉而无所不利。
这一爻强调,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重要。
[鼎卦点悟]知贤用能除旧布新
本卦借烹物化生为熟,比喻事物调剂成新之理,其中侧重体现“经济天下”、“自新新人”、“革故鼎新”的意义。同时本卦六爻的正反面喻象集中揭示了本卦的中心思想:鼎器功用之所以能成,事物新制之所以成立,必须依赖贤能。起用贤能,方能除旧布新。而升擢人才,必须知人善任,给他内在的动力。
[鼎卦例解]广纳贤才,革故鼎新
巩固新政权,莫过于养贤,也就是储备人才。养贤用贤,则意味着对陈旧腐败的消除,选拔人才,必须量才,做到知人善任。倘若任人惟亲,用人不当,必然招致祸患。明君贤士,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贤能致仕,宜如温玉一般,刚柔相济,才会无往而不利。
清朝定鼎北京后,在短短的十七八年里,基本上在全国范围稳固了清朝的统治,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吸收了大批明朝官员加入到清统治者的队伍中。
为拉拢明朝旧官,多尔衮和顺治帝在任用汉人方面采用了“邪正兼收”的方式,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宦党,只要能为我所用,就过往不咎。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顺治帝说:“国家用人,着眼于叫他立功,而不是叫他再犯错误……冯铨,原阉党骨干,本来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且博通典故,熟悉政事,因此特地召用,以使他自新。”任命他做了弘文馆的大学士,第三年加了“议和师”衔。冯铨受此礼遇,干得也更加卖力,为清初统治者出了不少主意。顺治十六年,以太保、中和殿大学士衔退休养老。
顺治十年,顺治帝叫洪承畴经略江南时,明确指示“抚、镇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没因洪承畴是个汉族降将,就与满族将领有区别。因此,洪承畴随军南下,攻城劝降,含辛受骂,在所不辞。洪承畴派人迎母于闽,母至,见承畴而大怒,操杖击之,说,“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么?我打死你,为天下除一害!”承畴仍不为母言所动,继续为清廷效力。最后干到双眼几乎失明,也毫无怨言。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采取广用汉臣的手段,解决了清廷所需大部分官员的来源问题,靠不咎既往的策略稳住了这些人的心,从而使满族统治者在较短时间里逐渐在全国站稳了脚跟,使社会局面很快出现了一派全新景象。这不能不说是“鼎”卦在清朝统治者手中的具体运用所起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