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非常道
37308100000101

第101章 第一明君累死于宝座

非常道一般帝王总免不了沉迷声色,花天酒地,可是柴荣却为自己创建的国家整日十分操劳,他对外远征保境,对内改革图新,终于使后周国富民强。因为他的非凡壮举,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以务实的态度、宏大的魄力、惊人的勇气,革故鼎新,所进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响深远。

五代时期,政治黑暗,官吏极端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为使国富民安,柴荣开始下大力整顿吏治,并破格任用贤才,改革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朝廷重用。

他力肃贪风,惩处贪官污吏时毫不手软,就连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他严格考核官吏,有几个官员借奉命出使之机游山玩水,被他贬了官。这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史例。

但是,柴荣还一直奉行人道,注重法治,废除了随意处死条款和凌迟之类的酷刑,对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进行彻底修订。他以人道措施对待犯人,打扫监狱,洗刷枷拷,给犯人充足的饭食,允许探视有病的犯人,无主的病人由官府负责治疗,犯人无故死亡的要追究,私自杀死犯人的官员被斩首。他命人修改法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除此之外,柴荣还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尽量减轻百姓负担。他下令罢黜正税之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绅将自己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他极力鼓励开荒,将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颁发均田图均定赋税,就连历代享受优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

五代时佛教广为流行,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和赋税纷纷“出家”,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柴荣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所,勒令僧人还俗数十万人,毁铜佛像以铸钱,增加了劳动力和兵源,促进了商业发展。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不近人情,他却笑着说:“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

在开封,许多人都知道“跑马圈城”的故事。故事说的就是柴荣。

一次,柴荣命手下大将赵匡胤骑马飞奔,直到马力倾尽,跑出五十里,随后柴荣下令以马跑的范围扩建城池,修建了气势宏伟的东京外城。这个故事,人们至今都在讲着,只是因为他的做法太特别了。

在开封城市建设史上,柴荣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唐朝后期,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将衙署迁到开封,大规模扩建城池,建成了奠定现今开封城基础的汴州城。

时过一百七十多年之后,柴荣把汴州城拓展了一倍多,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城墙高大敦厚,建筑规整有序,为无险可守的开封城筑起了层层军事防线。

众所周知,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称,自古以河湖遍布而闻名。但在五代时期,由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流经开封的大运河已不能通航,黄河水患不断。

柴荣为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命人治理运河、黄河和汴河,堵塞黄河决口,修固黄河河堤,还在汴河口立斗门控制黄河水势,确保京城的安全。为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柴荣命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使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水路交通枢纽地位的恢复,使开封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从而决定了北宋定都于此。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志气宏大,而且节约简朴,正大光明,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另外,柴荣办事非常谨慎,也非常虚心求谏,从未因言论而杀一人。他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

他先后五次亲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欲从水路进攻南唐,但从长江到淮河之间一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由于长江水位高于淮水,一旦掘通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自前去察看,几日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事必躬亲的作风成为使他耗尽心力的致命杀手。就是这样一个明君,他在位短短的五年间,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人无论有多么旺盛的精力,毕竟还是肉体凡胎,经受不起年复一年的日夜操劳。终于,公元959在残阳如血的日落时分,年仅三十九岁,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的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